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3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安阳地区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与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营养支持、局部理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与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2.5%低于观察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足部麻木、足部肿胀、足部刺痛及足部发凉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效果显著,可加快溃疡愈合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魏晓华关键词:前列地尔 早期糖尿病足 黄连素对外源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存在外源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对外源性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加用黄连素,监测空腹、餐后2 h血糖,调整药物用量,35 d后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用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黄连素对全部患者黄连素均有效,14 d起效,21 d达最佳效果,35 d可减将胰岛素减少30%。结论:黄连素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改善外源性胰岛素抵抗。 田德增 张永选 魏晓华 刘明哲 任保仙 王鹏虎关键词:黄连素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放射性碘治疗对Graves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放射性碘治疗对Graves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及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确诊的137例Graves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76例(采用131Ⅰ治疗)和对照组61例(采用甲巯咪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T淋巴细胞变化,并分析甲状腺功能与T淋巴细胞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68/76),高于对照组的73.77%(45/61)(χ^(2)=5.775,P=0.016)。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后FT_(3)和FT_(4)较治疗前下降,TSH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FT_(4)低于对照组(t=5.455,P<0.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T_(3)和FT_(4)低于对照组(t=7.794、2.775,均P<0.05),TSH高于对照组(t=2.965,P=0.004)。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CD3+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增加,CD4^(+)T淋巴细胞比例治疗1个月后减少,治疗3个月后增加(均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CD3^(+)T淋巴细胞比例相较于对照组更高,CD4^(+)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t=3.780、2.775,均P<0.05)。CD4^(+)T淋巴细胞比例与FT_(3)、FT_(4)和TSH水平呈正相关(r=0.453、0.495、0.594,均P<0.05),CD4^(+)/CD8^(+)比值与FT_(3)、FT_(4)和TSH水平呈正相关(r=0.512、0.592、0.474,均P<0.05)。结论Graves病131Ⅰ治疗效果优于甲巯咪唑,且能改善甲状腺功能,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Graves病患者的131Ⅰ治疗应关注甲状腺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 魏晓华 李旭 杜晓洋关键词:放射性碘治疗 GRAVES病 甲状腺功能 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白脂素与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5年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白脂素与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02例初诊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肾功能[肌酐(Scr)]水平、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脂素与25-(OH)D水平。比较两组检测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FPG、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Scr水平高于对照组,ALT、GGT水平高于对照组,FINS、HOMA-IR水平高于对照组,白脂素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AST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白脂素与FPG、HbA1c、TG、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25-(OH)D呈负相关(P<0.05),与其余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与健康体检人群比较,初诊T2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异常情况,同时还有血清白脂素、25-(OH)D水平异常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血清白脂素升高、25-(OH)D水平下降可能参与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细胞损伤。 刘明哲 任保仙 魏晓华 田德增关键词:初诊2型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 胰岛素抵抗 肝功能指标 CpG寡脱氧核苷酸对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CpG寡脱氧核苷酸(ODN)对1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以及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PBMC根据刺激物不同分为对照组、CpG组(CpGODN 2 nmol·mL-1)。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BM CIFN-γmRNA、IL-12mRNA和IL-10mRNA的表达。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IFN-γmRNA和IL-12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1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PBMC经CpGODN刺激后,IFN-γ mRNA和IL-12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1),IL-10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PBMC表达IFN-γ和IL-12下降,CpGODN可促进其表达,增强其免疫调节能力。 田德增 张永选 魏晓华 任保仙 刘明哲 王海敏关键词:1型糖尿病 CPG寡脱氧核苷酸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2 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A组121例和B组79例,A组的UAER20~200μg/min;B组的UAER≥200μg/min;同时,依据血尿酸水平是否升高分为C组(119例)和D组(81例)。对4组之间的病程、血尿酸(BUA)、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比较,探讨血尿酸、尿微量蛋白水平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三者相关性关系。结果 4组患者之间的血UA与UAER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当中,血UA与UAER是导致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主要因素。结论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当中,血UA、UREA水平是影响患者动脉内膜病变的主要指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如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患者发生颈动脉内膜病变。 魏晓华关键词:2型糖尿病 血尿酸 尿微量白蛋白 颈动脉 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0例患者患有糖尿病,对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探讨其临床治疗过程中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的相关性。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和临床症状非再加重的比例,发现患有糖尿病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差异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结论患有糖尿病和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的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脉粥样硬化程度更重,也是临床上促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这些因素的控制和预防可以有效的降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作几率,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魏晓华关键词:糖尿病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病性贫血的疗效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病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2月至2013年6月慢性病性贫血患者200例,按照治疗药物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 EPO),对照组行常规原发病治疗。治疗8周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以及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95例心悸气短、头昏眼花、食欲不振等慢性贫血病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血液学指标以及血清铁、总铁结合力以及转铁蛋白饱和度相比于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结论对慢性病性贫血患者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栾春来 孟君霞 王晓寒 李永峰 石国梁 魏晓华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病性贫血 对症治疗 姜黄素增强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P C-1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CP-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索姜黄素可能作用的信号通路,为甲状腺癌放射增敏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使用姜黄素和放射性碘处理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p50、p65、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使用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PDTC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凋亡变化。结果姜黄素和放射性碘处理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后,细胞增殖率下降,克隆形成减少,凋亡上升,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并呈浓度依赖性。这些结果表明姜黄素可增加TPC-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碘放射后TPC-1细胞NF-κB通路活化,姜黄素可以抑制碘放射后TPC-1细胞NF-κB通路的激活。使用抑制剂抑制NF-κB通路的活性,细胞增殖下降,克隆形成减少,凋亡上升,放射敏感性升高。结论姜黄素可能靶向NF-κB信号通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调节甲状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赵永强 田德增 魏晓华 鲍启德 吴广银 崔月龙关键词:姜黄素 NF-ΚB信号通路 成人1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中影响患者血糖达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对1型糖尿病在控制及并发症方面的研究(DCCT),对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该病治疗当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就胰岛素强化治疗举措而言,其内容有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DI)及胰岛素泵(CSII)治疗。当DCCT研究完成后,采用CSII治疗患者比例从原先29.7%攀升至42.5%[1]。本研究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安阳地区医院诊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104例, 魏晓华关键词:1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血糖 血红蛋白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