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旭

作品数:105 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社科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4篇哲学宗教
  • 30篇历史地理
  • 9篇政治法律
  • 8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9篇淮南子
  • 69篇《淮南子》
  • 38篇道家
  • 33篇黄老
  • 16篇政治
  • 14篇黄老道家
  • 13篇法家
  • 9篇子学
  • 8篇儒家
  • 8篇汉代
  • 7篇庄子
  • 6篇哲学
  • 6篇《庄子》
  • 5篇政治思想
  • 5篇主义
  • 5篇民本
  • 4篇学术
  • 4篇治道
  • 4篇治国
  • 4篇生命哲学

机构

  • 101篇安徽理工大学
  • 26篇南开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104篇高旭
  • 4篇孙功
  • 3篇林飞飞
  • 3篇康桂英
  • 2篇徐其清
  • 2篇李伟
  • 2篇郭帅
  • 1篇程跃
  • 1篇范君
  • 1篇方胜

传媒

  • 7篇秦汉研究
  • 6篇安徽理工大学...
  • 4篇广西社会科学
  • 4篇南昌大学学报...
  • 3篇华夏文化
  • 3篇江南大学学报...
  • 3篇西安财经学院...
  • 3篇长春工业大学...
  • 3篇廊坊师范学院...
  • 3篇武陵学刊
  • 2篇船山学刊
  • 2篇管子学刊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华侨大学学报...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西华大学学报...
  • 2篇南昌航空大学...
  • 2篇国际汉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10篇2017
  • 10篇2016
  • 13篇2015
  • 4篇2014
  • 19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法术、儒术与道术的互补融铸——《淮南子》汉代黄老“治术”思想要诠
2021年
《淮南子》从"治国之术"与"为君之术"两个方面着眼,以道家"道术"为核心,兼融儒家"儒术"和法家"法术",为西汉统治阶层提供一种多元会通、务实灵活的黄老新统治术。《淮南子》对"法术"与"儒术"都既批判,也汲取,但对两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黄老化改造,使其能为道家"道术"所兼融,成为具有道、儒、法三者互补融铸的理论内涵及特点的新"治术"。《淮南子》融贯多元,推尊道家的黄老"治术"理念,历史性总结了秦汉王朝发展的"治术"实践经验,赋予其更为务实成熟的政治伦理内涵及导向,进而为西汉统治阶层形成"霸王道杂之"的"治术"思维与传统,发挥出极为重要的开拓推进作用。
高旭
关键词:《淮南子》黄老治道道术儒术法术
论《淮南子》的君道思想
2013年
《淮南子》一书综合百家之说,试图为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一套完备的理论学说,书中对为君之道进行了详尽而独特的论述。它承袭了道家"法自然"的思想,但又反对其纯任自然的消极主张而用儒、法思想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改造;它吸收了儒家有关道德自律的思想,用以改造法家关于君臣关系、重势等方面的学说,从某种程度上消解了法家的苛酷,从而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主要从君道无为、君臣异道和修身正己三个方面来论述其君道思想。
林飞飞高旭
关键词:《淮南子》君道君臣修身正己
《淮南子》“将”论析议——兼与《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思想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将"论是《淮南子》兵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不论是选"将"之要、为"将"之道,抑或是"将"与君、卒、民之关系,《淮南子》均富深刻的理性认识。《淮南子》以《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为思想渊源,在秦汉时代条件下,对先秦以来的"将"论思想有所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出承继性、道化性及多元性的兵学特色。《淮南子》"将"论的军事文化蕴涵极为丰厚,对先秦兵学所坚持的"贵道""尚谋""重政"和"爱卒"的优良传统,都有着深刻反映。《淮南子》"将"论的兵学内涵及人文精神,仍值得现代军事思想有所鉴取。
高旭
关键词:《淮南子》兵家道家《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军事文化
