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岩

作品数:58 被引量:179H指数:9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8篇玉米
  • 28篇赤眼蜂
  • 23篇玉米螟
  • 11篇亚洲玉米螟
  • 9篇松毛虫
  • 9篇毛虫
  • 9篇螟黄赤眼蜂
  • 8篇松毛虫赤眼蜂
  • 7篇繁殖
  • 6篇米蛾
  • 5篇羽化
  • 5篇滞育
  • 5篇寄生
  • 4篇生物防治
  • 4篇物防
  • 4篇历期
  • 4篇昆虫
  • 4篇害虫
  • 4篇二代玉米螟
  • 4篇发育历期

机构

  • 58篇吉林省农业科...
  • 5篇新技术公司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桦甸市永吉街...
  • 1篇吉林省农业技...
  • 1篇四平市农业科...

作者

  • 58篇丁岩
  • 51篇张国红
  • 50篇李丽娟
  • 49篇鲁新
  • 32篇周淑香
  • 24篇刘宏伟
  • 24篇常雪
  • 14篇汪洋洲
  • 8篇毛刚
  • 7篇李茂海
  • 6篇张金花
  • 4篇李建平
  • 3篇刘剑
  • 3篇刘晓梅
  • 3篇田志来
  • 3篇高月波
  • 3篇张强
  • 2篇孟昭金
  • 2篇潘巨文
  • 2篇王振营

