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瑾
- 作品数:70 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糖皮质激素在特殊患者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在激素慎用患者和激素禁忌患者急性视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糖皮质激素对急性视神经病变治疗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炎作用和抗毒作用,本文对临床工作中出现重度视神经病变又同时患有激素相对禁忌的全身疾患的患...
- 马瑾钟勇张夏万博汪宇涵
- 两种不同材料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发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马瑾邹燕红梁珍董方田
- 关键词: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发障后囊膜混浊
- 常见疾病的罕见表现:中年男性多尿-头痛-炎症肉芽肿性病变
- 2023年
- 中年男性以纳差、多尿、多饮、头痛起病,发现鞍区占位性病变伴全垂体功能减退、视野缺损。经鼻蝶鞍区占位活检,病理提示炎症改变伴肉芽肿形成,多次脑脊液及病理组织病原学检查无阳性发现,诊断为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鞍区病灶有一过性缩小后较前逐步增大。经多学科病例讨论后考虑垂体结核感染可能性大,给予规范抗结核治疗后,病灶较前明显缩小,病情改善。垂体结核感染非常罕见,诊断困难,极易误诊,该病例通过多学科诊疗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体现了罕见病多学科诊疗的重要意义。
- 赵宇星段炼吕玮姚勇有慧张文马瑾毛歆歆朱惠娟
- 关键词:鞍区占位全垂体功能减退垂体炎
- 高龄老年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2008年
-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老年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疏水性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随访1a资料完整75岁以上老年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疏水性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植入病例65例(73眼)进行临床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47~70岁年龄组老年白内障45例(56眼)作对照组。结果:术后两组所有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高龄组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5的有62眼(占8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1wk,1mo平均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3mo平均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及术后1a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老年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疏水性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安全有效的,术前需进行详细的全身及眼部检查,选择适合个体的麻醉方式。
- 马瑾钟勇陆美婵董方田
- 关键词:高龄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硅凝胶人工晶状体
- OCTA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被引量:7
- 2019年
-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是一种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快速无创显示视盘及其周围和黄斑区的血管形态和血管密度等,对于探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一种50岁以下人群多发的急性视神经疾病,表现为突然的无痛性视力下降和特征性视野缺损。本文综述近3年OCTA对不同发病时间的NAION视盘及黄斑血流的分析结果,以期为临床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陶枳言马瑾钟勇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致角膜溃疡2例被引量:9
- 2009年
- 2例患者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后出现角膜溃疡。例1男,54岁,因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右眼中央静脉阻塞行青光眼阀植入术。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1滴/h。第7天,患者右眼颞侧角膜缘出现一椭圆形浅溃疡,深达1/3角膜厚度,溃疡边缘呈灰色水肿。角膜刮片检查及细菌、真菌培养均呈阴性。考虑角膜溃疡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有关。停用该滴眼液,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并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B2。停药第2天,角膜溃疡完全愈合。例2女,28岁,因左眼外伤性白内障、左眼晶状体半脱位行左眼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治疗,1滴/h。第3天患者左眼颞侧角膜缘出现一条带状溃疡,深达2/3角膜厚度,溃疡边缘呈灰色水肿。角膜刮片检查及细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考虑角膜溃疡与托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有关。停用该滴眼液,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并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B2。停药第3天,角膜溃疡完全愈合。
- 马瑾钟勇
- 关键词:角膜溃疡
- 苯扎托品对大鼠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神经保护作用初探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观察并初步探讨苯扎托品对大鼠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NAION)模型RGC死亡及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25只,以右眼为实验眼。采用光动力方法建立rNAION模型并随机分为苯扎托品干预组和PBS对照组,分别为13、12只大鼠;左眼为正常对照组。大鼠按体重1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苯扎托品溶液0.2 ml,PBS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PBS;1次/d,连续21 d。建模后1、3、7 d直接检眼镜检查观察大鼠视盘改变。建模后28 d,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三组大鼠视神经髓鞘、轴突损伤情况;经上丘荧光金逆行标记及荧光显微镜照相,观察苯扎托品干预组和PBS对照组大鼠RGC密度,计算RGC存活率。两组大鼠RGC密度及存活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建模后1、3 d,rNAION模型组大鼠视盘水肿,边界欠清晰;建模后7 d,视盘水肿较建模后3 d时减退,边界模糊。建模后28 d,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苯扎托品干预组、PBS对照组大鼠RGC密度分别为(1173±868)、(308± 194)个/m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52,P=0.015)。RGC存活率分别为47.6%、1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84,P=0.012)。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神经纤维束结构完整,可见大小不等的轴突规则排列,髓鞘明显。PBS对照组大鼠视神经髓鞘解体,轴突消失,可见"洋葱样"小体、胶质增生;苯扎托品干预组大鼠多数轴突和髓鞘结构基本完整,破坏程度较PBS组明显减轻。结论苯扎托品干预组大鼠RGC存活率和视神经轴突、髓鞘破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价值。
