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 作品数:61 被引量:140 H指数:6 供职机构: 福建省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 福建省科技厅青年创新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患者术中血压剧烈波动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PPGL)患者术中血压剧烈波动的危险因素,建立血压波动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或包块切除术,且术后经病理确诊为PPG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肿瘤特征、术前合并症、术前检查、术前准备,麻醉因素、手术因素。计算每位患者术中血压变异度,并将患者分为血压剧烈波动组和非剧烈波动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ICU入住率、ICU入住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中血压剧烈波动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结果:研究最终共纳入126例患者,剧烈波动组40例,非剧烈波动组86例。剧烈波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ICU入住率均显著高于非剧烈波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剧烈波动组ICU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总时间均长于非剧烈波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术前有典型症状及24 h尿VMA水平是血压剧烈波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80.2%。结论:血压剧烈波动与术前有典型症状及24 h尿VMA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医师可在术前使用预测模型,做好术前准备,减少血压波动程度及持续时间。 龚灿生 雷秋林 戴东升 高飞 郭艳华 郑晓春关键词: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血压波动 吡非尼酮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讨论吡非尼酮在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相关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DP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33例CTD-DPLD患者,根据治疗中是否使用吡非尼酮分成对照组17例和吡非尼酮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肺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HRCT)定量评分及转归。结果33例CTDDPLD患者,女性比例为78.79%。炎性肌病: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在CTD中的比例达42.42%。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及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在DPLD的比例分别为30.30%与39.39%。两组患者基线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vital capacity,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the lung,DLCO%)、肺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otal lung capacity,TLC%)、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vonden lungen,KL-6)水平及肺部HR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周后,两组患者的FVC%、TLC%、氧合指数、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6MW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非尼酮组DLCO%、KL-6水平及肺部HRCT评分分别较对照组有改善(P=0.040、P=0.024、P=0.045)。吡非尼酮组患者,治疗后胸闷、气促、咳嗽的症状改善;治疗前后,6MWT、氧合指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各项肺功能(TLC%、FVC%、DLCO%)评估,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49、P=0.018),治疗后KL-6水平、肺部弥漫性纤维化HRCT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21)。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吡非尼酮可延缓CTD-DPLD患者肺功能下降,改善肺部HRCT评分,药物安全性好。 何娟娟 吴燕芳 陈志涵 严青 高飞 林禾关键词:结缔组织病 间质性肺病 吡非尼酮 小剂量IL-2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小剂量IL-2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分泌IL-6、IL-8和IL-10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本科的21例p SS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人员。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IL-6、IL-8和IL-10的水平。磁珠分选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的IL-2进行刺激,培养72小时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L-8和IL-10的水平。结果 pSS患者血清中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P<0.01,P<0.05),IL-10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经过小剂量IL-2刺激后,CD4^+T细胞上清液中的炎性因子IL-6和IL-8较前明显下降(P值分别为P<0.05,P<0.001),而抗炎因子IL-10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小剂量IL-2能够明显影响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对免疫系统可能有负调节作用。 戴逸君 吴文冰 高飞 严青 林禾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2 密码柜模式在麻醉科毒麻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8年 随着麻醉学科的迅速发展,麻醉学科的工作领域逐渐扩大,专科药品的种类也随之增加,麻醉药品的管理难度不断攀升,对麻醉护理的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毒麻药品的管理是麻醉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传统的管理体系中需要配置专人全天候保管、分发和回收点验,费时费力的缺点比较突出。麻醉科毒麻药品智能化管理,可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有效管理毒麻药品,确保麻醉科质控安全。 