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庆翔
- 作品数:38 被引量:191H指数:8
- 供职机构: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温州市温州市3例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报告被引量:3
- 2017年
- 温州市3例恶性疟死亡病例均系非洲输入性病例,第1例因回国入院时临床症状严重,于2007-01-10抢救无效死亡;第2例病例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被误诊误治为"普通感冒",导致病情恶化,于2011-03-05抢救无效死亡;第3例患者属"三无"人员,入院时未能及时提供病情详细信息和流行病学史,延误诊治,最终病情恶化死亡。应加强对归国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争取最佳治疗时间,以减少恶性疟死亡病例的发生。
- 王珂倪庆翔余向华陈祎魏晶娇朱善冰
- 关键词:恶性疟输入性
- 浙江南部沿海地区鼠传疾病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分析浙江南部沿海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等鼠传疾病流行情况,为实施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浙南沿海地区鼠传疾病疫情报告和监测资料,用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浙南沿海地区是鼠传疾病老疫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曾报告鼠疫、HFRS、钩体病、斑疹伤寒和恙虫病等鼠传疾病,2004-2012年累计报告鼠传疾病165例,其中HFRS 113例,钩体病3例和恙虫病49例。鼠疫从1950年后进入静息期,无报告病例;从2011年开始疫情呈缓慢上升趋势;钩体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报告,发病率达445/10万,20世纪80年代后逐年下降,目前处于散发状态;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有恙虫病病例报告,近年来恙虫病报告病例呈增多趋势。1984年以来发现鼠形动物16种,其中褐家鼠、臭鼩鼱和黄胸鼠为优势种。结论浙南沿海地区适宜鼠传疾病动物宿主孳生繁殖,人口流动频繁,存在鼠传疾病流行暴发风险,应加强鼠传疾病综合监测积极防范鼠传疾病危害。
- 余向华曾士典张孝和倪庆翔魏晶娇倪朝荣李毅
- 关键词:鼠传疾病鼠形动物
- 2013年温州市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2013年温州市疟疾疫情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市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温州市疟疾疫情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温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34例,年发病率为0.37/10万。34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31例、卵形疟1例、间日疟2例,无死亡病例。苍南县、鹿城区、瑞安市3个县(市、区)病例占全市总病例数的64.71%(22/34)。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男女性别比为4.67∶1;职业以工人、商业服务人员为主,占61.76%;非洲输入性病例占97.06%。结论 2013年温州市疟疾疫情相对稳定,针对输入性病例应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宣传,寻求多部门联防联控。
- 倪庆翔张孝和陈祎余向华魏晶娇潘琼娇张晓铭
-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病例流行病学
- 温州市宿主动物体表寄生蜱初步调查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蜱类种群和分布情况,为相关蜱传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对温州市2个山区县(泰顺、永嘉)的黄牛、猎狗、野猪以及6个鼠疫监测点(文成、乐清、瑞安、永嘉、鹿城和龙湾)捕获的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蜱进行调查。结果从各类宿主动物体表捕获蜱1科4属7种353只,长角血蜱为优势种,黄牛、猎狗、野猪和鼠形动物的香浓-威纳指数分别为0.8905、0.5879、0.8760和0,黄牛和野猪体表寄生蜱群落的物种丰富多样。结论温州市存在媒介蜱类,应加强蜱类种群季节消长及莱姆病、埃立克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蜱传疾病监测。
- 余向华张孝和倪庆翔陈祎包长献林小邀陈胜则朱锦平
- 关键词:宿主动物鼠形动物
- 浙江省温州市牛带绦虫感染1例被引量:5
- 2017年
- 患者周某,男,36岁,汉族,浙江省瑞安市人.从事锻造行业.现住瑞安市区。2016年11月末常感觉肛门瘙痒.排便时发现乳白色节片.长约10cm.12月7日出现胃胀、胃痛,至瑞安市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未处明砬异常一此后.患者陆续排出节片。
- 倪庆翔郑剑姚立农阮卫潘金仁张玲玲丰燕张轩
- 关键词:肛门瘙痒胃镜检查
