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改之

作品数:72 被引量:1,082H指数:20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2篇犯罪
  • 23篇刑法
  • 14篇刑事
  • 8篇诈骗
  • 7篇诈骗罪
  • 7篇法益
  • 6篇法律
  • 5篇诉讼
  • 5篇民事
  • 4篇司法
  • 4篇违法
  • 4篇国法
  • 4篇法学
  • 4篇犯罪构成
  • 4篇不作为
  • 3篇单位犯罪
  • 3篇新论
  • 3篇刑罚
  • 3篇刑法教义学
  • 3篇刑法修正

机构

  • 39篇山东大学
  • 28篇华东政法大学
  • 7篇武汉大学
  • 4篇山东政法学院
  • 2篇《人民检察》...
  • 1篇济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山东省高级人...
  • 1篇中国国际信托...
  • 1篇天津市人民检...
  • 1篇最高人民检察...
  • 1篇北京市人民检...

作者

  • 68篇于改之
  • 8篇吴玉萍
  • 2篇崔龙虓
  • 2篇李川
  • 2篇赵慧
  • 2篇庄永廉
  • 2篇贾配龙
  • 1篇周玉华
  • 1篇郭献朝
  • 1篇温登平
  • 1篇李永红
  • 1篇孟一姝
  • 1篇于安
  • 1篇刘远
  • 1篇冯殿美
  • 1篇肖辉馨
  • 1篇吕小红
  • 1篇黄辰
  • 1篇白波
  • 1篇王越

传媒

  • 11篇人民检察
  • 4篇法学评论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 3篇法律科学(西...
  • 2篇中国法学
  • 2篇法学
  • 2篇政治与法律
  • 2篇现代法学
  • 2篇政法论坛
  • 2篇比较法研究
  • 2篇法学论坛
  • 2篇法律适用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中国刑事法杂...
  • 1篇中国大学生就...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湖南省政法管...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新华月报
  • 1篇当代法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 14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刑法修正案(六)》第10条之解读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刑法修正案(六)》第10条进行解读:一、《刑法修正案(六)》第10条的产生背景。二、骗取信货行为犯罪化的利益衡量。三、“骗取信货罪”的犯罪构成及其适用。
于改之孟一姝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构成
文献传递
抢回自己被行政机关扣押的财物该如何处理被引量:2
2005年
行政相对人因为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存在违法或者不当,采取盗窃、诈骗、抢劫等方式取回自己被扣押的财物,在实践中经常出现。那么,行政机关对于这些扣押的财物是否享有权利,行政相对人能否采取上述方式来对抗行政机关的扣押措施呢?本刊结合典型案例,特邀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李和仁于安张朝霞于改之杨涛
关键词:行政机关扣押财物行政相对人执法行为盗窃
社会相当性理论的机能被引量:22
2007年
实际上,社会相当性理论是对片面强调法益侵害(危险)的结果的法益侵害说与片面强调规范违反行为的规范违反说的克服,该理论在立法论、解释论、违法性评价、责任判断与法定刑配置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机能。因此,社会相当性理论不仅不能"废止",反而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于改之
关键词:犯罪社会相当性
中国与日本当前反有组织犯罪的对策与课题国际研讨会
2007年
2006年1月11—15日,山东大学法学院冯殿美教授、于改之副教授应日本关东学院大学足立昌胜教授的邀请,参加由该校举办的“中国与日本当前反有组织犯罪的对策与课题”国际研讨会。经过3天的学术交流与讨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此行收获有:、
冯殿美于改之
关键词:犯罪
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的本质及其产生作为义务的条件——兼论刑法第133条“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立法意蕴被引量:88
2000年
于改之
关键词:刑法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加重犯
刑事犯罪与民事不法的分界 以美国法处理藐视法庭行为为范例的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一、问题的提出 藐视罪(contempt)是一个很古老的犯罪,源于古代习惯法,作为对蔑视国王或其政府的一种报复。在美国,藐视罪有两种情况:藐视立法机关和藐视法庭。所谓藐视法庭(contempt of court),就是将一切影响法官审判或执行判决的干扰行为(包括在诉讼程序进行中而实施的干扰行为),加以立法规范。
于改之
关键词:刑事犯罪美国法民事立法机关诉讼程序执行判决
两大法系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与借鉴被引量:14
2006年
犯罪构成体系是刑法理论体系的核心,有“刑法理论体系王冠上的宝石”之美誉。当今世界,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和英美法系的犯罪论体系颇有影响。本文分析了两大法系犯罪论体系的构造,比较了两大法系犯罪论体系的异同,并就两大法系犯罪论体系对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借鉴意义作了探讨。
于改之郭献朝
关键词:犯罪论体系
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界限论被引量:4
2007年
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分别属于侵权法与刑法中的两项不同的制度。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个案的复杂性、个人主观认识的差异性以及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各自领域内理论学说的纷争,导致两者间的界限模糊。应从立法目的、本质、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等方面界分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
于改之吴玉萍
关键词:共同侵权共同犯罪侵权法刑法
法域冲突的排除:立场、规则与适用
2018年
所谓法域冲突,大致可以定义为'不同法域中的法律规范对同一事项所作的规定不一致或者相抵触的情形'。法域冲突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刑法与民法之间的冲突问题。本文拟就刑法与民法之间的法域冲突及排除方案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确立排除法域冲突的基本立场;探讨排除刑民法域冲突的具体标准与判断规则。问题的提出:冲突类型与排除方案刑法与民法之间的冲突主要有5种类型。1.民法上合法的行为,刑法上是否可以构成违法?
于改之
关键词:民法规范刑事违法性刑法规定从属性不法原因给付保护法益
论外国刑法中的原因自由行为被引量:35
2000年
原因自由行为是指故意或过失使自己置于无责任能力状态 ,然后在无责任能力状态下导致构成要件的实现。原因自由行为是否具有可罚性 ?学者们依据不同的理论根据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但无论哪种学说似乎都有其缺点。目前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都承认其可罚性 ,但具体采取的立法例却有不同。尽管有上述国家的立法 ,但原因自由行为诸多理论上的问题仍未解决 ,如处罚对象、主体范围、罪过形式等。我国现行刑法未规定原因自由行为 ,但从法感情以及法秩序来说 ,应当对此种情形作出规定 ,以切实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
于改之
关键词: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原因自由行为可罚性立法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