传媒

  • 11篇玉米科学
  • 10篇吉林农业科学
  • 6篇东北农业科学
  • 4篇应用昆虫学报
  • 3篇现代农村科技
  • 2篇吉林蔬菜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植物检疫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第十届全国玉...
  • 1篇2013年全...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捕食螨(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的利用研究
鲁新李丽娟刘宏伟张国红丁岩汪洋洲王承伦李羽李凤翔
该项目通过对智利小植绥螨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掌握了与饲养有关的特性;通过对人工繁殖条件和方法的研究,提出人工大量饲养技术方法,初步建立工厂化繁殖技术体系;通过温室和大棚内控制释放试验,明确在保护地释放智利小植绥螨的技术和控...
关键词:
关键词:捕食螨
吉林省玉米螟的化性类型与其主要特性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针对吉林省东部、西部地区的亚洲玉米螟一化性和二化类型种群,研究玉米螟滞育与饲养温度的关系、自交后代和杂交F1代的滞育后发育历期及在不同生态区的一代化蛹率。研究表明:人工累代饲养的两种化性类型玉米螟发育历期比较一致,但降低饲养温度后,滞育率则表现出明显不同,一化性类型玉米螟滞育率显著高于二化性类型。两种类型玉米螟人工饲养的后代,经诱导滞育后仍然存在滞育后发育历期上的差异,与其越冬代所具有的滞育后发育历期特性相似。两种类型玉米螟杂交F1代滞育后发育历期特性的表现因双亲在杂交组合中的相互关系而异,正交与反交组合F1代的滞育后发育历期差异显著。在吉林省东部、中部、西部3个生态区内,虽然相同类型玉米螟的化蛹率有较大区别,但在同一生态区内两种类型玉米螟的化蛹率仍具有显著差异,二化性类型玉米螟的化蛹率明显高于一化性类型。
鲁新刘宏伟丁岩张国红李丽娟汪洋洲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化蛹率
米蛾人工饲养饲料配方筛选被引量:2
2016年
本试验以改善米蛾饲养配方为目的,通过对比四种饲料配方室内饲养米蛾的结果,得出结论:配方B(玉米面+豆粉+麦麸)饲养的米蛾平均蛹重0.055 g,单雌产卵量380.2粒,全世代为65 d,各项生物学指标优于其他三种配方。因此推荐配方B为大规模饲养米蛾的饲料配方。
张国红丁岩李丽娟周淑香常雪鲁新
关键词:米蛾饲料配方发育历期产卵量
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从50对AFLP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高、扩增稳定、重复性好的引物,对敦化一化型、洮南二化型和公主岭二化型3个地理种群共24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9对引物共扩增出1 127条清晰可辨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 029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1.30%;亚洲玉米螟不同种群个体间遗传相似性指数分布在0.430 7~0.667 5之间;同一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敦化一化型为0.439 9~0.524 0,洮南二化型为0.487 8~0.667 5,公主岭二化型为0.459 7~0.563 9,遗传相似性较低,表明亚洲玉米螟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4个亚洲玉米螟聚成两大类,敦化一化型聚为一类,洮南二化型和公主岭二化型聚为一类。
周淑香鲁新刘宏伟丁岩张国红李丽娟王瑞荣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AFLP聚类分析
赤眼蜂对不同基质的玉米螟卵的寄生选择性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硫酸纸、塑料布、鲜玉米叶、蜡纸作为玉米螟成虫的产卵基质,得到4种不同的玉米螟卵块。在气候箱内对大、小卵繁殖的4个品系赤眼蜂进行寄生玉米螟卵块测试。结果表明:4个品系赤眼蜂对4种不同基质玉米螟卵的寄生具有选择性,不同品系赤眼蜂对同一种玉米螟卵的寄生特性存在差异,小卵赤眼蜂的寄生特性优于大卵赤眼蜂,当蜂种同为"大卵"或同为"小卵"时,螟黄赤眼蜂的卵块寄生率优于松毛虫赤眼蜂,而松毛虫赤眼蜂的单雌寄生卵粒数优于螟黄赤眼蜂;研究还发现同一赤眼蜂品系在玉米叶卵上的寄生效果最好,其次是塑料布卵,很少在蜡纸卵上寄生,这一结果为今后更好地选育、应用,以及效果评价赤眼蜂提供参考。
李丽娟鲁新张国红周淑香丁岩常雪
关键词:玉米螟寄生选择性
吉林省新发现玉米害虫-白肾纹夜蛾被引量:2
2017年
2016年春季在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吉林市永吉县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发现1种新的玉米害虫,经鉴定后为白肾纹夜蛾(Amphipoeaburrowsi Chapman),属于鳞翅目夜蛾科(Noctuidae)、奂夜蛾属(Amphipoea)。该虫主要以蛀茎危害玉米幼苗,导致被害幼苗心叶萎蔫,甚至枯死。目前白肾纹夜蛾对吉林省玉米生产尚未造成威胁,随着耕作制度改变和玉米品种更换,其种群发生动态需进一步监测。
常雪丁岩赫思聪鲍润泽鲁新周淑香李丽娟张国红田志来李长昆
关键词:玉米苗期害虫
赤眼蜂防治二代玉米螟对比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二代玉米螟卵始见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放蜂量、放蜂次数、放蜂点以及长效蜂卡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4个防治处理的玉米螟卵寄生率和玉米植株各剖秆指标与对照田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以3万头/667 m2分3次释放、每次分放3点/667 m2效果最好;其次为3万头/667 m2分2次释放、每次分放1点/667 m2和2万头/667 m2分3次释放、每次分放3点/667 m2;第三为长效蜂卡,3万头/667 m2只释放1次、放1点/667 m2和2万头/667 m2分3次释放、每次分放2点/667 m2。以上5种放蜂方法均可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张国红鲁新周淑香丁岩常雪李丽娟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二代玉米螟
对不同世代亚洲玉米螟进行化学防治的效果比较被引量:8
2016年
为明确杀虫剂对不同世代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设置只防治一代玉米螟,只防治二代玉米螟,和一、二代皆防治3个处理,以一、二代都不防治为对照,比较不同防治处理下秋季剖秆百株虫孔数、虫口数、被害株率、防治效果和玉米产量。结果表明:不同防治处理的防效间存在显著差异,3个防治处理的虫孔数、虫口数和被害株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一、二代皆防治处理的防效最高,只防治一代和只防治二代处理的防治效果在年度间存在差异。
周淑香鲁新王振营丁岩李丽娟张国红常雪毛刚刘剑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玉米防效
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诱导及解除条件研究
在东北春玉米产区大量应用工厂化生产的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每年的防治面积在4000万亩左右,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防治面积也逐年递增,对赤眼蜂产品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使得赤眼蜂生产厂家必须在玉米螟产卵期提供大量的...
周淑香鲁新张国红李丽娟丁岩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诱导滞育解除
亲代温度对螟黄赤眼蜂滞育的影响
亲代效应在昆虫中普遍存在,它是从亲代继承的一种非遗传效应,能增加子代对即将出现的可预测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在自然种群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一般而言,亲代经历的短光照、低温和寄主资源缺乏等,预示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能促使亲代产...
周淑香鲁新李丽娟张国红常雪丁岩
关键词:螟黄赤眼蜂滞育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