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路
- 作品数:17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 地热数值模拟与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
- 2024年
- 地热能和石油均是重要的地下能源。地热数值模拟和油藏数值模拟是评估、优化地热能和石油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比地热数值模拟和油藏数值模拟数学模型的基础架构、数值解法、案例分析,揭示了数值模拟方法在开发2种能源过程中的相似点和差异性。在模拟方法方面,地热数值模拟侧重于热传导和地温场变化特征,而油藏数值模拟则更加关注流体动力学和原油开采过程;在模拟结果方面,地热数值模拟可用于地热资源开发规划和关键生产参数优化,而油藏数值模拟则更多地应用于油田储量评估、注采参数优化和油井生产管理。通过对比分析为地热能和石油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2种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 盖长城李洪达任路曹伟郝杰
- 关键词:油藏数值模拟数值解法数学模型
- 河流相砂岩热储地热田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高尚堡-柳赞地热田为例
- 2024年
-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地热资源富集,目前已经发现了高尚堡-柳赞、南堡、马头营等多个地热田。热储主要以馆陶组河流相砂岩为主,具有温度较高(70~90℃)、水量较大(100 m^(3)/h)、热储规模大、盖层较厚等优点,但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开发难题,包括开发靶区优选、开发可持续性评价、高效的钻采工艺、砂岩储层回灌、热水集中远距离输送和智能监控等一系列难题。针对这些难题,通过对高尚堡-柳赞地热田开发的实践探索,形成了针对性的5项核心技术,包括勘探区带优选及资源精细评价技术、井位部署及热场模拟技术、地热井钻完井及砂岩热储无压回灌技术、多井集输及地热水长距离输送技术、地热开发智能管控技术,为在高尚堡-柳赞地热田地热供暖项目建设及冀东油田地热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 赵忠新李洪达颜艺灿任路
- 关键词:南堡凹陷地热开发利用
- 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集群式开发井位部署参数研究与应用——以HTC地热田为例
- 2024年
- 在中国“双碳”战略背景下,清洁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而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是一种储量丰富、运行稳定、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近年来,随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逐渐增加,开发模式逐渐向集群式发展,相比以往的分布式开发模式,集群式开发具有经济、稳定、抗风险能力高、改扩建能力强等优点。但开发模式、采灌井网、采灌井距等关键参数仍在探索阶段,这些参数对集群式开发影响明显,亟须对此开展机理研究、优化关键参数。以HTC地热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耦合地下温度场、压力场、水流场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同开发模式、采灌井网、采灌井距条件下地下温度场、压力场、水流场变化规律,确定最优参数,指导矿场生产。实践证实,该方法可有效保障地热开发项目稳定运行,实现地热开发项目经济效益最优化。
- 盖长城赵忠新任路颜艺灿侯本峰
- 关键词:数值模拟井网优化
-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X平台馆陶组热储潜力评价
- 2024年
- 伴随能源结构调整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逐渐成为热点。通过地质资料整理、地温梯度计算、热储厚度解释、水质分析及采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X平台馆陶组地热地质条件,明确了地热资源潜力。研究表明,研究区馆陶组热储岩性以砂岩为主,砂地比介于36.5%~54.9%;层顶界埋深在2 160~2 340 m,底界埋深在2 880~2 996 m,热储层有效厚度在223.4~349.6 m;热储层孔隙度介于11.4%~39.0%,渗透率平均为348.8×10^(-3)μm^(2);地层温度介于80.8~95.6℃。热储资源量为10.683×10^(18) J,折合标准煤约3.65亿t;在流量为120 m^(3)/h的采灌平衡条件下,得出地热水开采稳产30年的采灌井合理间距为400 m。研究结果为中国含油气盆地的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勘探开采提供了有效借鉴。
- 王家钦任路史建南盖长城郝杰谢渝韩灏
- 关键词:地热资源馆陶组南堡凹陷
- 唐山北部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热储资源潜力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地热资源具有清洁、可再生、储量大等特点,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重要资源。唐山市地热资源丰富,但现阶段开发利用的主要层系为南部平原区新近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北部基岩热储则少有开发利用。通过唐山市北部区域地质特征、地热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开展地热资源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唐山市北部发育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热储埋藏深、水温高、涌水量大,是该区最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资源。
- 郝杰万维任路陈元春王明汕
- 关键词:地热资源雾迷山组白云岩
- 缝洞型油藏钻遇溶洞油井的压力曲线特征被引量:11
- 2012年
- 在缝洞型油藏实际钻井过程中经常出现钻杆放空、泥浆大量漏失等现象。这类油藏使用常规三重介质试井方法解释时困难较大,建立溶洞型储层试井解释模型并对这类油藏进行测试资料试井解释具有实际意义。在双重介质模型基础上,将溶洞简化为一个等势体,内部压力处处相等,溶洞外流体流动满足达西定律;基于溶洞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缝洞型油藏试井解释数学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得到了井底压力解析解;分析了溶洞储能比、溶洞大小、基质窜流系数、裂缝储能比等参数对井底压力及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的影响。利用建立的钻遇溶洞模型双对数曲线图版对塔中地区某井进行了解释,并见到了良好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缝洞型油藏试井解释提供理论指导。
