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柄花黄素对宫颈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究芒柄花黄素对宫颈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芒柄花黄素联合放疗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为芒柄花黄素联合放疗组,单独放疗处理HeLa细胞为对照组,利用噻唑蓝(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测定两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芒柄花黄素联合放疗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Ki-67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柄花黄素可以明显提高宫颈癌细胞的放疗敏感性,为芒柄花黄素应用于宫颈癌的放疗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高咏梅仵妍徐晖周晓鲁强
- 关键词:KI-67宫颈癌放疗敏感性
- SYKmRNA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检测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mRNA在卵巢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
- 仵妍
- 关键词:卵巢肿瘤肿瘤抑制因子
- 文献传递
- 早期大剂量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4年
- 史卫国于飞栾和先强力仵妍
- 关键词:大剂量辛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C-反应蛋白
- 宫颈癌ITIH5基因启动子和第1外显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 目的:检测人类间α胰蛋白酶H5重链(ITIH5)基因启动子区和第1外显子在宫颈癌中甲基化状态与ITIH5表达的关系,分析ITIH5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宫颈癌发生及恶性进展的相关性并探究其临床意义。 方法:①.选用甲基化特异...
- 仵妍
- 关键词:宫颈癌基因甲基化
- 文献传递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被引量:7
- 2005年
- 张立岩仵妍张爱荣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SYK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探讨SYK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40例卵巢癌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SYKmRNA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中SYK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YKmRNA的表达水平在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t=0.21,P>0.05)SYKmRNA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淋巴转移均高度相关(P<0.01)。浆液性卵巢癌中SYK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在粘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X2=4.57,P<0.05)。结论:SYKmRNA表达缺失或减少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浸润、转移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一潜在肿瘤抑制因子。
- 仵妍马德花赵淑萍
- 关键词:卵巢肿瘤SYK肿瘤抑制因子
- 宫颈癌组织ITIH5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甲基化状态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人类间胰蛋白酶H5重链(ITIH5)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对ITIH5表达的影响,分析ITIH5基因甲基化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宫颈癌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和亚硫酸盐基因组测序法(BGS)检测ITIH5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ITIH5 mRNA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ITIH5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χ2=16.104,P=0.000),ITIH5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t=3.640,P=0.001)。宫颈癌组织中ITIH5甲基化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校正χ2=4.562,P=0.029),而与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脉管浸润、深肌层浸润、病理类型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TIH5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Cp G岛的高甲基化可能是宫颈癌组织ITIH5基因表达降低甚至沉默的原因。ITIH5基因可能成为宫颈癌的候选抑癌基因,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 仵妍毕晓宁王言奎
- 关键词:宫颈癌甲基化
-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及对膀胱功能和尿流动力学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究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及对膀胱功能和尿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接诊的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108例,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常规盆底肌康复锻炼,观察组给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肌力、膀胱功能[初始尿意膀胱容量(FVS)、最大尿意膀胱容量(MVS)、排尿后残余尿量(PVR)]、尿流动力学[平均尿流量(AFR)、最大尿流量(MFR)、排尿时间]、生活质量[盆底功能影响评分(PFIQ-7)]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盆底肌肌力有差异(P<0.05),两组FVS、MVS、AFR、MFR均提高且观察组(234.78±12.65 ml、435.95±14.28 ml、22.78±2.15 ml/s、26.95±2.28 ml/s)均高于对照组(216.38±10.59 ml、428.86±13.40 ml、20.38±2.29 ml/s、24.86±2.40 ml/s),两组PVR、排尿时间、PFIQ-7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5.49±2.07 ml、22.49±3.04、40.78±8.15分)低于对照组(8.52±2.25 ml、26.53±3.24 s、50.33±12.25分)(均P<0.05)。结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促进患者盆底肌肌力恢复,对预后有利。
- 邢伟萍莫平仵妍邹珺
- 关键词: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膀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