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连生
作品数:
5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赵小英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徐荣臻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许晓华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卢兴国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乌英华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5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5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多发
2篇
多发性
2篇
多发性骨髓瘤
2篇
外周
2篇
外周血
2篇
细胞
2篇
克隆
2篇
骨髓
2篇
骨髓瘤
1篇
蛋白
1篇
蛋白C
1篇
调节蛋白
1篇
多发性骨髓瘤...
1篇
胸腹
1篇
胸腹水
1篇
胸水
1篇
异基因
1篇
异基因外周血
1篇
造血
1篇
造血干
机构
5篇
浙江医科大学...
1篇
宜兴市人民医...
1篇
浙江医科大学...
作者
5篇
黄连生
2篇
许晓华
2篇
徐荣臻
2篇
赵小英
1篇
吴东
1篇
董永康
1篇
王彩花
1篇
乌英华
1篇
卢兴国
1篇
李翠琴
1篇
朱康儿
传媒
2篇
实用肿瘤杂志
1篇
临床误诊误治
1篇
中华医学杂志
1篇
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2篇
1999
2篇
1998
1篇
1995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肿瘤前体细胞克隆的研究
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索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循环血液中肿瘤前体细胞克隆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细胞培养体系对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中可能存在的肿瘤前体细胞克隆进行扩增与促分化,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形态学观察及扫描电镜技术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14例无浆细胞污染的MM患者新鲜PBMNCs样本以小淋巴样细胞为主。培养第3天时,可见较多增殖十分活跃成簇生长的免疫母细胞样B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38%±14%,胞浆Ig阴性,浆细胞相关抗原CD38阳性,未见形态学典型的浆细胞。培养第6天时,培养物中则以典型的浆细胞团生长为主,占有核细胞的58%±8%。这些浆细胞高表达CD38抗原以及与原患者骨髓瘤细胞一致单克隆性胞浆Ig。结论MM患者PBMNCs中含有高增殖潜能的肿瘤前体细胞克隆。
徐荣臻
吴东
黄金文
黄连生
周璇
徐潍生
李翠琴
李翠琴
王世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克隆
11例肾小管性酸中毒误诊分析
1995年
11例肾小管性酸中毒误诊分析杭州市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10009)周松吉,黄连生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指一组由于肾小管远端排泌H”或近端重吸收HCO3障碍引起的慢性代谢性酸中毒综合征,是肾小管病变中较常见的疾病。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常染色体显...
周松吉
黄连生
关键词:
肾小管性酸中毒
误诊
全反式维甲酸对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克隆性前体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探索多发性骨髓瘤(MM)肿瘤克隆性前体细胞作为MM治疗学上的新的靶细胞的可能性。方法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体外培养的肿瘤克隆性前体细胞为模型,联合应用台盼蓝拒染试验、瘤细胞集落形成试验、光镜下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扫描电镜技术等方法研究与分析ATRA对肿瘤克隆性前体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结果13例MM患者PBMNCs样本在体外与ATRA作用14天后,有6例样本中显示出ATRA对肿瘤克隆性前体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效率为46.2%。经过ATRA处理过的细胞样本,未见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培养物中以粒-单细胞集落生长为主,而相应对照组则以瘤细胞集落生长为主。结论ATRA在体外培养系中能明显抑制MM肿瘤克隆性前体细胞的增殖。肿瘤克隆性前体细胞可能是MM治疗学上新的靶细胞。
黄连生
徐荣臻
许晓华
周璇
赵小英
王世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反式维甲酸
胸腹水凝血酶调节蛋白和蛋白C在胸腹水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999年
为了进一步探讨发生胸、腹水的疾病的鉴别诊断,我们研究了几种胸、腹水疾病胸、腹水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和蛋白C(proteinC,PC)的浓度变化,报道如下。病例和方法1病例检测胸、腹水TM111例(其中检测PC85例)...
卢兴国
乌英华
王彩花
董永康
黄连生
关键词:
胸水
腹水
凝血酶调节蛋白
蛋白C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被引量:1
1998年
5例白血病患者接受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用供者连续皮下注射G-CSF(10μg/kg)5天,于第5天和第6天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单个核细胞(MNC)。患者平均输入MNC6.0×108/kg,CD34+细胞22.6×106/kg,CD3+细胞412×106/kg,CD4+细胞205×106/kg和CD8+细胞162×106/kg。移植后造血重建迅速,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和血小板计数>20.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3.4天和11.4天。5例均未发生急性GVHD,2例发生慢性GVHD。
朱康儿
许晓华
黄连生
童杰峰
关键词:
白血病
G-CSF
基因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