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冲

作品数:26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消融
  • 7篇心房
  • 7篇心房颤动
  • 7篇房颤
  • 6篇导管
  • 6篇导管消融
  • 6篇心律
  • 6篇心律失常
  • 5篇标测
  • 4篇心动过速
  • 4篇心肌
  • 4篇心血管
  • 4篇心血管病
  • 4篇心血管病学
  • 4篇血管
  • 4篇血管病
  • 4篇血管病学
  • 3篇阵发
  • 3篇阵发性
  • 3篇室性

机构

  • 2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佛山市顺德区...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26篇冯冲
  • 22篇唐安丽
  • 16篇何建桂
  • 15篇董吁钢
  • 14篇柳俊
  • 11篇王业松
  • 10篇王礼春
  • 9篇廖新学
  • 7篇马虹
  • 5篇吴素华
  • 4篇胡苑
  • 4篇陈艺莉
  • 4篇麦炜颐
  • 3篇马跃东
  • 3篇薜娇洁
  • 3篇刘君
  • 3篇陶军
  • 1篇唐利龙
  • 1篇朱玲
  • 1篇严凤娇

传媒

  • 6篇中国心脏起搏...
  • 6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新医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辛伐他汀治疗69岁以上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附78例报告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用于69岁以上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疗效、安全性及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作用。方法:将153例69岁以上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78例,辛伐他汀20mg/d;安慰剂组75例,安慰剂1粒/日,疗程均为1年。观察调脂效果、心脏性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载脂蛋白(Apo)B均明显下降(P<0.001),HDL-C、ApoA1均显著升高(P<0.01),上述各项与对照组比较,均为P<0.001;辛伐他汀组调脂总达标率、总胆固醇达标率、LDL-C达标率、甘油三酯达标率分别为76%、81%、79%、62%。随访1年显示:辛伐他汀组不稳定型心绞痛(NSAP)、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发生危险性均较安慰剂组明显下降(均为P<0.05);各种心律失常、需做经皮腔内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脑卒中、心脏性病死率及总病死率均有下降,但P>0.05;辛伐他汀组不良反应轻微,为7%,与安慰剂组的5%相似,但随年龄的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增加的倾向。结论:应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69岁以上高脂血症患者能全面调脂,预防心脏性事件发生,不良反应轻微。
曾群英麦炜颐范毅敏高修仁冯冲陶军陈国伟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脂血症病例
非接触标测指导导管消融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非接触标测是否可以揭示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舒张期电位(DP)和浦氏电位(PP)的部位,指导有效导管消融。【方法】Ensite 3000非接触标测多极球囊导管标测ILVT的激动起源(EA)、传导径路(CP)和出口(EX),用消融导管分别于这些部位行接触标测。【结果】6例ILVT周长为(286±38)ms,非接触标测显示4例激动起源(EA)位于中间隔,2例位于下间隔,EA较体表QRS波提前约(48.6±32.8)ms,传导径路长约(2.6±0.9)ms。6例病人在窦性心律下消融导管起搏标测12导联QRS形态与ILVT相匹配(≥11/12)处位于EX,而非EA(≤10/12)见正文。6例病人在室性心动过速期间消融导管于EA和CP处标测到PP,2例于EA标测到DP,1例于EX标测到PP。6例病人在窦性心律下于ILVT起源部位行片状或/和传导径路作线性消融均获成功,随访(12±6)月,未见复发。【结论】非接触标测通过显示ILVT起源及传导径路,可揭示DP和PP部位,从而有效地指导ILVT导管消融。
王业松胡苑冯冲唐安丽董吁钢马虹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标测导管消融
抗CD59对CVF激活人血小板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补体的激活对人血小板的作用及其抗CD5 9对该作用的影响。方法 :应用眼镜蛇毒因子(CVF)制成补体活化血小板的模型 ,通过测定健康成年男性血小板的聚集及释放曲线 ,观察抗CD5 9应用前后补体对血小板变形、聚集及释放功能的影响。结果 :CVF能诱导健康成年男性的血小板显著、持久地变形和释放 ,但不能诱导血小板聚集。当CVF浓度在 12 .5 - 5 0 0g/L范围内 ,血小板的最大变形幅度与CVF浓度的对数呈线性相关 (r=0 970 ,P <0 .0 1,n =36 )。抗CD5 9能增强健康成年男性血小板的最大变形幅度 ,并与剂量相关 ,其血小板最大变形幅度的最大增加值为空白对照的 1.36倍 (P <0 .0 1)。同时抗CD5 9也促进补体诱导的血小板ATP分泌增多。结论 :活化补体后能诱导健康成年男性血小板发生变形、释放 ,但不诱导血小板的聚集 ,且抗CD5
