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一丁
- 作品数:20 被引量:126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睾丸核蛋白表达和基因重排在上呼吸道睾丸核蛋白中线癌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睾丸核蛋白(NUT)抗体表达及基因重排在上呼吸道NUT中线癌(NMC)中的应用,以及NMC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1990年至2010年诊断的上呼吸道小圆细胞型恶性肿瘤163例,包括低分化鳞状细胞癌(31例)及未分化癌(1例)、非角化型未分化鼻咽癌(60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及其他非上皮性小圆细胞型恶性肿瘤(65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行EB病毒编码的小RNA探针(EBER)原位杂交检测及NUT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染色。NUT抗体阳性表达的病例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NUT基因重排、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角蛋白(AE1/AE3、CK7、CK8)、p63及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嗜铬粒素A、S-100蛋白、CD56)。结果(1)3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及1例未分化癌中发现NUT抗体呈强阳性核表达,约占该组病例的12.5%(4/32),占本组上皮性恶性肿瘤的4.1%(4/98),全部病例的2.5%(4/163);其年龄范围为42~59岁;其他各组病例NUT抗体均为阴性;(2)4例NUT抗体阳性表达的病例其瘤细胞均表达角蛋白及p63,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及EBER检测均阴性;(3)4例NUT阳性表达的病例中2例FISH检测证实有NUT基因重排,此2例患者死亡,另2例未检测到NUT基因重排,患者存活(分别为40及12个月)。结论(1)NMC是发生于上呼吸道的少见小圆细胞型恶性肿瘤,既往被归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及未分化癌中,其NUT抗体阳性表达及NUT基因重排阳性;(2)NMC好发于中线器官,特别是鼻腔鼻窦,与EB病毒感染无关,临床病程及预后有所不同;(3)NU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FISH检测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主要作用。
- 方微Christopher A. FrenchMichael J. Cameron韩一丁刘红刚
- 关键词:呼吸道肿瘤核蛋白类
- 近年喉结核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近年喉结核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喉结核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2.2∶1,中位年龄46.5岁。患者均因喉部症状就诊,声嘶为最常见症状,肺部症状及全身症状少。发病部位以声带最常见(64.6%),其次是会厌(31.3%)和室带(25.0%)。肉眼病变以肥厚性或外生性为主,溃疡性病变多发生在会厌和杓区。组织学病变以增生为主型多见(87.5%),坏死为主型及混合型少见。多数标本含菌量较少,菌体多分布于肉芽肿的类上皮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的胞质内。结论近年喉结核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其感染途径可能已发生改变。临床医师对非特异性喉部病变进行诊断时应考虑到喉结核的可能性,显微镜下应注意该病与喉部其他肉芽肿性疾病的鉴别。
- 白玉萍刘红刚韩一丁
- 关键词:喉结核病理诊断
- 蝶窦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蝶窦垂体腺瘤(sphenoid sinus pituitary adenoma,SSPA)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蝶窦垂体腺瘤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SSPA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和SP法免疫组化染色(PRL、hGH、ACTH、LH、TSH、FSH等)。结果12例SSPA,男5例,女7例,年龄39~66岁,平均48.4岁,中位年龄55.5岁。其中原发于蝶窦和原发于垂体窝侵至蝶窦者各6例,原发于蝶窦者年龄较原发于垂体窝者偏大。临床症状多样。镜下,原发于蝶窦的垂体腺瘤的形态学与蝶鞍垂体腺瘤相同;SSPA可伴有较明显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2/12,16、67%)。10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瘤细胞PRL阳性6例;瘤细胞各项标记物均阴性2例;瘤细胞ACTH阳性、hGH阳性各1例。结论原发于蝶窦的垂体腺瘤比较少见,主要根据光镜及免疫组化确诊,应注意与慢性蝶窦炎和浆细胞瘤鉴别。
- 李雪韩一丁杨本涛刘红刚
- 中耳腺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中耳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增强对中耳腺瘤的认识。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4年至2014年8例中耳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8例患者女性5例,男性3例。发病年龄21—51岁,平均年龄37.5岁,中位年龄37岁。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左侧5例,右侧3例。7例首次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听力下降(6例)、耳鸣(5例)、耳闷感(3例)、耳痛(1例)、面瘫(1例),术前诊断包括慢性中耳炎和/或中耳占位(7例)、周围性面瘫(1例)。1例因术后复发就诊患者临床表现为耳流水伴耳闷感、耳鸣。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巢状、腺样、缎带样及小梁状等多种方式排列,仅1例以腺样结构为主,另外7例均以非腺样结构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K(8/8)、波形蛋白(8/8),局部表达CK7(8/8)、CK5/6(8/8)。CK7、CK5/6主要在腺样结构区表达,CK7表达于腺样结构的腔面,CK5/6表达于腺样结构的基底面,二者有时可在局部非腺样结构区呈散在阳性。突触素呈弥漫阳性(8/8),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弥漫弱阳性(5/8),嗜铬粒素A呈弥漫或局灶散在阳性(4/8)。S-100蛋白、Calponin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约1%~2%。随访6例,随访时间1年3个月至10年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年2个月,复发2例,无局部转移及远处转移。结论中耳腺瘤临床表现不特异,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其组织形态多样,镜下应注意与中耳其他占位性病变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耳腺瘤预后良好,少数病例有复发可能,术后需进行长期随访。
