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宝亮 作品数:43 被引量:441 H指数:13 供职机构: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与地震分布关系 2024年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_(e))表征岩石圈综合力学强度,对理解区域深部构造孕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构造复杂,强烈地震活动频发.为进一步了解该区域深部岩石圈力学性质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本文利用基于Fan小波的谱方法,使用WGM2012重力异常数据、ETOPO1地形数据和CRUST1.0模型,通过导纳和相关联合反演计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_(e))与荷载比(F).结果显示研究区T_(e)整体呈明显的东高西低分布,青藏块体T_(e)变化剧烈,西部高值(>40 km)和东部低值(<20 km)共存;鄂尔多斯地块T_(e)较高(>30 km),变化相对平缓;荷载比F存在局部西南高,巴颜喀拉和羌塘地块荷载比F较高(>0.5),说明以地下荷载为主,其他地块荷载比F较低(<0.2),以地表荷载为主.鄂尔多斯地块结构稳定,岩石圈强度较大,T_(e)值较高;内部构造活动性微弱,深部物质密度横向变化较小,岩石圈所受荷载以地表为主,荷载比F较低.柴达木地块东部与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可能发生有下地壳流,岩石圈较为软弱,T_(e)值较低;巴颜喀拉地块内部与鲜水河断裂的荷载比F较高,岩石圈所受荷载以地下为主,可能是地壳物质向东流动导致岩石圈深部物质密度横向变化较大引起的.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区T_(e)和T_(e)梯度、F和F梯度与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现地震一般发生在区域相对低T_(e)值、T_(e)梯度值和荷载比F梯度值较大的区域,震级较小的地震多发生在荷载比F较小的地区,6级以上强震则较多发生在荷载比F约为0.1和0.8的区域.因此,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_(e)值较低、T_(e)梯度和荷载比F梯度较大的地区,更易出现地震. 苏子旺 鲁宝亮 李柏森 朱武关键词:有效弹性厚度 荷载比 地震分布 利用航磁资料研究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古火山口分布 被引量:4 2016年 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该地区矿产富集与石炭纪火山活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利用航磁资料研究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古火山口的位置,为进一步划分成矿远景区及缩小找矿范围提供地球物理支撑.本文采用"由已知到未知"的研究思想,以智博古火山口为研究对象,利用化极磁力异常及其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_THDR)特征及相关地质资料,总结出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古火山口的航磁异常识别标志.研究表明,化极磁力异常NVDR_THDR环状极大值异常带为古火山口的主要识别标志.结合化极磁力异常和卫星遥感影像共推断出古火山口6处,其长短轴比介于1.15至3.00之间,整体走向呈NWW向.外业考察已初步证实了3处古火山口的存在,并在推断的古火山口内部已发现磁铁矿化.因此,本文利用航磁资料识别的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古火山口位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张楠 鲁宝亮 张超 王万银关键词:航磁资料 古火山口 珠江口盆地深部基底地层的地震时深转换研究 被引量:36 2011年 盆地深部基底的地震解释需要时深尺.而钻遇基底的探井通常很少且仅揭示基底顶部,致使常规VSP时深转换曲线难以达到基底研究所涉及的深度.为此本文提出深部下延段校正的VSP时深转换方法,即用深井和钻遇基底井VSP数据与深反射地震、双船折射地震和重磁数据在深部下延段选取控制点的时深数据,重新拟合时深转换的二次多项式,使其可用于深部地震解释.将珠江口盆地分为深水区(>300 m)和浅水区(<300 m)分别进行水深修正时深拟合.用克里金法对两区同一基准面的等深线进行插值,最终完成全区的时深转换,并藉此编制出全区基底顶面埋深图. 李伍志 王璞珺 张功成 鲁宝亮关键词:时深转换 深部地层 深水区 珠江口盆地 基于卫星重力异常的南海南部中生界反演 被引量:2 2023年 已有钻井以及地震资料揭示南海南部海域广泛发育中生代地层。为了进一步了解南海南部中生代地层的分布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本文利用最新的卫星重力数据反演中生界的深度和厚度。首先,采用重力场正演技术消除海水的影响,获得南海南部布格重力异常。其次,为了消除新生代沉积层的影响,将新生代沉积层划分为0~3、3~6、6~10 km 3层,并根据前人在南海获得的密度与深度的关系,采用变密度Parker正演方法计算新生代沉积层产生的重力影响,并将其从布格重力异常中减去,从而获得前新生代重力异常。在此基础上,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技术,消除深部莫霍面以及局部岩体重力的影响,从而计算得到反映中生界的重力异常。最后采用三维Parker变密度界面快速反演技术获得南海南部中生界深度和厚度。反演结果与已知中生界钻井具有较好的对应。