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彦丽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8)F-FDG PET代谢参数对食管鳞癌放化疗效果的预测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对食管鳞癌放化疗效果的预测。方法 56例接受三维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纳入研究,中位剂量60 Gy(54~60 Gy),放疗期间同步顺铂20 mg/m2每周1次+紫杉醇45 mg/m2每周1次,连续6周。放疗前行18F-FDG PET/CT扫描,分析FDG PE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SUV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与总体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的相关性。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Cox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入组患者ⅡA期14例,ⅡB期6例,Ⅲ期36例,中位随访34.4个月(6~63个月),1、3、5年OS分别为83.5%、49.8%、19.5%,PFS分别为69.7%、16.9%、8.5%。肿瘤原发灶SUVmax中位数14.6(3.3~35.1),SUVmean中位数6.7(2.6~27.8),MTV中位数33.6 cm3(8.9~149.0 cm3)。SUVmax、SUVmean、MTV均与OS有关(χ2值4.712~11.272,P值0.001~0.049);SUVmax、SUVmean与PFS有关(χ2值分别为10.659、6.670,P值均为0.001)。Cox模型预后分析显示除TNM分期外,MTV是OS的预测指标(Wald=9.844,P=0.002),SUVmax是PFS的预测指标(Wald=9.649,P=0.002)。结论 18F-FDG PET代谢参数能够对食管鳞癌放化疗效果进行预测。
- 杨曼茹王冬青马彦丽吴侠乔婷婷周涛
-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 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效果观察及预后评价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对比单纯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进行预后评价。方法100例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各50例,单纯化疗组采取常规的化疗药物对症治疗,同步放化疗组在放疗同时给予希罗达口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同步放化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58%,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4%、34%,平均生存时间为31.9个月;单纯化疗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48%、22%,平均生存时间为18.5个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步放化疗组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不良反应耐受。
- 马彦丽赵小明
- 关键词: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预后
- 依据PET/CT、CT图像勾画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大体靶区对比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对比观察PET/CT图像、CT图像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大体靶区(GTV)的勾画。方法Ⅲ期NSCLC患者30例,采用PET/CT胸部放疗定位,将PET/CT图像传输至计划系统,由4位放射肿瘤医师分别先后依据CT图像和PET/CT图像目测勾画GTV,包括肺部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分别表示为GTVct和GTVpet/ct,并进行比较。结果 30例患者的GTVpet/ct为(147.4±7.1)cm3,GTVct为(192.0±22.0)cm3,两者比较P=0.025。有8例GTVpet/ct大于GTVct,其中2例体积变化>25%;有22例GTVpet/ct小于GTVct,其中13例体积变化>25%。15例体积变化>25%的患者均为中心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GTV体积变化在20%以内。不同勾画者勾画的GTV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依据PET/CT图像勾画的GTV体积变异较单纯依据CT图像勾画的体积变异减小。结论PET/CT图像较CT图像能更准确地确定伴有阻塞性肺不张肺癌的原发灶以及更准确地确定转移淋巴结范围,减小勾画者之间的主观差异,更好地指导Ⅲ期NSCLC患者靶区的勾画。
- 刘晴马彦丽朱绪臻
- 关键词:肺肿瘤放疗靶区
- ^(18)F-FDGPET代谢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代谢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放疗的NSCLC患者25例,均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放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19例)、治疗无效组(6例)。放疗前、放疗结束4周后均行18FFDG PET扫描。每次扫描中,通过感兴趣区测量原发肿瘤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原发病灶各个层面上FDG积聚的总体积即肿瘤代谢体积(MTV)。比较放疗前、放疗结束4周后SUVmax、MTV,比较两组放疗前后SUVmax、MTV的变化百分比ΔSUVmax及ΔMTV。分析SUVmax、ΔSUVmax、MTV、ΔMTV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ΔSUVmax、ΔMTV预测临床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放疗前、放疗结束4周后SUVmax分别为13.6±5.4、4.9±2.3,放疗结束4周后SUVmax低于放疗前(P<0.01)。放疗前、放疗结束4周后MTV分别为(70.8±62.9)、(19.3±21.4)cm3,放疗结束4周后MTV低于放疗前(P<0.01)。治疗有效组、治疗无效组ΔSUVmax分别为0.67±0.11、0.49±0.13,ΔMTV分别为0.81±0.15、0.19±0.16,治疗有效组ΔSUVmax、ΔMTV均高于治疗无效组(P均<0.01)。ΔSUVmax、ΔMTV、放疗后MTV均与近期疗效有相关性(P均<0.05)。ΔMTV预测近期疗效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3%、90.6%。结论18F-FDG PET代谢参数ΔSUVmax、ΔMTV是预测NSCLC患者放疗近期疗效的有效指标。
- 马彦丽王冬青杨曼茹吴侠乔婷婷周涛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标准摄取值
- 食管癌3D-CRT与IMRT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比较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与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筛选20例食管癌患者的CTSIM图像,针对每例患者勾画的同一套靶区分别制定3D-CRT和5野、7野、9野IMRT(分别表示为IMRT5、IMRT7、IMRT9)4种放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对95%等剂量线所包括的PTV体积百分比(V95%)、靶区适形度指数(CI)、剂量不均一性指数(HI)和靶区周围危及器官所受照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D-CRT、IMRT5、IMRT7、IMRT9的V95%均值分别为91.1%、96.8%、97.0%、96.9%,CI均值分别为0.60、0.75、0.79、0.79,HI均值分别为0.15、0.10、0.10、0.10;双肺V5均值分别为64.6%、69.2%、69.8%、69.2%,V20均值分别为31.2%、22.6%、22.3%、22.2%,肺剂量(MLD)均值分别为24.6、22.4、22.4、22.2 Gy;心脏V30均值分别为39.2%、28.7%、28.1%、28.4%,V50均值分别为12.0%、13.7%、10.6%和10.7%;脊髓最大点剂量均值分别为49.3、42.6、42.5、43.1 Gy;治疗时间分别为(2.9±0.4)、(5.2±1.1)、(5.4±1.0)、(5.9±1.2)min。IMRT与3DCR比较,P均<0.05;而不同IMRT间比较,P均>0.05。结论食管癌放射治疗IMRT优于3D-CRT计划,但IMRT计划野数的增加会延长治疗时间,5野IMRT计划即能满足临床需要。
- 马彦丽刘晴
- 关键词: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