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红莉
-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太原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醛固酮逃逸现象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后并发的醛固酮逃逸现象。方法6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使用依那普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血,检测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根据治疗3个月时的醛固酮浓度,判断有无并发醛固酮逃逸。结果依那普利治疗后1个月,AngⅡ、Ald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但3个月时,AngⅡ有所升高,Ald明显增高。65例中有28例并发醛固酮逃逸,发生率约43%。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长期(3个月以上)使用ACEI后,部分患者会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
- 付红莉房振英赵三明
- 关键词:高血压醛固酮
-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醛固酮逃逸现象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制剂依那普利治疗后所并发的醛固酮逃逸现象及其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并观察ACEI联合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后对醛固酮逃逸和L...
- 付红莉
- 关键词:依那普利醛固酮逃逸左心室肥厚螺内酯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醛固酮逃逸现象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后并发的醛固酮逃逸及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并观察ACEI联合使用螺内酯后对醛固酮逃逸和LVH的效果。方法65例EH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LVH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组),使用依那普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血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3个月时的Ald浓度,判断有无醛固酮逃逸,对有醛固酮逃逸者,联合用螺内酯3个月,观察效果。结果依那普利治疗后1个月,AngⅡ、Ald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但3个月时,AngⅡ有所升高,Ald明显增高,65例中有28例并发醛固酮逃逸。治疗前LVH组的Ald明显高于NLVH组,LVMI与Ald呈明显的正相关;LVH组治疗3个月,无醛固酮逃逸者的LVMI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有醛固酮逃逸者LVMI变化不显著。结论EH患者长期使用ACEI后会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Ald与EH合并的LVH有明显的相关性,ACEI能逆转EH所合并的LVH,但醛固酮逃逸能阻碍ACEI对LVH的逆转作用,ACEI联合使用螺内酯可能会改善醛固酮逃逸。
- 付红莉赵三明房振英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醛固酮逃逸现象左心室肥厚螺内酯依那普利
-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醛固酮逃逸现象及螺内酯的干预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治疗后所并发的醛固酮(Ald)逃逸现象,并观察联合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后的效果。方法6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使用依那普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血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根据治疗3个月时的Ald浓度,判断有无并发Ald逃逸,对有Ald逃逸者,联合使用螺内酯3个月,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依那普利治疗后1个月AngⅡ、Ald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但3个月时,AngⅡ有所升高,Ald明显增高,65例中有28例并发Ald逃逸,发生率约43%,并发Ald逃逸的28例病人使用螺内酯3个月后,AngⅡ、Ald均有所下降,但并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长期(3个月以上)使用ACEI后部分病人会出现Ald逃逸现象,ACEI联合使用螺内酯可能会改善Ald逃逸现象。
- 付红莉赵三明房振英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醛固酮逃逸螺内酯
- 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功能减低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07年
-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左心室功能减低的临床特征,为AMI的救治提供依据。方法116例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69例)与异常组(47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一般情况、既往史及临床特征。结果2组患者性别比、吸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功能异常组年龄高于正常组,心功能异常组中糖尿病患者明显多于心功能正常组。2组心肌梗死部位比较,心功能异常组前壁心肌梗死比正常组更常见,心功能异常组CK峰值及CK-MB峰值均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心功能异常组急性肺水肿、心原性休克、心律失常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结论AMI患者如年龄大、有糖尿病病史,前壁心肌梗死且梗死面积大者,易并发左心功能异常,心功能异常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增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 付红莉史永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
-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对比分析
- 2006年
-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F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5例UA病人,随机分为LMWH组(33例)和UFH组(32例),对比观察两组病人心绞痛改善程度、心电图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LMWH组和UFH组心绞痛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3.9%和75.0%,P<0.05),心电图变化情况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6.7%和62.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1%和15.6%,P<0.05)。结论LMWH治疗UA较UFH治疗可显著减少心绞痛的发作,且不良反应少。
- 付红莉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
- 胺碘酮治疗49例室性心律失常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我院于1998年10月~2000年10月对49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胺碘酮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刘宏伟王与章付红莉
- 关键词: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失常
- 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研究进展
- 2003年
- 付红莉房振英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调脂药动脉平滑肌细胞抗炎作用动脉粥样斑块
- 6分钟步行试验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估被引量:7
- 2001年
- 本文对用6分钟步行试验的方法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其可靠性及重复性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综述。提出6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简单、易行、价廉的评价心功能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肥胖以及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 刘宏伟付红莉王凤芝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 醛固酮逃逸和心血管疾病被引量:10
- 2004年
- 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原发性高血压 (EH )等心血管疾病后存在血浆醛固酮逃逸现象 (aldosteroneescape)。本文概述了醛固酮的病理生理作用与醛固酮逃逸的可能机制 ,讨论了醛固酮逃逸对CHF、EH、冠心病 (CHD)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干预对策。
- 付红莉房振英
- 关键词:醛固酮逃逸EHCHF病后病理生理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