- 干霖洋崔建涛丑玉宇汪宇涵杜虹李东辉戴威张宏张栋马瑾钟勇
-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143例肝豆状核变性的全身及眼部特征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全身及眼部特征、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143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结果143例肝豆状核变性平均发病年龄(16.09±10.77)岁,其中小于15岁患者占60.14%;家族史总阳性率为31.47%。首诊误诊率为48.25%(69/143),其中被误诊为肝炎、肝硬化者最多,主要累及肝脏者占46.85%,主要累及神经精神系统者占37.06%,肝脏型比神经精神型发病年龄早(t=-8.206,P〈0.01)。生化检查谷草转氨酶64.46%,尿素氮27.27%,均升高明显。铜蓝蛋白降低率达94.12%,24h尿铜升高率达100%;血清铜检查降低率达92.68%,铜氧化酶吸光度阳性率达90.30%;腹部B超总异常率达94.06%;脑cT异常率达67.65%;脑MRI异常率达74.29%;骨骼x线检查异常率达68.42%;角膜K—F环总阳性率达90.71%,神经精神型(97.96%)比肝脏型(86.57%)K—F环阳性率高(xz=4.972,P〈0.05),有1例出现葵花样晶状体混浊。结论肝豆状核变性多见于青少年首发,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角膜K—F环和葵花样晶状体混浊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眼部特征;角膜K—F环分级大小与发病年龄和病程有一定关系;肝脏和神经精神症状为全身主要表现;肝脏B超可反映早期改变,特别是可用于症状前诊断;脑CT或MRI有助于明确脑部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血清铜、铜蓝蛋白及24h尿铜检查具有特征性,可作为不典型或无症状患者早期诊断的线索。
- 马瑾钟勇董方田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
- 不同病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盘结构及血管密度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比较急性期、慢性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与具有小视杯结构的健康人相同解剖结构下视盘周围血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的NAION单眼发病患者及同期具有小视杯结构的健康志愿者.病程≤3个月的患者归为NAION急性期组,病程>3个月的患者归为NAION慢性期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联合前置镜检查并测量眼轴长度,采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采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测量视盘血管密度;NAION患者行视野检查.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AION急性期组患者16例,年龄(57±9)岁,男性6例,女性10例;NAION慢性期组患者17例,年龄(56±10)岁,男性7例,女性10例;对照组15名,年龄(57±10)岁,男性6名,女性9名;3组受检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AION慢性期组患眼RNFL厚度为(78±38)μm、GCC厚度为(75±19)μm,均小于急性期组患眼[(191±99)μm及(98±28)μm,t=4.389、2.758,均P<0.05];NAION慢性期组患眼中位杯盘面积比为0.18(0.11,0.31)、杯盘垂直直径比为0.45(0.39,0.56),杯盘水平直径比为0.39(0.28,0.54),均大于急性期组患眼[0.05(0.01,0.18)、0.22(0.11,0.41)、0.20(0.07,0.42),U=212.000、208.000、205.000,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AION急性期组患眼视盘血管密度为45%±7%,慢性期组患眼视盘血管密度为41%±8%,均低于对照组(5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05,4.940;均P<0.01);视盘周围除鼻侧下方NAION慢性期组患眼毛细血管密度(36%±8%)低于急性期组患眼(42%±7%,P=0.039)外,其余区域毛细血管密度慢性期组患眼与急性期组患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AION急性期组8/16的患眼可见毛细�
- 汪宇涵马瑾干霖洋张夏王旭倩丑玉宇王雪娇孙子系陶枳言钟勇
- 关键词:视盘局部血流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眼脉络膜厚度观察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视盘旁脉络膜厚度(pCT),初步探讨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初发NAION患者19例纳入研究。将患者的患眼、对侧眼分别设为A、B组,分别为19例20只眼和18例18只眼。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眼压、眼轴长度(AL)匹配的正常人20名20只眼作为对照组(C组)。A、B组与C组受检者平均年龄(t=1.58)、性别构成比(矿=o.1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眼平均眼压(t=-0.092)、AL(t=-0.1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技术测量受检SFCTCT、pCT。A、B组受检眼治疗后1、3个月采用相同设备和方法重复上述检查。观察初诊时3组受检眼之间SFCT、pCT差异;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SFCT、pCT的关系。治疗后1、3个月,A、C组受检眼SFCT、pCT的差异。分析logMAR BCVA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结果初诊时,A组患眼平均SFCT、pCT较C组受检眼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7、2.844,P=0.006、0.009)。B、C组受检眼平均SFCT、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019、2.024,P=0.053、0.05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ogMARBCVA与SFCT、pCT无相关(F=0.161、0.033,P=-0.695、0.859)。治疗后1个月,与C组受检眼比较,A组患眼SFCT仍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0.009);pCT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1,P=0.084)。治疗后3个月,与C组受检眼比较,A组患眼SFCT、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23、1.105,P=0.236、0.282)。结论NAION患眼早期SFCT、pCT明显增厚;后期pCT、SFCT逐渐下降,3个月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视力与脉络膜厚度无相关。
- 王旭倩钟勇马瑾汪宇涵李略张夏
- 关键词:视神经病变脉络膜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