南海南部地区中生界主要分布在礼乐滩、巴拉望岛北部和万安地区,厚度分布小于9 km,其他大部分地区中生界厚度小于1 km或者不存在中生界。其中中生界在礼乐滩地区最为发育,其次在巴拉望岛北部也广泛发育。结合前人在该区域的油气地质条件研究成果,认为南海南部海域礼乐滩地区中生界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鲁宝亮 苏子旺 赵志刚 唐华风关键词:南海南部 中生界 卫星重力 密度界面 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基底结构及构造属性 被引量:82 2014年 基于南海北部钻井资料、华南沿海地质特征、覆盖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的地震长剖面解释,将南海北部盆地基底结构划分为前震旦系、震旦系-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和中生界4个构造层,论述了各个构造层的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揭示了各个构造层的构造属性.南海北部盆地广泛分布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它与华夏地块前震旦纪结晶基底联为一体,组成更大规模的陆块——华夏-南海北部陆块.震旦系-下古生界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是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向海域的自然延伸,沉积物来源于东海南部-台湾、中西沙、云开古隆起和一些小的基底隆起区,南海北部加里东褶皱带与华南相连,组成范围更为辽阔的褶皱带.上古生界构造层分布在北部湾盆地和台西南盆地基底中,由稳定的陆表海沉积所组成,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基底在晚古生代属于古隆起,缺失上古生界构造层.中晚侏罗世-白垩纪地层分布及沉积环境具有东西分异特征,台西南盆地基底中发育有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火山活动不明显;珠江口盆地东部基底以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为主,火山活动较强烈;珠江口盆地西部和琼东南盆地基底以早白垩世陆相火山-沉积为主;北部湾、莺歌海盆地基底以上白垩统陆相红色碎屑岩为主.中生界基底中北东向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火山-沉积盆地、褶皱、断裂与华南沿海陆域具有相似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及构造属性,它们属于同一岩浆-沉积-构造体系,反映了晚中生代构造层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中.在基底结构及构造属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南海北部盆地基底不同时期古地理图. 孙晓猛 张旭庆 张功成 鲁宝亮 岳军培 张斌关键词:南海北部 盆地基底 构造层 基于UNet++卷积神经网络的重力异常三维密度反演 2024年 三维密度反演是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快速高效地实现重力数据反演显得更为重要.传统反演方法通常需要存储大型系数矩阵,内存占用大,耗费时间长,同时为约束反演结果而加入的正则化约束项参数难以确定;深度学习可以不依赖先验信息,也不需要计算及存储系数矩阵,使得计算效率大大提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网络的重力异常反演方法.首先将UNet++网络中部分参数进行更改:选择在输入数据绝对值较大时梯度更稳定的LeakyReLU作为激活函数;加入了Batch Normalization层,增强了网络的收敛速度及稳定性.然后为了提高网络的全局最优化能力,引入了基于余弦退火的学习率更新策略,使用梯度的一阶以及二阶矩估计的Adam最优化算法,利用数据集与标签集进行网络训练,实现了重力异常的三维密度反演.通过实验验证了UNet++、LeakyReLU更快速稳定的收敛能力,而余弦退火学习率更新策略具有更强的全局寻优能力.含噪模型实验及实际数据反演结果进一步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及其良好的泛化能力与抗噪能力. 李柏森 鲁宝亮 安国强 巨鹏 朱武 朱武关键词:密度反演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十屋断陷断陷层火山岩储层评价及勘探目标优选 王璞珺 唐华风 边伟华 张斌 吴颜雄 高有峰 黄玉龙 张艳 张海洪 张建光 孙晓猛 刘万洙 郑常青 郝福江 李喆 杨帝 王力园 杨波 袁伟 张彦玲 王书琴 孙庆春 郎元强 吴艳辉 姚瑞士 邬贞 王虎 鲁宝亮 杨冬 李玲玲 李伍志 周燕 王松君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十屋断陷断陷层火山岩储层评价及勘探目标优选》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项目课题。②研究目的与意义:目的是研究火山岩发育的构造背景,查明松南深层火山机构类型、特征和...关键词:关键词:火山岩 岩相 储层评价 基于重磁震资料的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综合研究 被引量:24 2018年 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南海分布有30多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其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资料的限制,南海存在不同区域盆地研究程度不同,不同区域盆地面积差别较大,部分盆地只是坳陷而没有达到盆地的级别以及盆地外围可能存在凹陷等问题.