- 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方法收集温州市德国小蠊现场品系成虫、幼虫和卵块若干,以饲养一代羽化后2~3周龄的雄性成虫作为试虫,将相同日龄的试虫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选取10只健康的雄性试虫进行试验,采用广口瓶药膜法测试德国小蠊现场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5种杀虫剂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和抗性倍数,分析其抗药性水平及变化情况。结果德国小蠊现场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的KT50值分别为133.90、44.39、45.99、21.11和35.94min;抗性倍数分别为32.27、8.77、10.17、5.25和4.23。结论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建议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和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 邓泽静林献丹倪朝荣李万仓陈珞洛朱子福倪庆翔
- 关键词:德国小蠊杀虫剂抗药性
- 温州市一例儿童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1例儿童感染布鲁氏菌病(布病)的原因,为布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患儿门诊和住院病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基本情况、发病诊疗经过、密切接触人员、生活习惯和环境、愈后转归等进行调查。采集患儿骨髓进行布鲁氏菌培养、分离和鉴定,采集患儿及其伯父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结果患儿于2015年2月2日开始出现反复发热、咳嗽、双下肢疼痛等症状,就诊皆以其他疾病诊断治疗;4月2日患儿再次因"发热1天"收治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检查从患儿骨髓中分离出羊种布鲁氏菌,血清RBPT强阳性,SAT抗体滴度>1∶1 600(++);结合患儿体温升降反复、肝脾肿大、肝损害等临床表现,诊断为布病。患儿伯父于2015年1—2月曾交易、宰杀和食用外地活羊,在此期间患儿与其有密切接触史,但伯父血清RBPT和SAT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病例为儿童布病病例,可能在与其伯父接触过程中,通过直接接触或气溶胶方式吸入伯父身上污染的布鲁氏菌而感染。温州作为布病控制区,应加强对布病诊治知识的培训,加强对引进牲畜的检疫和职业重点人群监测。
- 倪庆翔郑剑陈祎魏晶娇潘琼娇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儿童流行病学调查
- 温州市2例输入性卵形疟报告被引量:3
- 2015年
- 温州市2012—2013年发现2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患者均有发冷、发热、头痛等典型疟疾临床症状,在基层医疗机构被误诊为"感冒",后经外周血涂片镜检和巢式PCR检测诊断为卵形疟感染。给予氯喹、伯氨喹8日疗法正规治疗,症状好转。
- 倪庆翔张孝和陈祎余向华魏晶娇潘琼娇
- 关键词:输入性巢式PCR
- 鼠传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9
- 2015年
- 鼠传疾病是一类由鼠传播引起的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虫媒传染病,当前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等鼠传疾病流行区域在不断扩大,鼠类媒介分布更加广泛,种类繁多,多种鼠传疾病亚型和新型病原体被发现,鼠传疾病防控形势严峻。该文介绍了国内外鼠疫、HFRS和钩体病等重点鼠传疾病流行概况、鼠传疾病病原学、鼠类宿主和媒介生态学调查及鼠传疾病综合监测情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开展鼠传疾病危害风险评估和综合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 余向华张孝和倪庆翔倪朝荣
- 关键词:鼠传疾病病原学媒介生态学
- 2015年温州市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温州市疟疾疫情,为该市疟疾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温州市疟疾疫情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温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4例,年发病率为0.26/10万,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无死亡病例,其中间日疟1例(占4.17%)、恶性疟20例(占83.33%)、卵形疟3例(占12.50%)。瑞安、苍南、鹿城3个县(区)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0.83%(17/24);病例主要为男性青壮年;23例(占95.83%)为非洲国家输入性病例。结论 2015年温州市疟疾疫情相对稳定,无本地疟疾感染病例报告,但输入性病例防治工作需加强。
- 倪庆翔陈祎魏晶娇潘琼娇张晓铭李玲
-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