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琦
- 作品数:22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镜辅助下探条扩张术治疗先天性食道闭锁术后食道狭窄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在胃镜辅助下通过探条扩张术治疗先天性食道闭锁术后出现食道狭窄的患儿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食道闭锁术后食道狭窄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首次扩张的月龄分为A组(月龄<4个月)45例和B组(月龄>4个月)45例,观察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治疗后食道狭窄扩张有效情况、两组治疗有效情况、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吻合口复发情况,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指标水平。结果两组的性别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平均体重、狭窄指数和狭窄段直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B组患儿的平均扩张次数(4.52±0.76)次比A组(3.32±0.68)次高,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中两组的术后扩张有效率及术后治疗有效率均为100%,两组的吻合口狭窄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00%。治疗前3 d,两组患儿CRP和IL-6炎症指标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儿的CRP和IL-6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两组患儿CRP和IL-6炎症指标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不同月龄的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采用胃镜辅助下探条扩张术治疗,均可改善患儿的炎症反应水平,治疗效果相当,在不同月龄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均较高。
- 祁英文李凡王翠翠王勇顾琦王有亮
- 关键词:探条扩张术食道狭窄炎症因子
- 新生儿医源性胃穿孔1例
- 2007年
- 胃穿孔是新生儿时期较为少见的疾病,病死率高达45%~80%。我院近期收治新生儿医源性胃穿孔1例,现报告如下。
- 顾琦王勇
- 关键词:新生儿时期胃穿孔医源性病死率
- 中医综合疗法结合中医家庭式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观察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结合中医家庭式康复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8年11月门诊就诊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2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34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按摩,干预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结合中医家庭式康复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耳肩距、健侧颌肩距、患侧颌肩距、胸锁乳突肌肌肉厚度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结合中医家庭式康复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推拿按摩。
- 王婧婧李尕梅顾琦付仲霞
- 关键词:中医综合疗法肌性斜颈
- 瑞芬太尼泵注合并喉罩通气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泵注合并喉罩通气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8月40例ASAⅠ-Ⅱ级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分为瑞芬太尼组(20例)和芬太尼组(20例),诱导满意后置入喉罩,术中两组均吸入1.0%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1~0.25μg/(min·kg)和丙泊酚40—60肛g/(min·kg)维持麻醉,芬太尼组持续泵入丙泊酚40—60μg/(min·kg),切皮前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2μg/kg。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喉罩置人后2min(T2)、放气后(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术毕拔出喉罩时间、复苏时间。结果2组麻醉诱导后MAP均下降,芬太尼组更加明显(P〈0.05)。瑞芬太尼组喉罩拔出时间和复苏时间[(6.3±2.2)、(14.5±5.4)min]明显短于芬太尼组[(12.5±4.2)、(20.4±6.4)min](t=-8.662、-5.382,P=0.000、0.000)。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泵注合并喉罩通气进行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但可以缩短复苏时间,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方式。
- 薛兴顾琦秦玫范坤张晓兰
- 关键词:瑞芬太尼腹腔镜高位结扎喉罩
- 外科新生儿呕吐原因及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呕吐的病因及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新生儿呕吐患者153例,记录患者的病因、疗效等信息,并加以分析。结果:外科新生儿呕吐患者的病因包括先天性食管闭锁、腹股沟斜疝、先天性巨结肠、幽门肥厚性狭窄、先天性肠闭锁、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以及环状胰腺等。其中,先天性肠闭锁最多最高,达到37例(24.2%);其次为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28例(18.3%);环状胰腺最少,只有8例(5.2%)。所有患者中治愈133例,好转7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8例。结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外科新生儿呕吐最主要的病因,早期诊断,对症治疗,减少新生儿呕吐的发病。
- 赵平顾琦
- 关键词:新生儿呕吐先天性肠闭锁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
- 脐膨出膀胱外翻1例
- 2011年
- 脐膨出合并膀胱外翻临床罕见,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近期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 顾琦王有亮
- 关键词:膀胱外翻脐膨出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
-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膜式狭窄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膜式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8年1~12月内镜下行十二指肠球囊扩张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患儿的资料,患儿均于胃镜直视下置入8 mm球囊扩张管进行反复扩张,有孔型隔膜由导丝引导置入,无孔型隔膜先用活检钳钳取一腔隙孔道再置入,扩张后内镜通过原狭窄处顺利进入十二指肠狭窄远端肠管为有效.结果共纳入4例患儿,均在内镜下行球囊扩张术成功扩开隔膜,术后无消化道出血和穿孔,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术后随访6~12个月,患儿均无呕吐,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无梗阻征象,体重增长正常.结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膜式狭窄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 王翠翠王有亮蒋成鹏杨婷祁英文顾琦
- 关键词:十二指肠梗阻球囊扩张
- 腹型紫癜并消化道出血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
- 2014年
- 1临床资料 例1:患儿男性,5岁。因反复腹痛2个月、加重伴便血4d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脐周为著,疼痛无规律,与饮食无密切关系,不伴呕吐、腹泻、发热等。近4d腹痛加重,同时伴有便血,量不多。体温37.3℃,脉搏89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3/64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出血点。腹平软,上腹部及右下腹部有压痛。查血白细胞13.8×109/L,24 h内复查22.83×109/L,中性粒细胞84.7%。腹部B超提示阑尾体积显著增大并阑尾周围积液,左下腹肠间隙间少量积液。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内有较多量淡黄色清亮渗液,约60 mL。沿结肠带探及阑尾,阑尾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明显充血、水肿,顺行切除阑尾。术后症状有所好转,但第2d再次出现腹痛症状,脐周痛显著,伴有黑便。查体见双足及踝关节处少许散在分步针尖大小出血点,伴有浮肿。实验室检查便潜血阳性。血液科会诊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毛细血管渗透脆性试验(+)。予以抗组胺、改善血管通透性等综合治疗,腹痛、便血症状渐好转,1周后痊愈出院。
- 王卫凯徐瑞峰赵平顾琦杨永鹏
-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误诊
-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和传统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61例行传统阑尾切除术的患者为传统组,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58例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相较于传统阑尾切除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手术损伤、促进了术后恢复、降低了医疗费用,安全性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有亮杨婷顾琦
-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疗效
- 危重病例评分在甘肃省儿童重症监护系统的应用研究
- 王卫凯蔺茹尤银刚陈奕铭高红霞徐瑞峰易彬顾琦
-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应用于临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如何简便易行地早期发现和准确评估危重病例,及早对病情严重程度做出判断,关系到患儿疾病转归和预后。该研究进一步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体系评估危重患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危重症病例评...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儿危重病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