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会永
- 作品数:49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 基于三维裂缝数值模型的多簇限流射孔优化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裂缝数值模型的多簇限流射孔优化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水平井段的储层物性和地质力学参数;基于水平井段的储层物性和地质力学参数在三维裂缝数值模型中建立对应的储层地质模型;建立井筒模型,导入钻完井设计...
- 马俊修邹雨时石善志张士诚李建民马新仿于会永刘蕊宁承宁王松徐鹏赵卓
- 压裂水平井簇间距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裂水平井簇间距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压裂水平井的图版,其中,图版包括无因次生产指数曲线簇,无因次生产指数曲线簇为在不同的支撑剂数下,纵横比与无因次生产指数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目标压裂水...
- 马俊修何小东石善志承宁陈进于会永赵海燕王松
- 压裂泵注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裂泵注方法,该压裂泵注方法包括:根据井口和管柱参数设定预设施工压力;压裂泵根据预设施工压力向地层注入压裂物质;对压裂泵进行压力检测,获取实际压力值;根据实际压力值与预设施工压力的差值调整压裂泵的排量,其...
- 张奎石善志聂洁净承宁于会永李洪陈进郭长永陈昂蒋丹
- 文献传递
- 可压性判定方法和压裂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压性判定方法和压裂方法,其中,可压性判定方法包括:步骤S10:获得可压性指数计算公式:FI=a<Sub>1</Sub>K+a<Sub>2</Sub>φ+a<Sub>3</Sub>S+a<Sub>4</S...
- 李家燕田刚石善志于会永马俊修何小东陈昂王松孙宜成
- 独立式光储一体的油井间抽生产系统的优化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独立式光储一体的油井间抽生产系统的优化方法,属于油田人工举升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收集油井生产数据;优化所述油井生产数据,包括:优化间歇采油制度;优化光伏组件总功率;优化光伏组件连接方式及光伏组件个数;优...
- 褚浩元杨立强吴宝成李杰张辉姚金杭黄晓东李进雅陈森于会永雷德荣
- 金属缓蚀剂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缓蚀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缓蚀剂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缓蚀剂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金属缓蚀剂化合物为N‑甲基萘‑苯骈三氮唑类化合物,N‑甲基萘‑苯骈三氮唑类化合物具有通式I所示结构:<Image file="DDA0002808...
- 易勇刚潘竟军于会永李杰石善志陈进曾德智熊启勇
- 文献传递
- 水平井膨胀管井筒重构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
- 2024年
- 针对新疆玛湖强非均质致密砾岩油藏低产水平井精准重复压裂工艺不成熟的难题,开展了膨胀管井筒重构技术的研究及现场试验。通过膨胀管抗内压、环空密封等系列室内全尺寸物理模拟实验,验证了膨胀管各项指标均满足高压重复压裂工况的要求,同时验证了桥射作业的有效性;开展了膨胀管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明确膨胀过程Mises应力、应变及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膨胀管在膨胀锥作用力下发生径向塑性变形,膨胀压力稳定在40~42 MPa。通过水平井膨胀管井筒重构工艺设计,支撑了玛湖地区试验井完成现场试验,试验井原127 mm套管经膨胀管井筒重构后内径达到85 mm,重构长度1041 m,重复压裂施工最高承压83 MPa,压后测井显示膨胀管完整性良好。经过室内研究及现场试验,验证了水平井膨胀管井筒重构重复压裂技术的可行性,为非常规油气藏低产井提产提供了技术借鉴。
- 张利伟李杰于会永周毅游红娟易勇刚熊启勇刘尚红
- 关键词:水平井膨胀管
- 纳米乳液组合物、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压裂液用阻凝降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乳液组合物、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压裂液用阻凝降黏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质量百分比计,纳米乳液组合物包括15~60%的表面活性剂A、10~20%的表面活性剂B、10~30%的助表面活性剂、5~20%的油相...
- 石善志于会永郁洁郭长永何小东承宁陈进马俊修李源梁天博
- 文献传递
- 配注组件和配注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注组件和配注器。其中,配注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中心通道,中心通道的内壁具有多个调压缩径段,壳体侧面具有与中心通道连通的入口和出口,且所有调压缩径段均位于入口和出口之间;调节螺母,调节螺母...
- 王金龙石善志韩俊伟杨新克郭长永易勇刚张立义于会永董兴张辉
- 超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数模研究被引量:24
- 2012年
-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油汽比低,周期含水量高,开采效果差,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已经成为1种提高超稠油开采效果的有效手段。与常规稠油油藏不同,超稠油对于注氮参数以及筛选条件有更严格的限制。模拟研究得知,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不同时期宜采用不同的注氮模式。因该类型油藏对原油黏度、油层厚度、采出程度敏感性较强,从而确定超稠油油藏选井标准。该研究对同类油藏注氮辅助蒸汽吞吐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 于会永刘慧卿张传新雷旭东谢寿昌
- 关键词:蒸汽吞吐注氮气数值模拟超稠油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