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上斌

作品数:55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微循环
  • 10篇教学
  • 9篇肥胖
  • 8篇能学
  • 8篇缺氧
  • 8篇机能学
  • 7篇医学机能学
  • 7篇实验教学
  • 6篇血管
  • 5篇休克
  • 5篇腺苷
  • 5篇哮喘
  • 5篇教学改革
  • 4篇气道
  • 4篇气道重塑
  • 4篇缺氧性
  • 4篇缺氧症
  • 4篇哮喘豚鼠
  • 4篇肺血
  • 4篇肺血管

机构

  • 4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3篇同济医科大学
  • 6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第四医...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5篇余上斌
  • 16篇刘声远
  • 12篇冯秀玲
  • 11篇王迪浔
  • 10篇熊宗斌
  • 10篇胡还忠
  • 7篇吴雄文
  • 6篇陈琪玲
  • 5篇周新文
  • 5篇杨莹
  • 4篇晏汉姣
  • 4篇王向红
  • 3篇李卓娅
  • 3篇陈宝生
  • 3篇明志
  • 3篇晏汉娇
  • 3篇叶笃筠
  • 3篇柯丹
  • 3篇吴萍
  • 3篇徐勇

传媒

  • 7篇中国病理生理...
  • 6篇同济医科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微循环学杂志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生理学报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分析测试技术...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0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5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3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腺苷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腺系膜微循环影响的初步观察
2006年
目的探讨腺苷(CPA)对大鼠营养性肥胖小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A组),高能饲料喂养肥胖模型组(B组),CPA+普通饲料喂养组(C组)、CPA+高能饲料喂养模型组(D组)。检测大鼠体质量、小肠肠系膜微循环的指标,计算Lee’s指数。结果(1)A组大鼠体质量增加了(35.4±27.9)%;B组大鼠体质量增加(84.0±33.8)%,B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大于A组(P<0.01);D组大鼠体质量增加(75.2±16.0)%均小于B组(P<0.01),但D组与C组大鼠体质量之间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D组大鼠体质量增长(75.2±16.0)%明显高于A组(P<0.05)。(2)B组Lee’s指数为3.180±0.159大于A组(P<0.05),D组3.031±0.075小于B组(P<0.05);D组与C组、D组与A组Lee’s指数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大鼠小肠肠系膜微循环:A组血管口径(5.18±0.56)μm;B组血管口径(8.25±0.63)μm,B组明显大于A组(P<0.05);D组血管口径(5.25±0.25)μm明显小于B组(P<0.05);A组血管血流速度(678.46±45.38)μm/s,B组血流速度为(423.78±51.21)μm/s显著降低(P<0.01),血流流态从线流改变为线粒流;D组血流速度为(663.49±51.46)μm/s较B组明显提高(P<0.01),血流流态为线流;D组与C组、D组与A组微循环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腺苷(CPA)可抑制因饮食结构改变而导致的大鼠肥胖发生;并能有效地改善因肥胖症导致的小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
余上斌刘声远冯秀玲
关键词:腺苷肥胖微循环
跨膜型和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对内毒素性休克肝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分泌型 (S)和跨膜型 (TM)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对内毒素性休克肝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首先使用埃氏大肠杆菌死菌液制备大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 ;并分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中的S TNF α、腹腔巨噬细胞表面上的TM TNF α ;然后 ,在给大鼠注射死菌液之前 3 0min ,注射TNF α转化酶 (TACE)反义寡核苷酸 ( 5mg/kg) ;6h后分别检测S TNF α、TM TNF α水平 ;检查肝脏的病理改变 ,并监测各组大鼠的血压变化。结果 在内毒素性休克过程中 ,TM TNF α表达的动态变化不同于S TNF α ,TM TNF α在注射菌液 3 0min后开始升高 ,4 5h达最高峰 ,随后有所下降 ,但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TACE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地抑制TM TNF α转化为S TNF α ,使腹腔巨噬细胞表面上的TM TNF α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0 1) ,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肝脏未见病理改变。结论 内毒素性休克的病理过程主要与S TNF α有关 ,而TM TNF α则可抵抗内毒素的攻击 ,稳定血压 ,限制炎症反应及保护肝组织免受损伤 。
尹丙姣李卓娅余上斌姜晓丹冯玮徐勇
关键词:跨膜型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脓毒性休克
镁离子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镁离子在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豚鼠气管重塑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1组)、哮喘模型延续组(B2组)、高镁组(B3组)、低镁组(B4组)。用卵清蛋白复制哮喘气管重塑模型。观察血清镁离子浓度、气管壁各层厚度及脏器体重比。结果:1B1组血清镁离子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5),气管壁各层厚度明显大于A组(P<0.01)。2B3组血清镁离子浓度明显大于B2组(P<0.05),气管壁各层厚度明显小于B2组(P<0.05)。3B4组小气管平滑肌厚度大于B2组(P<0.05)。结论:血清镁离子在哮喘豚鼠气管重塑中起调节作用。
