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俊毅

作品数:42 被引量:36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民委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政治法律
  • 13篇经济管理
  • 13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4篇民族
  • 14篇政治
  • 11篇共同体
  • 10篇多民族
  • 10篇中华民族
  • 7篇多民族国家
  • 7篇民族国家
  • 6篇事务
  • 6篇民族事务
  • 5篇学术
  • 5篇民族理论
  • 4篇政治学
  • 4篇身份
  • 4篇族际政治
  • 4篇共同体意识
  • 3篇哲学
  • 3篇中国民族理论
  • 3篇团结
  • 3篇自治
  • 3篇文明

机构

  • 39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40篇马俊毅
  • 1篇杨昌儒
  • 1篇董强
  • 1篇周少青

传媒

  • 10篇民族研究
  • 5篇中央民族大学...
  • 4篇贵州民族研究
  • 4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广西民族研究
  • 2篇学术界
  • 2篇探索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思想战线
  • 1篇中央社会主义...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民族学刊
  • 1篇中华民族共同...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根本职能被引量:2
2003年
论述了解放和发展民族地区生产力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主要职能和根本原则 ,指出要使社会各界从解放和发展民族地区生产力这个理论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大意义 ,并将其作为贯彻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原则。
马俊毅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法
论多民族国家精神共同体的建构及价值被引量:27
2015年
多民族国家的建构,除了具象的共同体的建构外,还要构建抽象的精神共同体。本文从共同性内涵和包容性内涵两大方面,论述了多民族国家精神共同体形成的政治哲学基础及其重要价值,并对其如何建构的路径进行分析。多民族国家精神共同体的共同性内涵包括:民族(nation)的精神;人民(people)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可共享的善的价值理念。包容性内涵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国格、族格、人格的涵括统一;包容差异的多元文化主义。融通共同性和包容性,多民族国家要以政治文明、法治、理性等精神包容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精神,并实现民族精神共同体的现代性建构。作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构建现代民族精神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和连接纽带。
马俊毅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共有精神家园核心价值观国家认同
文明韧性、国家韧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被引量:4
2024年
在我国政治学语境下,韧性理论围绕治理现代化意义上长治久安、和谐共生的政治系统愿景而建构,治理韧性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则可以理解为政治治理体系效能较强,以及国家与社会各领域的自主性发展与运行形成较强的生命力、抗逆力、复原力与可持续发展性。中国以文明型国家的国家传统,形成以国家、社会、民族相互塑造而延续千年不辍的韧性,韧性的理念深度蕴含在中华文明品质与国家建设中。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对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文明韧性作出了最好的阐释,而“两个结合”为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如何汲取文明韧性,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向。中华文明韧性与中国国家韧性的叠加,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韧性。以文明韧性为基底、以国家韧性为依托、以共同体韧性为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探索更丰富和更具韧性的治理路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国家治理,不断汲取中华文明的韧性因素,持续建设韧性国家,从而能够塑造对抗现代性风险的韧性政治,其经验可为人类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智慧。
马俊毅杨一凡
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建构与治理——身份政治的发展与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基于民族认同的民族主义政治对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具有决定影响;对于亚国家层次多民族和族群政治身份的承认,促成了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建构。20世纪下半期开始,身份政治的发展及政治治理对于身份政治诉求的有效应对,促进了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和治理理念、治理实践的发展。在近20年来,西方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接纳的移民数量大幅度增长,在西方国家经济增长不力的情况下,移民对于社会造成压力,出现了本土主义。在本次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中,曾经作为主流群体的英国人、美国白人群体,用选票实施了"本土主义的身份政治",笔者将其总结为"反应性身份政治",[1]即在其他族群身份政治的压力下,某些群体以身份政治进行族群边界的强化和自我利益的保护。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也说明身份政治具有无限的变化发展可能,对于人类政治和共同体有着重大和深刻的影响。
马俊毅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身份政治
民族事务复合性治理战略及其现代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被引量:23
2021年
新时代我国的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是在党的领导、政府依法管理下,不断拓展与全社会合作以及共同进行社会治理的路径与场域,将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的目标融合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整体性的持续发展进步中。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呈现出党政领导下的“复合性”治理路径。这一路径具有治理现代化的共性,即从政府的管理管制转向社会多主体参与,但其不同于西方“国家与社会”二元化关系的治理模式,我国民族事务“党政领导下的复合性治理”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复合性、全域性的系统化国家治理行动,其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建基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民族理论与民族工作,具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平等主义与实践主义特点。党政领导下的复合性的民族事务治理,是我国实现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马俊毅
关键词:党政领导法治化
从民族精神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与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价值被引量:14
2018年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概念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价值。"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倡议践行了这一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所包涵的全球治理价值及逻辑包括:中国哲学与政治文化中"推己及人""己欲达则达人"的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中国道路与智慧,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新时代的共同体精神与软实力体现为自信、包容、开放、平等、团结、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促团结,其对内为民族精神共同体,对外表现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从民族精神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主张尊重他国文化与政治制度、平等正义、互惠互利、协同发展,实现相关国家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准则和全球治理价值。依托"一带一路",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价值将对全球治理产生重大的推动意义。
马俊毅
关键词:一带一路全球治理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再凝聚被引量:7
2020年
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础的民族精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事件的治理行动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是攻坚克难的重要因素,其蕴含中国国家建构的基本逻辑及价值,是考察、验证我国国家能力、国家治理水平、社会团结、民族团结的重要指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是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认同为核心建立的具有"立体同心圆"特点的社会关系为社会基础,以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经验与效能为治理基础的"全体中华民族人民"的新时代共同体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实现了进一步的凝聚与升华,强化了其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马俊毅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团结社会团结
柔性的多元与韧性的一体——多元一体主义与中华民族共同性的生成被引量:10
2023年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共同体建设中,如何认识多样性与共同性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的历史事实与理论框架,中国的一体是“共同体”而不是“一体化”,中国的“多元”与“一体”并不是一组对立的概念,而是融汇共生的。多元一体主义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规范性理论,是因为其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对于西方相关理论的突破性与超越性,体现在:一是打破了多元之间边界固化的思维定势;二是打破了差异性与共同性的固化边界思维;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全方位包含着多元一体主义,并提升与促进了多元一体主义作为一种规范性理论的形成。
马俊毅
现代多民族国家中民族权利的理论路径——基于族格的视域被引量:4
2015年
"族格"理论认为,在多民族国家或在国际关系中,每个民族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在现代多民族国家建构中,族格之确立,为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权利提供了哲学基础;族格之承认,为各民族建立了在国家中的政治身份和法律身份,使得国家通过制度、法律、政策保障、实现其权利。政治哲学旨在为政治寻找理性。有关"族格"的议题在一些国家的政治进程中曾被忽视,但是民族、族群、移民问题的增多及社会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重大问题。实际上,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马克思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中,有关群体、社群、民族权利的理论争论与探讨,拓展了以"自由""平等""公正"为核心的政治哲学命题的讨论,一些理论的发展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等推动了民族政治实践的发展。本文以族格为视角,分析以上各种政治哲学能够实现民族权利的理论路径,进行比较政治学的思考。
马俊毅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政治哲学民族权利民族尊严
比较视野下的民族与族群政治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3年
2013年8月17日至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比较视野下的民族与族群政治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十几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马俊毅
关键词:民族研究政治研究族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