廖新学王礼春马虹黄守坚麦炜颐冯冲
关键词:眼镜蛇毒因子补体血小板
水蛭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剂重组双功能水蛭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水蛭素(HIR)结扎前(HIR0min)组,HIR结扎后5min(HIR5min)组,HIR结扎后10min(HIR10min)组,HIR结扎后20min(HIR20min)组,HIR结扎后30min(HIR30min)组),和生理盐水(NS)对应的各时间组,即NS0min,NS5min,NS10min,NS20min,NS30min,最终每组7只。观察各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Evans法计量各组心梗面积及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各组缺血心肌组织的IP3R家族的三种亚型进行测定。【结果】水蛭素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及心律失常评分较生理盐水组在结扎后5~20min均减少(P<0.05);IP3R家族的三种亚型均与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性;但IP3R2mRNA在结扎后10min及IP3R3mRNA在结扎后10min和20min,HIR组较NS组下调(P<0.05)。【结论】水蛭素有抗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IP3R2和IP3R3实现的,而并非IP3R1。
刘君唐利龙廖新学唐安丽冯冲
关键词:水蛭素凝血酶三磷酸肌醇受体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血管迷走性晕厥射频消融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女性,16岁,诊断为“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遂行迷走神经节消融,刺激方案:20Hz(频率50ms),10~15mA,脉宽:5ms,连续刺激60次(3s)。最后在左上肺静脉底部、左下肺静脉底部、右上肺静脉前部、右下肺静脉底部等部位消融后不再出现心脏迷走反应。术后规则服用美托洛尔,未再出现晕厥;
马少雯冯冲柳俊陈艺莉何建桂唐安丽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血管迷走性晕厥
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指导阵发性心房颤动个体化消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非接触式球囊三维标测系统(EnSite Array)指导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个体化射频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EnSite Array三维标测房颤优势电传导部位指导个体化消融,并结合大头电极心房内描记到或虚拟电位显示为碎裂电位区进行消融,消融终点为房颤终止转窦性心律或消融线形成双向阻滞。重复术前电刺激或用异丙上腺素静脉滴注后不能诱发或诱发<30s的房颤。结果首次消融的即时成功率为94.4%(17/18),消融中1例出现心包压塞。15例行左右上肺静脉之间靠顶部心房电学改良消融,11例加左上肺静脉与左心耳之间等部位消融,6例加消融左或/和右房峡部或冠状窦口等部位消融。随访15.3±11.3个月,14例术后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无房颤发生,3例房颤复发,1例出现心房扑动发作,中期成功率77.8%(14/18)。结论EnSite Array指导下实时根据房颤优势传导区个体化射频消融,消融靶点灵活、针对性强,消融创伤小,中期效果良好。
唐安丽何建桂冯冲王业松柳俊吴素华廖新学董吁钢
关键词:电生理学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射频电流个体化
培哚普利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钙瞬变及其调控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研究培哚普利在心力衰竭(心衰)治疗中对心肌细胞的收缩特性、钙瞬变及其调控蛋白的影响。方法通过缩窄雄性Wistar大鼠的腹主动脉,制成压力负荷增高性心衰模型。随机分成培哚普利治疗组(培哚普利组,3mg·kg-1·d-1)、心衰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组)。12周后分离左室心肌细胞,测定单个心肌细胞在电刺激时的缩短分数、钙瞬变以及钠-钙交换蛋白(NCX1)、内质网Ca2+-ATPase(SERCA2)、受磷蛋白等钙调控蛋白的转录与翻译水平。结果心肌细胞的缩短分数(FS)和[Ca2+]imax在心衰对照组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FS(%):7.51±1.15与13.21±1.49,[Ca2+]imax(nmol/L):330.85±50.05与498.16±14.07;均为P<0.01]。给予培哚普利治疗后,培哚普利组的FS和[Ca2+]imax分别为(10.89±1.18)%和(488.72±22.27)nmol/L,明显高于心衰对照组(均为P<0.01)。在心衰对照组,NCX1和受磷蛋白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而SERCA2的mRNA却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在培哚普利组,其NCX1和SERCA2的mRNA水平则介于心衰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心衰对照组及培哚普利组,NCX1的蛋白表达量分别是假手术组的(1.141±0.047)倍(P<0.01)和(1.074±0.081)倍(P=0.018),SERCA2的表达量则是假手术组的(0.803±0.100)倍(P<0.01)和(0.893±0.084)倍(P=0.003)。结论培哚普利抗心衰治疗能够减轻心肌细胞的钙瞬变及其调控蛋白的异常变化,使心衰中单个心肌细胞的收缩特性得到保护。