- 刘洪任路胡治华
-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窜流系数
- 含大尺度溶洞缝洞型油藏试井图版被引量:10
- 2012年
- 在大尺度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中,大尺度溶洞和裂缝不适合作为多孔连续介质。基于溶洞质量守恒建立了溶洞外流体流动满足达西定律、溶洞内部处处压力相等的耦合模型,利用直接边界元方法计算了井附近含大尺度溶洞油藏井底压力,绘制了压力双对数曲线,并研究了溶洞的大小及离井距离、窜流系数、储能比对井底压力响应曲线的影响。
- 刘洪王新海任路胡治华
- 关键词:井底压力溶洞边界元
- 中国油田地热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被引量:2
- 2024年
- 基于中国地热发展现状、地热资源赋存和分布特点、不同地热开发方式对比,分析了油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并探讨了中国地热产业,尤其是油田地热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浅层地热资源分布全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于沉积盆地、东南沿海和隆起山区,在不同深度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含地热水的热储层,为水热型地热资源;高温地热资源集中分布在西藏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和台湾地区。中国浅层地热能资源(浅于200 m)年可开采量折合7×10^(8)t标准煤。(2)由于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环境与效率问题、深井直接换热的效率问题,以及干热岩开发利用的技术瓶颈问题,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将是当今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最主要和最现实的领域。(3)油田地热开发中形成了地热资源勘查与评价、砂岩地层回灌、废弃井改造为地热井、高温钻完井等一批关键技术,均在大型地热开发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油田拥有丰富的采出水资源,可以直接利用,大量的废弃井或低效油井可以通过工艺改造为地热井进行地热资源开发,从而降低地热开发成本,提高地热项目的经济性。(4)油田地热除用于油田生产用能替代和清洁供暖外,中低温地热发电、氦气等伴生资源的开发、废弃油气藏储热和CO_(2)封存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地热综合开发利用是油田地热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 王社教施亦做方朝合曹倩任路
- 关键词:地热供暖地热发电
- 中国东部断陷地热与油气成藏条件对比分析——以冀东油田南堡凹陷为例
- 2023年
- 中国东部一些断陷盆地中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均十分富集。通过对东部断陷盆地油气资源与地热资源形成的地质背景、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认为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在断陷盆地中同一凹陷共同富集的原因,主要在于凹陷的深部地质背景、沉积充填和构造断裂等。如,这些断陷盆地均具有深部地幔上涌特征,这个特征给地热带来了热源,同时给油气生成演化带来了热动力背景;在盆地的演化过程中,沉积充填了大套的砂体,给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储存空间;由于构造活动,发育的深断裂不仅将地幔的热量传导到凹陷的中浅层的储盖组合中,形成了规模的地热资源,同时也给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油气资源与地热资源在同一凹陷中富集的区域和层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同一凹陷的纵向上,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一般富集在几个主要的储盖组合中。在断陷凹陷同一储盖组合中,地热资源和油气资源大都富集在大断裂附近,但油气资源受浮力作用一般富集在高部位,而地热资源主要存在于地下热水中,在油藏外围低部位富集。
- 赵忠新李洪达颜艺灿任路
- 关键词: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南堡凹陷
- 渤海湾盆地北部新近系馆陶组地热田特征及开发实践——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地热供暖项目为例被引量:22
- 2021年
- 选取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高尚堡-柳赞地热田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研究区馆陶组地热资源地质条件与地热资源潜力,并介绍了曹妃甸地热能供暖的开发实践。研究表明,研究区馆陶组平均埋深1 500~2 500 m,岩性以砂砾岩为主,热储厚度平均为120~300 m,热储平均孔隙度28%~35%,渗透率(600~2 000)×10^(-3)μm^(2),热储温度70~110℃。地热资源量为13.79×10^(18)J,折合标准煤4.70×10^(8)t。利用以往油气勘探开发积累的大量地震、钻井资料,开展地热供暖开发目标选区、砂岩热储模拟和同层采灌技术试验,采用分散式采灌布井方式建设曹妃甸新城230×10^(4)m^(2)地热供暖试验项目,自2018年项目完成建设以来平稳运行两个供暖季,年均节约标准煤6.06×10^(4) t,减排二氧化碳15.87×10^(4)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曹妃甸地热供暖试验项目证实了东部地区新近系砂岩热储利用同层采灌均衡技术可实现持续规模开发,为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地热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有效借鉴。
- 董月霞黄红祥任路李洪达杜志强鄂俊杰王琦张晓明
- 关键词:地热田地热供暖渤海湾盆地地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