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丽萍

作品数:21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动词
  • 5篇英语
  • 4篇语言
  • 4篇生成语法
  • 4篇句法
  • 4篇汉语
  • 4篇成语
  • 3篇语法理论
  • 3篇语言学
  • 3篇指称
  • 3篇指称性
  • 3篇生成语法理论
  • 3篇教学
  • 2篇德语
  • 2篇英语教学
  • 2篇英语系
  • 2篇语法
  • 2篇语系
  • 2篇语义
  • 2篇院校

机构

  • 13篇湖南科技学院
  • 7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0篇何丽萍
  • 2篇韩景泉

传媒

  • 7篇湖南科技学院...
  • 2篇外语与翻译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汉语学习
  • 1篇求索
  • 1篇社会科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现代语文(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西方数字“三”的文化对比分析及其翻译被引量:14
2005年
数字是人类语言文化的一个特殊领域。本文在对比分析数字“三”在东西方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基础上,挖掘出其惊人的文化共性与个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汉语数字“三”的英译方法。
何丽萍
关键词:文化对比分析翻译方法
CP分裂假说与德语动词位二现象
2010年
德语动词位二现象是德语非常显著的语言特点,文章对CP分裂假说与德语动词位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认为CP分裂假说能为德语动词位二现象的解释提供很大的启发。德语C的强屈折性特征使德语实义动词也能占据C这个功能性成分的位置。
何丽萍
关键词:CP分裂假说
汉语多NP句的句法研究
2011年
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在对徐杰关于汉语多NP句的解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Rizz、Haegeman、Chomsky的有关理论为指导,认为汉语多NP句中VP前只有一个NP有格位特征核查要求,其他NP因为具有外围性特征而占据句首位置,这些NP其实不是论元NP,因此没有格位特征核查要求。
何丽萍
两个系动词be还是一个系动词be——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浅析英语系动词be被引量:2
2008年
"两个系动词be"之说认为系动词be在等值句中与述谓句中有不同的特点,在等值句中是一个真正的及物动词,赋两个题元角色。文章从理论和经验方面进行分析,证明了这种说法是不充分不恰当的。文章认为,在英语中系动词be只有一个,是一个功能性成分,其没有语义内容。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分析,系动词be具备提升动词(raising verb)的特点,而等值句和述谓句中的系动词be都符合这种特点。
何丽萍
关键词:提升动词述谓性指称性
NP-be-NP型英语系动词句格位问题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格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语法范畴。NP-be-NP型英语系动词句中两个名词性成分的格位问题对生成语法构成了挑战。该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对英语系动词结构进行了分类,并对系动词前后的名词短语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在对Moro(1997)和Rosthtein(2001)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解释。
何丽萍
关键词:格位指称性
英语系动词结构及其格位问题
何丽萍
关键词:格位
CP分裂假说与汉语语言现象
2013年
Rizzi的CP分裂假说为CP提供了一个详细的内部结构。通过对汉语语料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Rizzi的CP分裂假说经验上得不到汉语语言现象的支持,汉语CP的内部结构允许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紧密相连的主题成分,但主题成分之间不允许焦点成分插入,焦点成分后置于主题成分。
何丽萍
关键词:CP分裂假说汉语
焦点标记“是”与“连……都/也”句法位置研究
2011年
在此对"是"与"连……都/也"作焦点标记时出现的句法位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同作焦点标记时句法位置大致类似,但也有不同表现,并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解释了两者不能出现的位置的原因。相同语法功能的词或词组句法表现会受语义内容制约而出现差异,"句法自足"不代表生成语法理论,生成语法理论自始至终都没有忽略对语义的研究。
何丽萍
关键词:句法位置句法语义
“是”字结构的特征核查分析
2021年
“是”字焦点结构中,焦点标记“是”既可直接前置也可远离焦点成分,“是”与焦点成分特征匹配并且在结构上满足最小连接条件,其强不可解释性焦点特征进行远距离特征核查,但“远距离”限制在“是”的成分统制域之内,其中“是”本身不包括在内。远距离特征核查在理论和经验上充分,同时也能合理解释“是”字结构中“是”左边的成分不能成为句子焦点这一语言现象。
何丽萍
生成语法框架下“是”的语法化研究
2013年
在生成语法框架下,现代汉语"是"的语法化过程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参数发生变化使语言晦涩难懂而引发的语类重新分析,语言习得的内在计算保守性使习得者选择了运算相对简单的结构。因此,语法化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参数变化。
何丽萍韩景泉
关键词:语法化参数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