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海英

作品数:14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年际
  • 5篇年际变化
  • 4篇海域
  • 3篇数值模拟
  • 3篇邻近海域
  • 3篇近海
  • 3篇近海域
  • 3篇海面
  • 3篇黑潮
  • 3篇值模拟
  • 2篇中尺度
  • 2篇中尺度涡
  • 2篇台湾以东
  • 2篇环流
  • 2篇黄河
  • 2篇黄河口
  • 2篇EOF分析
  • 2篇潮波
  • 1篇大洋
  • 1篇低频变化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国电新能源技...

作者

  • 14篇陈海英
  • 7篇王永刚
  • 6篇魏泽勋
  • 6篇方国洪
  • 5篇尹宝树
  • 5篇杨德周
  • 4篇齐继峰
  • 4篇王新怡
  • 3篇冯兴如
  • 2篇乔方利
  • 2篇高秀敏
  • 2篇许灵静
  • 1篇方文东
  • 1篇郭俊建
  • 1篇张启龙
  • 1篇时云龙
  • 1篇程建婷

传媒

  • 4篇海洋科学进展
  • 3篇海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中国核学会计...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台湾以东中尺度涡对黑潮入侵东海路径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AVISO数据集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中国台湾以东中尺度涡的时空特征,通过具体的中尺度涡实例探讨了其对台湾以东黑潮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气旋式中尺度涡在春夏季节的数目要少于反气旋式中尺度涡,在秋冬季节气旋式涡旋个数则多于反气旋涡;并且台东以东区域涡旋传播存在多种路径,涡旋的存在对台湾东北部黑潮入侵东海的路径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2004年夏季台湾以东区域存在多个涡旋,相应的吕宋海峡黑潮主轴向东偏移明显,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的路径发生了显著变化。
程建婷杨德周尹宝树齐继峰陈海英冯兴如时云龙
关键词:中尺度涡黑潮
基于11年高度计资料的南海表层环流时空变化被引量:5
2006年
使用11年较高分辨率卫星高度计资料,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得到南海表层环流的空间模态及其时间演变过程.前3个模态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EOF1模态显示出南海海盆大尺度的闭合环流,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11月份和4月份;EOF2描述次海盆尺度同向双涡结构,涡旋中心分别位于吕宋岛西面和中南半岛东南外海,峰值和谷值在7-8月份和1月份;EOF3描述南海西部的中尺度涡结构,它在7-9月迅速发展为一个强的气旋涡.季节变化明显的EOF1和EOF3两个模态也受到年际变化的调节,表明南海表层环流年际变化受E1 Nino和南方涛动(ENSO)事件影响显著,特别是1997/1998年强E1 Nino事件明显改变了南海的常态环流结构.EOF分析也显示,南海西边界有一系列气旋和反气旋相间的中尺度涡,呈现季节内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
郭俊建方文东方国洪陈海英
关键词:南海环流海面高度EOF分析
南海上层海洋变异分析及海表温度统计学可预报性试验
气候变化和异常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南海作为我国最大的边缘海,位于夏季风气流上游,同时,作为热带太平洋的边缘海,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异特征。近年来,随着卫星资料的积累和产品化使得有机会...
陈海英
关键词:海表温度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文献传递
大洋Rossby波动纬向传播速度的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03年
利用1992年10月22日—2001年7月17日扣除年循环的T/P和ERS 1/ 2的卫星融合高度计资料,应用二维Radon变换方法,对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盆东部、西部的大洋Rossby波的纬向传播速度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将二者分别与经典线性理论值比较,得出洋盆西部的Rossby波普遍比洋盆东部传播要快;中纬度海域大洋Rossby波的传播速度观测值与理论值的比率小于前人结果;并且在热带及副热带海域,大洋Rossby波的传播速度的观测值要低于理论值的结论。
陈海英乔方利王永刚
关键词:ROSSBY波波速RADON变换
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潮波系统及其变迁的分析和数值研究
本研究收集了研究海区1976年版、1986年版以及2005年版海图资料及近年来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水深及岸线变化状况,得到了各时期水深及岸线数据.在此基础上,基于ROMS模式建立了渤海海域潮波数值模式...
王永刚魏泽勋陈海英王新怡
关键词:海洋学潮波系统
近10年南海平均海面的线性趋势与年际变化
利用1992年至2004年1月卫星高度计观测结果分析了南海海面高度(SSH)的线性趋势与年际变化。所用的资料集为法国空间局(CNES)卫星海洋学资料中心(AVISO)提供的网格化资料,该资料采用亚最优内插方法由TOPEX...
方国洪陈海英魏泽勋王永刚王新怡
文献传递