- 白玉萍岳常丽杨冬梅韩一丁张勇刘红刚
- 关键词:耳肿瘤中耳
- 渡边Azan特殊染色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2
- 2006年
- 金玉兰梁乐石少辉韩一丁宮崎恵理子円山英昭
- 关键词:特殊染色方法胶原纤维染色效果甲醛固定媒染剂
- 嗅神经母细胞瘤特殊病理结构观察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观察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特殊病理结构,探求其病理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0例ONB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结合随访资料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NB在光镜下典型的病理结构为肿瘤细胞分叶状排列、神经原纤维背景、血管襻间质及真、假菊形团;特殊的病理结构包括黏液腺上皮、鳞状上皮巢,所占比例分别为45.0%(18/40)、15.O%(6/40);3例可见到嗅上皮内原位肿瘤;2例可见肿瘤突向黏膜表面呈外生性乳头状生长。根据Hyams分级标准对ONB进行分级,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Hyams分级与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肿瘤组织内出现坏死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6),出现黏液腺上皮结构与患者生存率呈正相关(P=0.011)。结论ONB的特殊病理结构包括上皮性结构、嗅上皮内原位肿瘤、肿瘤突向黏膜表面呈外生性乳头状生长。ONB的典型及特殊病理结构提示ONB可能起源于嗅上皮的未分化基细胞,后者具有双向分化的潜能。ONB中出现坏死和黏液腺上皮结构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 姚倩岳常丽吕智春韩一丁刘红刚
- 关键词:成感觉神经细胞瘤嗅觉病理学外科免疫组织化学
- 喉鳞癌瘤内微血管及微淋巴管形态计量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研究喉鳞癌瘤内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形态、分布、密度,以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5’-Nase-AlPase双重酶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对40侧喉鳞癌标本冰冻切片进行研究。结果:光镜下微血管呈蓝色,微淋巴管呈棕色。除转移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外,与其余临床指标均未见相关性。结论:瘤内微血管密度与淋巴转移有明显相关,而微淋巴管密度未发现明显临床意义,其机制待深入研究。
- 胡承杰韩德民于振坤李颖范尔钟韩一丁张盛忠
- 关键词:喉肿瘤鳞状细胞癌微血管微淋巴管
- 鼻腔鼻窦砂粒体性骨化性纤维瘤与砂粒体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总结鼻腔鼻窦砂粒体性骨化性纤维瘤(SNPOF)与鼻窦前颅底砂粒体型脑膜瘤(P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异同,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1年12月~2007年12月12例SNPOF和5例PM进行临床、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用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中的砂粒体和纤维成分,用免疫组化染色标记EMA、vimentin等在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2例SNPOF,男9例,女3例,年龄10~41岁,平均年龄18.75岁。PM5例,均为女性,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40.6岁。二者临床症状相似。CT示SNPOF呈高密度影,PM呈软组织密度影;MRI示SNPOF为T2低信号影,PM为等信号影。镜下SNPOF由砂粒体(砂粒样骨组织)和成纤维细胞、网织纤维、少量胶原纤维组成,PM由脑膜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或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大量砂粒体组成,两种疾病砂粒体的成分和结构相似,但分布不同。网状纤维染色、胶原纤维染色、McGee-Ruseell核固红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各有其特点。免疫组化染色SNPOF和PMvimentin均阳性,EMA:SNPOF11例阴性,1例阳性,PM3例阳性,2例部分区弱阳性。结论SNPOF和PM在多数情况下通过常规HE染色即可作出组织学诊断,但在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相似的情况下,应注意砂粒体的不同,正确诊断需要病理学与临床和影像学的密切结合。
- 李雪韩一丁杜江卢志达刘红刚
- 关键词:鼻腔鼻窦
- 兔眼球冷冻切片制作方法
- 在眼球疾病研究中,常需对兔眼球的整体观察。采用OCT包埋眼球进行冷冻切片恰恰满足了既不影响光敏剂在组织内的存在,又能切出完整眼球的技术要求。眼球切片后可直接用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自发荧光,效果良好。
- 韩一丁张勇张盛忠高丽琴
- 关键词:眼球疾病冷冻切片包埋剂技术标准
- 文献传递
- 鼻腔鼻窦中线癌一例
- 目的:诊断鼻腔鼻窦中线癌临床病理。方法:采用镜下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方法。结果:(鼻腔鼻窦)分化差的癌瘤,符合未分化癌。经回顾性研究,补做NUT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瘤细胞核弥漫强阳性(>80%)。采用...
- 方微韩一丁刘红刚
- 关键词: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