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卫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接触角
  • 3篇疏水
  • 2篇疏水表面
  • 2篇疏水性
  • 2篇黄铜
  • 2篇荷叶
  • 2篇H62黄铜
  • 1篇动态应变时效
  • 1篇形变
  • 1篇形变孪晶
  • 1篇应变时效
  • 1篇润湿
  • 1篇润湿性
  • 1篇时效
  • 1篇水性
  • 1篇判据
  • 1篇组织和力学性...
  • 1篇座滴法
  • 1篇微细结构
  • 1篇显微组织

机构

  • 7篇福州大学
  • 1篇福建工程学院

作者

  • 7篇乔卫
  • 6篇朱定一
  • 4篇廖琳
  • 4篇温鸿英
  • 3篇王尤生
  • 2篇王连登
  • 1篇王明杰
  • 1篇罗晓斌
  • 1篇石丽敏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钢铁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表面能固体的润湿性实验及表面张力计算被引量:21
2008年
采用座滴法在1100℃及氩气与CO混合气氛的环境中,研究了Au、Ag、Cu、Ge、Sn五种金属在Al2O3、SiO2、ZrO2、高定向热解石墨的(0001)基面四种固体表面上的润湿性,用ADSA滴形分析软件测量了接触角。通过新的理论方程分别计算了四种固体材料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在同一种陶瓷表面上,接触角随着金属液体表面张力的增加而增大,所计算的固体表面张力数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所建立的理论公式能够正确反映液、固、气三相之间的张力平衡关系。在1100℃时,上述四种固体材料表面张力的平均值分别为340.24、457.79、357.52、431.35(mJ.m-2)。
罗晓斌朱定一乔卫石丽敏
关键词:座滴法接触角润湿性
碳含量对新型Fe-Ni-Mn-Si-C系TW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碳含量对Fe-Ni-Mn-Si-C系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Ni-Mn-Si-C系合金的主要塑性变形机制为孪生诱发塑性(TWIP)效应。碳的质量分数由0.70%增加至0.98%,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由391 MPa和860 MPa增大到458 MPa和974 MPa,伸长率由63.6%提高到69.2%。随着碳含量的提高,Fe-Ni-Mn-Si-C系合金出现明显的动态应变时效现象。Fe-15Ni-12Mn-2.5Si-XC合金具有良好的应变硬化能力,随着碳的质量分数提高至0.98%,最大应变硬化指数达到0.73。
温鸿英朱定一王明杰乔卫廖琳
关键词:形变孪晶力学性能动态应变时效
熔体混合处理对过共晶铝硅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研究了过共晶铝硅合金在熔体混合处理时高、低温熔体的成分及配比对初生硅相细化的影响,探讨了熔体混合工艺的长效性和重熔稳定性。结果表明:混合前高、低温熔体的硅含量差异越大,则混合后合金中初生硅相越细小;Al-30%Si与Al-10%Si合金熔体按质量比1∶1混合可获得最佳的细化效果,其初生硅尺寸为36.9μm;混合熔体炉外停放有效期小于5 min,而在830℃的炉内保温100 min以内,初生硅的尺寸均在36μm左右;熔体混合处理具有较好的一次重熔稳定性,但其细化效果随着二次重熔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丧失。
王尤生王连登朱定一乔卫温鸿英廖琳
关键词:过共晶铝硅合金初生硅
仿荷叶微凹凸表面的疏水机理与判据被引量:8
2010年
根据液滴在有限液固界面上接触角恒增大原理,提出仿荷叶微凹凸表面提高疏水性是众多小尺寸有限液固界面所集成的结果.建立了液滴在类荷叶结构表面的稳定性数学方程,推导出微凹凸表面空隙的理论临界半径与固体、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实现疏水性的3个条件.计算结果表明,当微凹凸表面空隙半径小于理论临界半径rc时,液滴在固体表面均可呈现接触角大于90°的稳定状态,而液固界面面积的最小化以及低的固体表面能是实现疏水性的重要因素.提出用有效黏附功W′a作为衡量固体表面疏水能力的判据.
朱定一乔卫王连登
关键词:疏水性接触角
粗糙表面的疏水机理表征及H62黄铜疏水表面的制备
本文在有限液-固界面理论基础上,提出粗糙表面疏水性的提高是众多有限液-固界面系统集成的结果。分别讨论了液滴在一级粗糙表面及二级微-纳复合结构表面上呈现疏水性应满足的条件,对微-纳复合结构表面微结构间的理论临界半径与固体、...
乔卫
关键词:疏水黄铜接触角耐蚀性
文献传递
金属表面超疏水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超疏水金属表面在表面自清洁、抗腐蚀、流动减阻及微流体无损输送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综述了金属表面疏水性在理论及实现方法上的新进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提高金属表面疏水性的途径,重点归纳了金属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应用,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乔卫朱定一温鸿英王尤生廖琳
关键词:金属超疏水接触角
H62黄铜疏水表面的制备及疏水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三氯化铁和盐酸溶液刻蚀H62黄铜表面,得到了一层由梯田状台阶结构及平均孔径为(6.2—8.3)μm的蚀坑组成的阶层结构。该表面与水滴的表观接触角最大为131.8(°),接触角滞后为5.6(°)。研究了不同刻蚀时间对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刻蚀时间对表面阶层结构的形成和水滴在该表面的接触角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刻蚀时间的增加,表面逐渐形成台阶结构并且边缘趋于规整,接触角不断增大;当台阶结构消失时,接触角随之变小。初步分析了这种阶层结构的形成机制,用Wenzel理论、Cassie理论及有限液-固界面理论对表面的润湿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限液-固界面理论在表征粗糙表面润湿性方面更具有合理性。
乔卫朱定一温鸿英王尤生廖琳
关键词:疏水性黄铜接触角微细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