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平

作品数:60 被引量:376H指数:12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医学高峰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心肺复苏
  • 11篇亚低温
  • 10篇重症
  • 9篇心肺
  • 9篇脓毒
  • 8篇亚低温治疗
  • 8篇脓毒症
  • 8篇骤停
  • 7篇心肺复苏后
  • 7篇心脏
  • 6篇中毒
  • 5篇CPR
  • 5篇并发
  • 5篇并发症
  • 4篇代谢
  • 4篇心脏骤
  • 4篇心脏骤停
  • 4篇通气
  • 4篇细胞
  • 3篇低分

机构

  • 44篇大连医科大学...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市友谊医...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中南大学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作者

  • 59篇龚平
  • 12篇李春盛
  • 11篇张彧
  • 9篇康健
  • 7篇赵红
  • 6篇唐子人
  • 5篇花嵘
  • 4篇张雷
  • 4篇宋政军
  • 3篇蒋涛
  • 3篇刘辉
  • 3篇梅雪
  • 3篇彭朋
  • 2篇高冬娜
  • 2篇王艳萍
  • 2篇高言国
  • 2篇任延波
  • 2篇刘旭
  • 2篇刘莎莎
  • 2篇周思佳

传媒

  • 19篇中华急诊医学...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中华危重病急...
  • 3篇中华医学会急...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病案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氧气治疗被引量:2
2020年
氧气治疗(简称氧疗)是各种原因所致低氧血症患者常规和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具有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保护重要脏器和促进疾病痊愈的重要作用[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19,COVID-19)是近期在全球大流行的一种具有严重传染性的疾病,目前已明确其致病原为β属的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2],常引起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最终发生进行性低氧血症、乳酸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4]。COVID-19在缺乏有效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支持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5]。
靳贝贝龚平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气治疗
心源性心搏骤停患者复苏后早期氧摄取率监测的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心源性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早期氧摄取率与血乳酸清除率、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co)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ICU住院期间出现心源性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etur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并且存活超过6h的14例患者。根据ROSC后72h是否存活为存活组(n=5)和死亡组(/Z=9)。在入院时(0h)、ROSC后3、6和12h分别取动脉血及中心静脉血,检测氧摄取率及血乳酸清除率;同时应用胸阻抗法检测所有患者的CO;进行APACHEU评分,并记录生存时间。结果死亡组患者均死于ROSC后12—72h。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6h和12h的氧摄取率,3、6和12h的血乳酸清除率和CO均显著降低(均P〈0.05)。ROSC后6h和12h患者的氧摄取率与乳酸清除率(r=0.857,r=0.947,均P〈0.05)和CO(r=0.968,r=0.936,均P〈0.05)均呈正相关。ROSC后6h和12h患者的氧摄取率与APACHElI评分呈负相关(r=-0.970,r=-0.973,均P〈0.05);ROSC后3、6和12h患者的乳酸清除率(r=-0.880,r=-0.899,r=-0.850,均P〈0.05)和CO(r=-0.876,r=-0.922,r=-0.916,均P〈0.05)均与APACHEⅡ呈负相关。结论ROSC6h后的氧摄取率可用于评估心源性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龚平刘莎莎沈景桂周思佳康健
关键词:氧摄取率乳酸清除率心输出量
基于指南和RCT研究的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被引量:37
2021年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践准则。方法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临床顾问、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网站、医脉通临床指南、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科学网、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护理和联合卫生文献累积索引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从建库至2020年8月31日公开发表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采用临床实践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GREEⅡ)、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质量评价工具和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进而提取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并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5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及3篇RCT研究,总结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17条,包括准确的拔管前评估,人员设备配备,用药、体位、氧疗、气道管理以及拔管后监测等7个方面的内容。结论医护人员应选择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最佳证据,规范气管插管拔管患者的管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插管率,保障患者安全,这将对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刘秀梅龚平康健贺素蕊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成人气管插管拔管
胃粘膜张力计及其应用
1999年,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创伤委员会把休克定义为,循环系统异常引起内脏器官灌注不足和组织缺氧,以至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目前,用于评价休克的常规指标,如脉率、血压、尿量,甚至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输出量、血清pH、碱剩余...
龚平张彧
关键词:胃粘膜张力计
文献传递
β-七叶皂苷钠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大鼠脑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bypoxia·induciblefactor-hx,HIF-1α )的表达及β-七叶皂苷钠对其影响。方法清洁级SD成年大鼠6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3组(n=20)。(1)实验组:ROSC后即刻腹腔注射β-七叶皂苷钠(5ms/kg)一次;(2)对照组:ROSC后即刻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次;(3)假手术组:未经历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和未给药。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法制备大鼠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分别在ROSC后1、6、12、24h抽血,然后处死取脑组织。ELISA检测血清NSE、s100β,免疫组化和Real—timePCR检测脑细胞HIF-1α、VEGF、EPO蛋白和mRNA。各组同一时间点之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ROSC后1、6、12和24h对照组大鼠血清NSE与stoop明显升高(P〈0.05),脑细胞中HIF-1α、VEGF、EPO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ROSC后1、6、12、24h实验组大鼠血清NSE与$100~明显降低(P〈0.05),脑细胞中HIF-1α、VEGF、EPO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ROSC后大鼠脑细胞HIF-1αmRNA与EPOmRNA、VEGFmRNA均呈正相关(r=0.866,P〈0.05;r=0.952,P〈0.01)。结论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细胞HIF-1α表达增加,β-七叶皂苷钠能上调HIF.1et转录和蛋白表达,可能是通过增加EPO、VEGF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而增加脑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从而起神经保护作用。