法、儒之间的政治抉择——李斯政治思想新论被引量:2
2012年
李斯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其政治思想及实践对秦朝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李斯的政治思想体现出法儒并存、以法为主与法儒互补的理论内涵,适应了秦汉时期新的君主专制政治的历史发展,构建起一个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功利性的思想体系。李斯对法、儒政治思想都有着深入地汲取,但从其政治实践看,这两种思想因素之间既有矛盾、冲突的一面,也存在着互补、融合的另一面,形成其政治思想的内在的双重性。李斯是秦汉时期法、儒相结合的新型政治官僚的先驱,其政治思想折射出这一时期新的君主专制政治模式的初期的探索与发展,因此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高旭
关键词: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官僚政治
西方汉学中的《淮南子》翻译与研究--基于英文书籍的文献史考察被引量:14
2018年
西方英文世界对《淮南子》的翻译与研究已有130余年,其文献史呈现以下特点:在文献数量上,以20世纪中叶以前、20世纪下半叶以及21世纪为三个主要阶段,书籍数量在各阶段均呈明显增长,累计产出文献58种;在文献体裁上,有节译本、全译本、论文集、学位论文及各种专题著作,翻译和研究作品始终并行出现;在作者群体上,以英国学者为开端,但美国学者逐渐成为绝对主体;在学术影响上,罗浩、桂思卓、马绛等人的翻译与研究成果曾引发热议,推动了西方汉学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整体发展。
孟庆波高旭
关键词:淮南子西方汉学文献史
《淮南子》的“修道”意涵及其黄老精神被引量:1
2019年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曾盛赞《淮南子》为“绝代奇书”,但其所言“奇”,只是学术性的认识,虽颇有启发之功,却仍未能深揭出后者之“奇”的根本意涵所在。《淮南子》之“奇”,要在一种内在充满精神信仰性的修道体悟,以及它所带有的显著的政治化的黄老“经世”精神。对此,可从《淮南子》信道之诚、观道之思、修道之行、得道之境等4个层次来把握。
高旭
关键词:《淮南子》精神信仰修道黄老著名学者学术性
民国时期萧公权“淮南子学”研究述论——以《中国政治思想史》为中心
2017年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从写作意图、理论宗旨、学派属性、著述体例等方面,深入阐论了《淮南子》的汉代黄老思想内涵、特点及影响。萧公权的《淮南子》研究,对其政治思想史研究范式有着充分的学术反映,既强调现实政治情势的历史探讨,也注重学术流变与思想比较的学理分析,始终表现出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相互观照、研究结合。尽管萧公权《淮南子》研究的实际内容较为有限,但却是民国时期"淮南子学"的重要组成,其关于《淮南子》的学术见解和研究范式,对现今学者仍具有可贵的启示价值及意义。
高旭
关键词:萧公权《淮南子》黄老研究范式
论墨家政治思想对《淮南子》的历史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尊"禹"是《淮南子》与墨家政治思想的历史契合之处,但其具体内涵有同有异,深刻反映出《淮南子》对待墨家思想的复杂的政治态度。强烈的"求治"意识是《淮南子》与墨家思想的政治共识,在此基础上《淮南子》对墨家的基本政治主张有所反思和汲取。"圣王之治"是《淮南子》与墨家相同的政治理想,墨家蕴含"利民"思想的"圣王"观对《淮南子》影响深刻,成为后者"民本"思想的重要理论资源,但《淮南子》并未完全认同与接受墨家的"圣王"观,而是站在黄老道家的根本立场,有所取舍和融会。
高旭
关键词:《淮南子》墨家黄老道家求治圣王
论《商君书》的君道观被引量:2
2007年
《商君书》对战国时期商鞅一派的法家政治思想在理论上进行了阐发与总结,其中关于君道观的论述尤为精辟透彻,在战国诸学派中可谓独树一帜,对当时及后世的历史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专制君主的产生、专制君主的统治思想和专制君主臣、民的控制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揭示其具体的思想内涵和理论特色。
高旭
关键词:《商君书》法家
“政”与“兵”的历史辩证——《淮南子》战争观新论被引量:3
2012年
"政治―战争"是贯穿《淮南子》战争观的核心命题;"兵之胜败,本在于政"是其战争观的根本原则。以"道"、"义"统"政",以"政"制"兵",是《淮南子》战争观的基本思路,反映出道、儒与法等多元思想的历史融合。主张"政"、"兵"相融,对战争进行高度政治化的反思,这是《淮南子》战争观的理论特点,对先秦兵家思想有所丰富和发展。
高旭林飞飞
关键词:《淮南子》战争观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