张欢 高飞 郑晓春关键词:麻醉科 密码 麻醉学科 智能化管理 麻醉药品 麻醉护理 关节超声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应用 目的 探讨关节超声在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期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比较临床诊断痛风患者与其他关节炎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超声影像学表现,评估不同超声表现的鉴别诊断意义,同时比较不同关节区出现的特异超声表现 结果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陈志涵 严青 林禾 高飞关键词:痛风 超声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活动度与人体成分等营养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10例SLE患者,根据SLE疾病活动度分为SLE疾病活动组(SLE DAI-2000≥5分,n=60)和SLE非疾病活动组(SLE DAI-2000<5分,n=50),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人体成分数据,分析SLE疾病活动度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结果与SLE非疾病活动组相比,SLE疾病活动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较低,而血沉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疾病活动组的全身相位角(PhA)及身体脂肪明显低于SLE非疾病活动组(P<0.05)。SLE患者疾病活动度与身体脂肪(r=-0.296,P=0.033)、PhA(r=-0.533,P=0.000)及血红蛋白(r=-0.431,P=0.002)呈负相关。结论疾病活动度越高的SLE患者人体成分指标越低,其营养风险越大,人体成分分析可作为SLE营养筛查的参考指标及营养支持的依据。 吴晨敏 吕心阳 刘剑雯 戴逸君 高飞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疾病活动度 结缔组织病合并真菌性食管炎42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易患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2005年1月-2018年10月住院的42例结缔组织病合并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随机选取同期确诊为真菌性食管炎的非结缔组织病患者40例及未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结缔组织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临床特点。结果:与非结缔组织病的真菌性食管炎相比,结缔组织病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患者中无症状者所占比例明显较多(分别为64.3%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Ⅲ~Ⅳ级食管炎的比例明显较高(分别为52.4%和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相同治疗时间下,真菌性食管炎的治愈率也较低。与未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结缔组织病患者相比较,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其激素剂量明显较高,分别为强的松[(22.77±2.30)mg/d和(15.83±2.01)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结缔组织病合并真菌性食管炎常无明显症状,但病情相对较重。激素剂量高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发生真菌性食管炎的风险增加。治疗上需要足疗程甚至适当延长疗程。 戴逸君 严青 高飞 林禾关键词:结缔组织病 真菌性食管炎 激素 抗SmD1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抗SmD1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性能。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SLE患者(SLE组)、54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组,其他组)、5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抗SmD1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免疫斑点法检测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结果 SLE组抗SmD1抗体水平与阳性率分别为31.55(13.98~128.84)U/mL及53.3%(32/60),明显高于其他组[13.48(12.50~19.80)U/mL,14.8%(8/54)]及对照组[13.62(12.50~17.93)U/mL,2.0%(1/50)(P<0.01)]。在5种SLE诊断指标中,以抗SmD1抗体对SLE的诊断敏感性53.3%(32/60)、阴性预测值77.2%(95/123)、准确性77.4%(127/164)为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抗SmD1抗体与AnuA,ARPA之间不具分布的一致性(P>0.05)。将抗SmD1抗体与传统SLE诊断指标(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及ARPA)联合检测可将对SLE的诊断敏感性提高至71.7%(33.3%),且与抗SmD1抗体单项检测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ROC曲线达0.827,高于抗SmD1抗体单项检测(0.733)与传统SLE诊断指标联合检测(0.765)。结论抗SmD1抗体对SLE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且与传统SLE诊断指标之间具一定互补性;将抗SmD1抗体与传统SLE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SLE的诊断敏感性。 陈敦雁 齐育英 黄毅 伍严安 林禾 高飞关键词:免疫系统疾病 超声联合C臂X线机定位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联合C臂X线机定位植入输液港用于患者化疗。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5年3月之间需要化疗患者64例,应用超声联合C臂X线机定位植入输液港。记录植入入路、过程、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办法。结果 64例患者中经右颈内静脉入路31例﹑右锁骨下入路4例﹑左颈内静脉入路28例﹑左锁骨下入路1例。导管留置时间(222.83±56.59)天,终身带管1例。所有患者深静脉穿刺均一次成功,无血肿﹑误穿动脉﹑血气胸等深静脉穿刺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皮瓣坏死,2例经由重做皮瓣缝合后,保留输液港。1例皮瓣坏死,输液港外露,取出输液港。2例患者的输液港后期回抽回血不顺畅,用尿激酶注射入输液港处理,回血顺畅继续化疗。1例患者经右锁骨下入路留置导管7个月后,发现导管尖端进入右颈内静脉,多次应用脉冲式抽吸推注肝素液并让患者反复跳跃,经胸片证实导管尖端重新进入上腔静脉。结论超声定位下可以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联合C臂X线机定位下精确锚定导管尖端位置,全程实现可视化,是实现输液港植入术安全有效的方法。 李荣钢 陈江湖 高飞 郑晓春关键词:超声 放射学 氟比洛芬酯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整体消融子宫肌瘤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医院拟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4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给予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咪达唑仑,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咪达唑仓,以控制两组疼痛程度评分≤3分为基准,根据术中需要两组再分次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比较两组给药前(T 0)、给药时(T 1)、治疗开始(T 2)、给药后30 min(T 3)、治疗结束(T 4)、治疗结束1 h(T 5)、治疗结束4 h(T 6)7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镇静评分,以及阿片类镇痛药使用量、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T 2、T 3、T 4、T 5 4个时间点的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舒芬太尼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整体消融子宫肌瘤中的镇痛效果可靠,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张晓虹 郑晓春 涂文劭 高飞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咪达唑仑 子宫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