陈宝生张振莫耀南刘声远余上斌
动态图像分析与微循环应用
余上斌
构建机能学科实验教学中心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被引量:13
2007年
几年来,按照国家卫生部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条件建设”精神,积极开展医学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实验教学资源更新和完善,科学地进行相关课程融合,并进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
余上斌曾金华曾广定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心
硒维生素E和碘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硒、维生素E和碘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的影响。方法:先将小鼠随机分为普食对照组和营养性肥胖组,然后将营养性肥胖小鼠分为肥胖对照组、硒组、维生素E组、碘组、硒维生素E组和硒维生素E碘组,采用灌胃的方式给予硒、维生素E和碘,10周后检测体重、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下丘脑瘦素、肝丙二醛(MDA)。结果:硒、维生素E和碘可减轻体重,降低血糖、TC、TG;下丘脑瘦素、肝MDA水平下降。结论:硒、维生素E、碘以及硒维生素E合用、硒维生素E碘合用均能降低肥胖小鼠体重、血糖、TC、TG,尤以硒维生素E碘合用效果为佳。
郑奕迎刘声远刘海霞柯荣湖余上斌陈琪玲
关键词:维生素E肥胖
实验性急性右心衰竭可视化教程制作与应用
2022年
实验性急性右心衰竭是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中病理生理学专业的经典教学实验,是医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作为一项综合性实验,由于其实验教学内容多,实验操作难度大,给师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文章探讨了实验性急性右心衰竭可视化教程的内容制作及实验教学应用,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了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充分发挥了可视化技术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同时,在降低动物麻醉死亡率,提升颈总动脉插管及右心室插管插管成功率等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熊宗斌杨方郭俊红余上斌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被引量:10
2004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开展了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结果表明 ,知识积累 -临床强化 -科研创新是病理生理学有效可行的教学体系。
刘声远王建枝曾金华王迪浔董时富叶仕桥刘蓉方征宇余上斌陈琪玲张少华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几种血管活性药物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比较几种血管活性药物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失血性休克模型组(B组),生理盐水处理组(C组),多巴胺处理组(D组),去甲肾上腺素处理组(E组),山莨菪碱处理组(F组)。实验采用动脉放血至动脉血压为60mmHg左右,同时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状态改变来复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各组行相应药物处理后,分别测量动脉血压和检测肠系膜微循环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大鼠动脉血压、肠系膜微血管出/入口管径、血流速度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血液流态由线流改变为粒流。与B组比较,几种血管活性药物(D、E、F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动脉血压均有显著升高作用,依次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山莨菪碱(P<0.05或P<0.01),多巴胺对微血管出/入口管径恢复明显(P<0.01),山莨菪碱和多巴胺对肠系膜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山莨菪碱还能使肠系膜血流流态恢复为线流。结论:实验性治疗失血性休克需适度补充血容量,同时选用山莨菪碱改善肠系膜微循环,有利于休克复苏。
余上斌杨莹柯丹冯秀玲晏汉姣
关键词:血管活性药物失血性休克微循环
跨膜型和分泌型TNF-α在内毒素性休克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研究跨膜型TNF α(mTNF α)的消长与内毒素性休克发生、发展的关系 ,探讨mTNF α在内毒素性休克中的作用和机理。方法 首先使用埃希大肠杆菌死菌液制备大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 ,并分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中的分泌型TNF α(sTNF α)、腹腔巨噬细胞表面上的mTNF α。然后 ,在给大鼠注射死菌液之前 30min ,分别注射TNF转化酶 (TACE)反义寡核甘酸 (5mg/kg)或抗TNF α多克隆抗体 (5mg/kg)。 6h后分别检测sTNF α、mTNF α水平 ;检查肺、肾等内脏器官的病理改变 ;并且监测各组大鼠的血压变化。结果 在内毒素性休克过程中 ,mTNF α表达的动态变化不同于sTNF α ,mTNF α在注射菌液 30min后开始升高 ,4 .5h达最高峰 ,随后有所下降 ,但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TACE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地抑制mTNF α转化为sTNF α ,使腹腔巨噬细胞表面上的mTNF α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0 1) ,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肺、肾等脏器无病理改变 ;抗TNF α多克隆抗体能中和sTNF α,其结果与前者基本相似。结论 内毒素性休克的病理过程主要与sTNF α及其诱导的其它促炎细胞因子如IL 1β、IL 6、IL 8等有关 ,而mTNF α则可抵抗内毒素的攻击 ,稳定血压 ,限制炎症反应及保护组织免受损伤 ,为临床治疗休克和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实?
尹丙姣李卓娅余上斌姜晓丹龚非力徐勇冯玮熊平
关键词:跨膜型TNF-Α分泌型TNF-Α内毒素性休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