台湾以东黑潮的低频变化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基于AVISO(Archiving,Valid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 data)1993-2015年间的海表面绝对动力高度数据,研究了台湾以东黑潮的低频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其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台湾以东多年平均的黑潮流幅值约为136km,表层流量值约为7.75×10~4 m^2/s,对应的标准差分别为28km和2.14×10~4 m^2/s。台湾以东黑潮不仅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还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台湾以东黑潮表层流量具有1a和2.8a的显著周期。空间上,台湾东南部黑潮的年际变化幅度比东北部强烈。相关性及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台湾以东黑潮的年际变化与PTO(Philippines-Taiwan Oscillation)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TO年际震荡所导致的副热带逆流区反气旋式涡旋与气旋式涡旋的相对强度是影响台湾以东黑潮年际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
许灵静齐继峰尹宝树杨德周陈海英
关键词:黑潮年际变化中尺度涡PTO
南海海面温度与Nio/DMI指数年际变异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利用NCEP的Reynolds最优插值海面温度产品(1981年12月-2004年10月),对南海海表温度场的年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El Ni^no指数(Ni^no1+2,Ni^no3.4,Ni^no5和Ni^no6指数)以及印度洋的偶极子指数(DMI)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南海海面温度(SST)的变异与Ni^no1+2指数的变异相关性较强,南海海表温度场平均滞后Ni^no1+2指数4.77个月时,二者相关达到最大,平均为0.60;Ni^no3.4指数次之,南海海洋表层温度距平(SSTA)平均滞后Ni^no3.4指数6.67个月时,二者相关系数最大,平均为0.49。南海海表温度场对应的伴随形态进一步表明,南海随Ni^no1+2,Ni^no3.4指数出现正异常并有增暖现象,其中南海SST异常随Ni^no1+2指数变化的强度更大。并且几乎整个南海区域均超过95%的置信水平,当Ni^no1+2达到1个标准差(即异常增暖1.04℃),南海平均增暖幅度为0.16℃,越南东南外海和南海16°N以北区域SSTA增幅最大为0.20℃。表征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场的Ni^no5和Ni^no6指数对ENSO现象的响应与南海表层温度场线性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还表明,南海海表温度场的年际变化与印度洋偶极子指数(DMI)的相关性不强,相关性仅体现在南海的卡里曼丹岛西南角的局部海域。
陈海英方国洪乔方利王永刚魏泽勋王新怡
关键词:年际变化
印度尼西亚海域潮波的数值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ROMS模式构建了模拟区域为(15.52°S-7.13°N,110.39°~134.15°E)水平分辨率为2′的潮波数值模式,分别模拟了印尼海域M2、S2、K1、O1四个主要分潮。模拟结果与29个卫星高度计交叠点上的调和常数进行比较,符合较好。M2分潮的振幅均方根差为3.4cm,迟角均方根差为5.9°;S2分潮的振幅均方根差为1.7cm,迟角均方根差为6.3°;K1分潮振幅均方根差为1.1cm,迟角均方根差为5.8°;O1分潮振幅均方根差为1.2cm,迟角均方根差为4.4°。M2、S2、K1、O1分潮向量均方根差分别为3.8cm、2.4cm、1.9cm和1.3cm,模拟结果的相对偏差在10%左右。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印尼海域的潮汐特征及潮能传播规律,结果显示:爪哇海以外的印尼海域主要为不规则半日潮区;全日潮潮能主要由太平洋传入印尼海域,而半日潮潮能则是从印度洋传入印尼海域。
王永刚魏泽勋方国洪陈海英高秀敏
关键词:潮汐数值模拟潮能通量
东海与邻近海域水、热、盐通量的季节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的区域海洋数值模式对东海及邻近海域进行温、盐、流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拟合较好。结果表明:东海与邻近海域的水交换过程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从流量的角度看,台湾海峡、台湾-西表岛之间水道和西表岛-冲绳岛之间水道是外海水流入东海的3个主要水道,而冲绳岛-奄美大岛、吐噶喇海峡、大隅海峡、济州岛东部和黄东海断面是海水流出东海的水道;其年平均体积输运值分别为1.06×10~6 m^3/s、20.49×10~6 m^3/s、3.20×10~6 m^3/s、-0.92×10~6m^3/s、-20.59×10~6 m^3/s、-0.30×10~6 m^3/s、-2.37×10~6 m^3/s和-0.37×10~6 m^3/s(向内为正)。对比发现,东海与邻近海域之间各水道的体积、热量和盐量输运均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往往出现在夏季(7月或8月),最小值往往出现在冬季(1月或2月)。从7月到11月整个东海是流量净流出的过程,而从12月到翌年6月是流量净流入的过程,全年流量基本上保持平衡状态。东海终年存在向黄海的净输入,其体积、热量和盐量的年平均输运值分别为0.37×10~6 m^3/s,0.027×10^(15) W和12.7×10~6 kg/s。
齐继峰尹宝树张启龙杨德周陈海英
关键词:水交换数值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