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问题制约了其油气分布规律、储量等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本文以地震剖面数据为约束,以重力资料为主、辅以磁力资料,研究了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及构造区划.通过提取新生代盆地及其构造单元引起的重力异常,结合地震剖面等资料反演了新生界底界面深度及新生界厚度.在充分调研已有盆地和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南海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确定了盆地及构造单元划分标准.以新生界厚度为基础并结合重、磁、震、地质等资料,进行地质-重磁震联合解释,将南海原有的36个盆地重新划分为24个盆地,盆地总面积扩大了约15万km^2.研究表明,南海新生代盆地沉积层厚度在1.5~16km之间,有6个北东东/北东向沉积坳陷带、2个近南北向沉积坳陷带以及1个三角沉积坳陷区;盆地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和北东东向,其次为北西和近南北向,呈现"南三北三"的分布特征. 冯旭亮 张功成 王万银 王万银 邱之云 邱之云 纪晓琳 纪晓琳 鲁宝亮关键词:新生代沉积盆地 基于磁力资料的南海及邻区磁性基底和居里面深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018年 磁性基底和居里面是研究地壳和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和热演化过程的两个重要磁性界面.为了研究南海及邻区磁性基底和居里面所反映的深部构造及其热活动的地质效应,本文在对磁异常进行化极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方法,获得了磁性基底和居里面引起的化极磁异常,利用双界面模型快速反演方法,反演了南海及邻区的磁性基底和居里面深度,研究了磁性基底、居里面深度及其分布特征,讨论了磁性基底、居里面与新生界深度之间相关性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表明,磁性基底深度5~20km,洋盆南北两侧磁性基底走向分别以NE、NEE向为主,中南半岛周缘磁性基底呈NW、NNW走向.居里面深度15~32km,宏观表现为"洋壳浅、周缘深"及周缘"北浅南深"的特征,洋盆地区居里面深度呈现"西南浅、东部深",洋壳与陆壳接触带在居里面深度上表现为梯级带特征.新生界深度与磁性基底深度相关性(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pth of magnetic basement and Cenozoic,CDMBC)多以不规则形状分布,在盆地的沉积中心呈现正相关;新生界深度与居里面深度相关性(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pth of Curie surface and Cenozoic,CDCSC)多呈NE、NEE向带状正相关分布,走向与盆地走向一致;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万安盆地南部和曾母盆地CDMBC呈正相关、CDCSC呈负相关,莺歌海相关性特征推测为:居里面随岩石圈变形隆起而抬升,磁性基底张裂下沉,发生大规模沉降引起;琼东南盆地相关性特征推测为:居里面随岩石圈变形下坳而下降,沉积中心与磁性基底下沉方向一致;万安盆地和曾母盆地相关性特征推测为:深部流体沿南海西缘断裂直接进入地壳,引起该处居里面深度变浅. 马杰 王万银 罗新刚 姚攀 赵志刚 邱之云 纪晓琳 鲁宝亮 冯旭亮关键词:磁性基底 居里面 盆地 西非陆缘盆地中南段构造与沉积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作为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西非陆缘盆地中南段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油气发现,而且中国石油企业在该区域已有开发区块。巨厚的阿普特期盐岩将该区分为盐下陆相裂谷和盐上海相被动陆缘两套勘探层系,该套盐岩作为良好的盖层起到了保存油气的作用,但由于其遮蔽效应,导致了地震资料在盐下层成像品质差,造成了盐下层序研究程度低,裂谷主控断裂、裂谷规模及展布形态不清楚,严重制约了盐下油气勘探的进程。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西非陆缘盆地中南段构造演化、盐上和盐下层序构造、盐岩特征以及盆地构造的研究进展。目前针对盐下裂谷研究主要集中在陆区,海域研究程度低,现有的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是以盐上层序为主,并不适用于盐下油气勘探先进问题,建议加强该区基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开展与南美东部陆缘盆地盐下裂谷对比研究,提高盐下地震成像品质,重视地震-重磁联合研究,通过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尽快查明盐下裂谷主控断裂、基底形态、隆坳格局等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为中国石油公司在该区油气战略选区及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鲁宝亮 王万银 杜向东 黄兴文 郭允 纪晓琳 冯旭亮关键词:蒸发岩 裂谷构造 盐下成像 油气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