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海波

作品数:3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01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代谢
  • 2篇代谢影响
  • 2篇脂质
  • 2篇脾切除
  • 2篇切除
  • 1篇胆固醇
  • 1篇抑菌
  • 1篇抑菌作用
  • 1篇脂质代谢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乳杆菌
  • 1篇杀菌作用
  • 1篇试管
  • 1篇试管内
  • 1篇双歧杆菌
  • 1篇脾切除术
  • 1篇切除术
  • 1篇固醇
  • 1篇甘油三酯

机构

  • 2篇解放军第40...

作者

  • 3篇付海波
  • 2篇孙春亮
  • 1篇姜峰
  • 1篇吴力克
  • 1篇孙建广
  • 1篇季兵
  • 1篇刘大庆
  • 1篇梁冰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年份

  • 1篇2002
  • 2篇200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双歧杆菌QJ405、乳杆菌QJ405在试管内对肠道致病菌抑杀效果的初步报告被引量:21
2000年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 QJ40 5和乳杆菌 QJ40 5在试管内对肠道致病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方法 抑菌实验 :实验组 ,双歧杆菌 QJ40 5和乳杆菌 QJ40 5分别与各致病菌共同培养 ;对照组 ,实验组中的细菌各自单独培养。然后观察一定间隔时间 (每 2 h或 4h)细菌的数量变化 ,并绘制生长曲线。杀菌实验 :将 2种菌的培养上清液定量滴在已均匀涂布定量致病菌的平板表面 ,然后观察滴过上清液的区域内是否有细菌生长。结果 :4种肠道致病菌和 2株标准菌株 (ATCC2 5 2 92 2 ,ATCC2 5 92 3)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乳杆菌QJ40 5的代谢产物有杀菌作用。结论 双歧杆菌 QJ40 5和乳杆菌 QJ40 5具有益生菌的性质。
梁冰吴力克姜峰付海波熊德鑫修淑丽
关键词:双歧杆菌乳杆菌抑菌作用杀菌作用
脾切除对脂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2000年
目的 探讨脾切除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以及保留部分脾和自体脾移植是否对脂质代谢产生有益的作用。方法 将 35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普通饮食组 (OF)、高胆固醇饮食组 (ACF)、脾切除+高胆固醇饮食组 (ST)、部分脾切除 +高胆固醇饮食组 (HST)、脾切除 +自体脾移植 +高胆固醇饮食组 (STSA)。观察血脂变化。结果 ACF组血清甘油三酯 (TG) ,胆固醇 (CHOL )呈升高趋势。ST组血清TG ,CHOL进一步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 (HDL)下降。HST组和STSA组血清TG、CHOL较ST组呈下降趋势 ,但仍显著高于OF组和ACF组。与ST组相比较 ,HST组、STSA组血清HDL呈升高趋势 ,而低密度脂蛋白 (LDL)呈下降趋势。结论 脾切除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保留部分脾和自体脾移植可不同程度地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其作用效果与脾保留数量有一定关系。
孙春亮季兵付海波赵霞易仁元金伟钟陈勇黄致佐
关键词:脾切除术甘油三酯胆固醇
脾切除对脂质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探讨脾切除术后病人血脂的变化规律以及高脂肪餐对这类病人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一组临床脾破裂病人随机分为脾切除组 (ST组 ,n =2 1)和脾切除 +自体脾移植 (STSA组 ,n =18)。选取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 (CT组 ,n =15 )。观察术后 4个月进食脂肪餐前后血脂变化。结果 :脾切除术后 4个月 ,ST组CHOL和LDL水平比CT组和STSA组显著升高。脂肪餐结束后第一天 ,三组血脂均比脂肪餐前显著升高。脂肪餐结束后第三天 ,CT组血脂水平均恢复正常。ST组和STSA组血脂有不同程度降低 ,但仍显著高于脂肪餐前。STSA组CHOL、LDL水平明显低于ST组。ST组HDL在脂肪餐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①脾切除可诱发胆固醇代谢失调。②脾对HDL合成有重要调节作用。③自体脾移植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脂质代谢紊乱。④饮食调节可预防脾切除术后高甘油三脂血症 ,但不能防止高胆固醇血症。
孙春亮季兵付海波易仁元孙建广刘大庆
关键词:脾切除脂质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