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侯本伟

侯本伟

作品数:98 被引量:274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3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建筑科学
  • 11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0篇管网
  • 47篇水管
  • 34篇供水
  • 31篇供水管
  • 28篇供水管网
  • 21篇城市
  • 20篇地震
  • 16篇抗震
  • 14篇管网水
  • 14篇城市供水
  • 13篇水力模型
  • 13篇网络
  • 13篇管网水力
  • 12篇给水
  • 12篇给水管
  • 11篇给水管网
  • 10篇振动
  • 10篇振动台
  • 10篇管网水力模型
  • 9篇韧性

机构

  • 96篇北京工业大学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北京市市政工...
  • 1篇教育部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市城市规...
  • 1篇北京市自来水...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作者

  • 98篇侯本伟
  • 43篇吴珊
  • 33篇杜修力
  • 15篇韩俊艳
  • 14篇李立云
  • 9篇王威
  • 6篇李小军
  • 6篇许成顺
  • 6篇刘爱文
  • 6篇马东辉
  • 5篇赵密
  • 4篇李岚
  • 3篇苏经宇
  • 3篇王昊
  • 2篇韩强
  • 2篇王兆兴
  • 1篇刘占省
  • 1篇兰日清
  • 1篇刘子龙
  • 1篇张雪峰

传媒

  • 6篇北京工业大学...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岩土工程学报
  • 5篇地震工程与工...
  • 3篇净水技术
  • 3篇岩土力学
  • 3篇中国安全科学...
  • 3篇防灾减灾工程...
  • 3篇中国科学:技...
  • 2篇系统工程理论...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给水排水
  • 2篇工程力学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安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铁道运输与经...
  • 1篇工业建筑