王礼春马虹何建桂廖新学麦炜颐陈文芳冷秀玉马莉曾武涛柳俊陶军董吁钢唐安丽冯冲
关键词:培哚普利心肌细胞钙瞬变调控蛋白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I/R+Ros)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HOE140(I/R+Ros+HOE140)组,每组15只。麻醉大鼠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30min,再灌注40min,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还原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罗格列酮预处理组的大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13min),持续时间(14.37s),室性早搏的发生次数(47次)和心律失常评分等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提前应用Hoe140可部分或全部阻断缺血-再灌注时罗格列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P<0.05);I/R+Ros组与I/R组相比心肌组织eNOS、NO、和SOD活性水平明显提高,而iNOS活性和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HOE140可阻断此作用(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有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这可能是通过缓激肽-一氧化氮途径实现的。
马跃东廖新学唐安丽张学娇吴敬国冯冲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罗格列酮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缓激肽
体表心电图在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的价值
2007年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ECG)在鉴别典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的价值。方法240例窄QRS波心动过速经成功的射频消融确诊为慢-快型AVNRT和逆向型AVRT,开始的168例患者用于确定心动过速时哪些ECC特征对AVNRT和AVRT有鉴别诊断意义,另外的72例患者用于前瞻性评价基于ECG特征的分步式鉴别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心动过速时5个心电图特征对AVNRT和AVRT有鉴别诊断意义,支持AVRT诊断的ECG特征包括心动过速时可见P波(敏感性90%,特异性71%);RP间期(心动过速时QRS波起点到P波起点的时距)≥100ms(敏感性88%,特异性81%)和ST段压低≥2mm(敏感性55%,特异性81%)。支持AVNRT诊断的包括V1导联假r波和下壁导联假S渡(敏感性分别为54%和21%,特异性均为100%)。笔者制定一个根据心动过速时体表ECG假r波或假s波,RP间期和ST段压低的分步式鉴别诊断方法。在另外的72例患者(32例AVNRT,40例AVRT)中检测该鉴别诊断方法的准确性为89%。结论根据心动过速时ECG特征能较准确区分室上速的发生机制.
吴素华唐安丽王业松柳俊何建桂廖新学冯冲王礼春董吁钢马虹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心动过速
永久起搏器患者中QRS宽度与心房颤动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起搏QRS波宽度(QRSd)与术后心房颤动(AF)发生的关系。【方法】我们回顾收集了180例因完全性/进展性房室传导阻滞而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所有的患者都是右室间隔部起搏。心电图在术前和术后都有记录。QRSd在部分胸前导联(V1,V4和V6)、I导联和AVF导联都有测量,QRS波差值由术后起搏QRSd减去术前QRSd获得。【结果】AF发生在64(35.56%)例患者中。AF发生组和没有AF发生组间,术前的QRSd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QRSd差值在V4导联(P=0.022)和V6导联(P=0.001)有统计学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V6导联的QRSd差值(P=0.005,HR 1.822,95%CI 1.174-2.718,QRSd的间隔区值定为40 ms)和左心房直径(P=0.045,HR 1.042,95%CI 1.001-1.086)是预测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V6导联的QRSd差值可以预测AF的发生,尤其是术前QRSd较长的患者(≥120 ms,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 0.685-0.967)。【结论】V6导联的QRSd差值与术后AF的发生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
邢福威江竞舟胡晓亮冯冲何建桂董吁钢马跃东唐安丽
关键词:心电图心房颤动起搏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