康健龚平任延波高冬娜丁琼蕾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脑保护
血必净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PQP)发病中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成年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中毒组和血必净组(n=20)。将20%百草枯(5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一次性灌胃制备中毒模型。中毒组在染毒后给予生理盐水4ml/kg腹腔注射;血必净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4ml/kg腹腔注射,均每天1次,连续7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一次性灌胃。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及IL-10;Real-timePCR法检测肺组织NF-κBmRNA。结果:中毒组和血必净组TNF-α、IL-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必净组TNF-α、IL-10明显低于中毒组(P<0.05)。中毒组和血必净组肺组织NF-κBmRN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必净组肺组织NF-KBmRNA明显低于中毒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的炎性反应,可能通过抑制NF-KBmRNA表达的途径,提示血必净注射液有可能成为一种治疗百草枯中毒病人的有效方法。
晏晖龚平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NF-ΚB
铁代谢紊乱与脓毒症被引量:9
2018年
脓毒症是引起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贫血是脓毒症的常见并发症,超过60%脓毒症患者存在贫血,其中90%患者的贫血将持续数周,而贫血有可能使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化。铁代谢紊乱是引起脓毒症患者贫血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铁代谢紊乱与脓毒症的炎症反应关系密切。本文将对铁的正常代谢和调节及脓毒症患者的铁代谢紊乱等予以综述。
姜毅龚平
关键词:脓毒症患者铁代谢紊乱重症监护病房常见并发症正常代谢病死率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铁代谢及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毎症患者铁代谢及其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ICU且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患者98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49 )和乌司他丁组(n=49);另选性别、年龄均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n=20 )入院后第1天(对照组为入组后)、第3天和第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血浆铁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 )、可溶性转铁蛋和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 sTFR ),铁调索和片介素-6(interleukin-6, IL-6 )并计算sTFR/log铁蛋片指数;进行SOFA评分,并记录28 d内生存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常规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第1、3和7天的血红蛋白和血浆EPO及sTFR/log铁蛋白均显著降低(均P<0.05 ).血浆sTFR、铁调素、铁蛋白和IL-6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均显著升髙(均P<0.05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乌司他丁组患者入院后第3和7天的血浆EPO和sTFR/log铁蛋白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血浆铁调素、铁蛋白和IL-6均显著降低(均P<0.05)乌司他丁组患者入院第7天SOFA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5.2± 2.3 ) vs ( 6.4 ± 2.7). P=0.019];乌司他丁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28 d生存率(47% vs 43%)及中位生存时间(18 d vs 9 d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存在铁代谢紊乱和炎症性贫血;乌司他丁有可能改善脓毒症患者铁代谢紊乱和病情严重程度.但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贫血和预后.
姜毅安萌萌龚平
关键词:脓毒症铁代谢贫血预后乌司他丁
心肺复苏实验研究的现状被引量:1
2019年
心跳骤停病死率很高。目前仍有许多未知领域急需进一步去探索,以便于为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更新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患者的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救治手段。对于心肺复苏研究来说,研究对象的标准化最为关键。从心跳骤停患者资料的标准化收集,模拟人的高度仿生化,到动物和细胞模型的构建,各有其优缺点,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研究模型。
李瑞芳龚平
关键词:心肺复苏
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对应用亚低温治疗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肺保护作用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对应用亚低温治疗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180例亚低温治疗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60例。3组均机械通气加抗生素联合0.9%氯化钠溶液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小剂量组(A组),给予盐酸氨溴索3 mg·kg-1·d-1治疗,中剂量组(B组)给予9 mg·kg-1·d-1治疗、高剂量组(C组)给予15 mg·kg-1·d-1治疗,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术前3组Pa O2及Pa O2/Fi 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较术前降低,术后3、7 d,3组的Pa O2及Pa O2/Fi O2各水平均升高,并且随着盐酸氨溴索剂量的增大,Pa O2及Pa O2/Fi O2升高的幅度逐渐增大,B、C组大于A组,C组大于B组(P<0.05或<0.01);3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4,P=0.011),C组疗效优于A组(Z=-2.921,P=0.003),A、B组,B、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640,P=0.101;Z=-1.399,P=0.162)。结论盐酸氨溴索对亚低温治疗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肺保护作用,且剂量越大保护作用越强。
刘辉张彧高冬娜龚平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颅脑损伤肺保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