年份

  • 11篇2024
  • 14篇2023
  • 10篇2022
  • 11篇2021
  • 11篇2020
  • 10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特色韧性城市的经验探索与未来趋势——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被引量:5
2023年
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聚集区域,始终面临着地震、暴雨、台风等各类自然灾害的威胁,以系统的观点加强城市防灾减灾的研究,是土木工程学科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韧性城市作为近年来城市防灾减灾领域的新概念,是指城市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冲击时,作为一个有机体能够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需求并迅速恢复其功能。该文以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史中的2次标志性事件(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为依据,通过对系列灾害调查报告的深入分析,以韧性城市的全新视角,详细梳理了2次灾害中城市破坏和恢复的全过程,进行了如下工作:1)从系统的层次重新定义了城市,界定韧性城市的基本概念和量化方式、基本维度和基本特征;2)明确城市灾后恢复的基本过程和功能恢复曲线;3)揭示城市灾后空间分布的异化现象与内在机理;4)讨论了城市生命线工程灾后恢复的基本过程和相互耦合现象;5)进一步明确未曾得到重视的特殊基础设施系统。该文不仅以事实为依据,系统总结了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中我国在城市防灾减灾领域的经验探索和巨大成就,同时亦可为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研究体系和实践体系,提供了有效借鉴。
缪惠全钟紫蓝侯本伟韩俊艳韩俊艳杜修力
关键词:唐山地震汶川地震韧性
一种采用参数不确定性分析模型识别风险管道和节点的方法
一种采用参数不确定性分析模型识别风险管道和节点的方法,属于排水管网分析技术领域。采用SWMM模型求解器,并根据Monte Carlo随机模拟原理求解节点和管道的失效概率,以失效概率的大小表示管道和节点的风险,为参数不确定...
吴珊马晴晴侯本伟程玉林
小口径供水镀锌钢管漏损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被引量:3
2018年
根据一个大城市供水管网连续八年的漏损事故数据资料的调查,对镀锌钢管出现的漏损事故特点进行详细分析;选择遗传程序设计和进化多项式回归两种方法,分别建立了两类镀锌钢管的漏损预测模型,利用实际数据对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根据结果对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多角度对比评价,提出了最终推荐的模型公式。研究表明:两类预测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镀锌钢管漏损水平和不同管径漏损事故数量的变化趋势;其中,进化多项式回归建模效率更高,且公式更为简洁,适合不同管径组合建模,而遗传程序设计构建的模型应用选择范围更广,适合单独管径建模。对于不同管径的管道,建模数据采用综合或单一分组取决于漏损事件所表现出的规律是否具有一致性。
李岚吴珊侯本伟李云峰
关键词:漏损镀锌钢管遗传程序设计
横向非一致激励下非均匀场地中埋地管道的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为研究非均匀场地中大直径埋地管道在横向非一致激励下的地震反应,开展了埋地管道的多台阵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加速度、应变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均匀场地和非均匀场地中管道在横向一致、非一致激励下的加速度反应基本上服从于周围土体的加速度反应,管道主要产生了纵向弯曲变形;在横向一致激励较高加载等级下,场地变化过渡区的管道峰值应变相对较大,相比于均匀场地,非均匀场地中最大峰值弯曲拉应变高30%左右,在非一致激励作用下,非均匀场地中管道最大峰值弯曲拉应变反而低30%左右;在横向非一致激励较高加载等级下,均匀土中管道的应变响应比一致激励作用下增大两倍左右,非均匀土中管道的应变响应变化不明显。试验结果可为穿越非均匀场地大直径埋地管道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韩俊艳郭之科李立云侯本伟高云昊杜修力
关键词:埋地管道
纵向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管-土结构响应的简化分析模型被引量:2
2018年
将长输埋地管道化为多自由度体系的等效离散集中质量模型,建立了集中质量模型在管道纵向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计算模型。模型考虑了沿管道长度方向的行波效应,实现了不同质量点处地震动的非一致输入,为考虑管-土相互滑移的影响,模型中考虑了土体的弹塑性本构关系。模型以纵向地震动位移输入,求解得到管道各集中质量点的位移和管-土间的相对位移,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力学方法对每两个集中质量点间管道进行精细分析,进而求得管道的内力和变形。通过算例分析,集中质量模型程序计算结果与连续型管道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集中质量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韩俊艳杜修力侯本伟李立云钟紫蓝赵密
一种给水管网水力模型漏水量分配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管线服务区域漏失权重的给水管网水力模型漏水量分配方法,属于给水管网水力模型构建与优化校核领域。该方法是将市政给水管线服务区域划分为等面积的公里网格并作为漏水量分配的基本单元,根据公里网格包含的全部管线...
侯本伟马锡涛吴珊陈锋华
文献传递
埋地管线系统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城市的供水、供气、热力、排污等地下管网系统是现代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在地震作用下,地下管线的破坏不仅直接影响系统的功能,而且会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我国很多城市有着可能遭受中、强地震影响的背景,但现有的地下管网系统...
侯本伟
文献传递
基于代理指标的供水管网抗震改造优化
2024年
基于水力模型计算的管网供水量满足率(SSIQ)指标,是评估供水管网震后性能的常用指标。在供水管网抗震改造优化模型中,若采用SSIQ表示优化目标函数,优化求解需进行大量水力模型计算,计算耗时很长。为减小管网抗震改造优化模型的计算量,对节点流量韧性指标(FR)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管道破坏漏水能量损失的影响项,提出了一种管网能量指标(Energy Resilience, ER)表示震后管网性能;以ER指标作为SSIQ的代理指标,用于量化抗震改造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仅通过管道地震失效概率、管网震前正常运行工况的水力参数计算ER指标,不必进行震后管网水力模型计算,以期提升优化模型计算效率。以供水管网震后性能最大化和改造费用最小化为目标,以管道抗震改造措施为优化变量,建立了管网抗震改造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比较了ER指标、FR指标以及两个拓扑代理指标的替代效果。案例管网应用结果表明,ER指标与SSIQ指标相关系数呈现强相关性,基于ER指标的优化方案与基于SSIQ指标的优化方案的差异小于3%,ER指标优化模型计算时间不足SSIQ指标优化模型计算时间的1%。
侯本伟程雪缪惠全韩俊艳吴珊
关键词:供水管网地震破坏
一种利用百度地图API与ArcGIS的营销水表定位方法
一种利用百度地图API与ArcGIS的营销水表定位方法,属于市政工程管网信息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将大用户营销水表手动定位,然后访问百度地图API正/逆地理编码接口,获取小用户营销水表百度地图数据,生成图层;百度坐标系水表图...
吴珊韩宏泉侯本伟马锡涛
文献传递
考虑天气因素的给水管道漏损预测模型被引量:6
2022年
天气变化引起土壤含水率变化和变形等,导致气温变化与市政给水管道的破损事件存在相关性。为此,基于北方某城市给水管网破损事件数据和气温记录,分析不同的天气因素量化指标与管道破损事件的相关性。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基因表达式编程(GEP)方法,建立考虑天气因素的给水管道漏损预测模型。根据案例城市过去11年的市政给水管网破损记录数据库、管道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同期气温记录,分析6个天气因素指标(平均温度、冰冻指标、最大上升值、最大下降值、最大上升率、最大下降率)的内在相关性及其与管道破损事件的相关性;采用BPNN和GEP建立管道破损数(因变量)与4个自变量(代表性天气因素指标、管径、管龄、管长)的隐式和显式函数关系。应用隐式和显式两种模型预测案例城市给水管网未来1年的破损数,未考虑天气因素的模型预测决定系数分别为0.65和0.60,考虑天气因素模型预测结果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8和0.88,预测精度提升率分别为13%和28%。建立考虑天气因素的给水管道漏损预测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侯本伟肖恒圣吴珊
关键词:给水管道漏损预测基因表达式编程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