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蓉晖
- 作品数:20 被引量:124H指数:8
- 供职机构: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西安市麻疹流行病原毒株和疫苗免疫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确定引起西安市麻疹流行的病原毒株,探讨相关的疫苗免疫因素。方法采集麻疹病人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病毒悬液中的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基因碳末端的450个核苷酸(bp)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麻疹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和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采集咽拭子标本13份,分离出麻疹病毒8株,分离率61.54%;8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H1a亚型。结论H1基因型H1a亚型是引起西安市本次麻疹流行的病原病毒。此次麻疹流行不排除疫苗保护性下降因素和麻疹疫苗免疫工作中存在无效接种而造成的免疫空白。
- 李平司源武继守张青华关蓉晖刘毅
- 关键词:麻疹病毒基因分型中和抗体
- S191株麻疹疫苗对陕西省麻疹流行株的血清学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陕西省近年麻疹流行的疫苗免疫因素,研究现行麻疹疫苗对流行株的实际保护效果。[方法]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麻疹疫苗免疫血清和麻疹病人急性期血清对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健康儿童麻疹疫苗免疫血清和有免疫史的麻疹病人急性期血清对麻疹野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61.04、30.24,明显低于对S191株的GMT105.61、83.72),S191株中和抗体效价≤8的健康儿童疫苗免疫血清中,有16.7%野毒株中和抗体阴性。[结论]由于麻疹流行株的抗原变异导致现行麻疹疫苗的保护力可能有所下降。
- 司源李平刘西珍刘毅关蓉晖武继守郑运兵赵汉民田永东
- 关键词:麻疹病毒中和抗体血清学效果
- 西安市麻疹野病毒核蛋白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西安市流行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及特征.方法:采集3d内出疹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提取病毒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的核蛋白N基因碳末端的450bp的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采集咽拭子标本13份,分离出麻疹病毒8株,分离率62%;8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结论:H1基因型麻疹病毒是西安市麻疹病毒的优势流行株,与全国麻疹病毒流行株无明显差异.
- 司源李平侯铁军孙亚辉关蓉晖姬亦昕王枫
- 关键词: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
- 陕西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接种乙肝疫苗(HepB)15年后人群血清流行病学变动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9岁人群2 224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结果调查人群HBsAg、抗-HBs、抗-HBc标化阳性率分别为3.50%、48.51%、24.45%,HBV标化感染率为37.58%。HepB接种率为50.09%,接种人群HBsAg阳性率(1.62%)及HBV感染率(8.80%)低于未接种人群(4.05%、50.00%)。15岁以下儿童HBsAg、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低于15岁以上人群,而抗-HBs阳性率、HepB接种率高于15岁以上人群。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较1992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别下降54.78%、31.86%,抗-HBs阳性率上升60.79%。HBV感染率农村(33.33%)高于城市(24.17%),HepB接种率城市(88.61%)高于农村(75.96%)。结论陕西省实施HepB接种15年后,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5岁以下儿童下降更为明显。
- 徐艺夏雪琴张少白刘西珍张峰关蓉晖李平
- 关键词: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接种
- 陕西株利什曼原虫ITS-1基因片段序列多态性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陕西株利什曼原虫rRNA内转录间隔区间I(ITS-1)序列多态性,探讨利什曼原虫ITS-1分子遗传规律。方法陕西省韩城市犬、白蛉以及人体利什曼原虫阳性标本7份,提取核酸,PCR法扩增ITS-1片段,双向测序、拼接后与文献发表的代表株进行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7份标本均扩增出约320bp的片段,ITS-1序列之间同源性>99%,与国内山丘型疫区虫株高度一致,与荒漠型遗传距离较远。系统发育分析陕西株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聚为一类。结论陕西省韩城市分离自病犬、传播媒介白蛉及黑热病患者的利什曼原虫ITS-1序列同源,应为犬源型婴儿利什曼原虫。
- 刘东立王凤萍王安礼张铮王天海石一关蓉晖李文涓
- 关键词:利什曼原虫ITS-1
- 农村寄宿制学校宋内氏志贺菌菌痢暴发调查及全基因组溯源分析
- 目的 对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及分子溯源分析.方法 开展现场暴发调查,描述疫情三间分布,分析流行特征.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剩余食物、环境及水源标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选择代表...
- 刘东立张义马国柱曹磊石一李文涓刘长宏史伟王舒张铮宁少奇孙亮关蓉晖张同军刘峰
- 关键词:宋内氏志贺菌PFGE
- 米面食品中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了解陕西米面食品中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子分型和耐药性。方法对近5年(2012-2016年)陕西地区的米面食品中收集到的208株蜡样芽胞杆菌用PCR方法进行呕吐型菌株的鉴别,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鉴别的呕吐型菌株分子分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药物敏感性。结果鉴别出8株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分为ST-1050、ST-1606和ST-26三个ST型。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100%。对头孢西丁、头孢唑林,耐药率分别为62.5%、5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敏感率均为87.5%,对环丙沙星、达托霉素、万古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100%敏感。结论陕西地区米面食品中存在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ST-26是优势型别,应作为陕西防控工作的重点。氨苄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不应作为临床治疗用药。
- 李文涓石一张铮李雪梅张璐孙亮王安礼关蓉晖
- 关键词:米面制品
- 陕西省麻疹高接种率和高发病率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陕西省麻疹高接种率下高发病率的病原学和疫苗免疫相关因素。方法分析麻疹病例年龄及免疫史。从咽拭子中分离病毒,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病毒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基因-COOH端的450个核苷酸(bp)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疫苗免疫血清及麻疹病例急性期血清中和疫苗株和野毒株的抗体水平。结果麻疹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平均占38.97%;麻疹病例急性期血清:有免疫史的中和S191株GMT (56.18)明显高于H1野毒株GMT(26.90);无免疫史的S191株GMT(25.40)与H1野毒株(27.86)相近。疫苗免疫血清:S191株抗体效价≤16血清中有19.15%为H1野毒株抗体阴性。结论陕西省近年出现的麻疹高接种率水平下的高发病率现象不排除麻疹流行株变异和疫苗对流行株H1基因组野毒株保护性不足两方面因素。
- 李平司源刘毅关蓉晖
- 关键词:麻疹病毒基因分型中和抗体
- 陕西省麻疹野病毒的分离及基因分型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型别,探讨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在2000~2003年采集陕西省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标本56份,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分离到麻疹病毒15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7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基因羧基端450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结果7株麻疹病毒均属H1基因型,其中H1a4株,H1b3株,H1a和H1b在450个核苷酸片段中的差异为2%~4%.结论H1a和H1b在陕西省隔年流行,流行优势株的变化可能受本土病毒变异和邻省输入病毒的双重影响.
- 李平司源武继守刘西珍刘毅常荣芬关蓉晖许文波
- 关键词:麻疹病毒基因分型
- 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基因及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流行株的基因型和人群抗体水平。方法采集腮腺炎病人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针对分离到的MuV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c protein,SH)基因31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健康人群腮腺炎IgG抗体。结果采集咽拭子标本55份,分离出腮腺炎病毒6株,均为F基因型。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66.08%。IgG抗体含量和阳性率均为<1.5岁组最低,分别为236.88 U/mL和37.04%,以后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陕西省腮腺炎流行是由F基因型MuV引起,健康儿童腮腺炎免疫水平偏低。
- 李平李月玲高建中关蓉晖张俊君李鹂张少白刘新利崔爱利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基因分型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