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冬松

作品数:31 被引量:141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院校
  • 11篇教育
  • 9篇工科
  • 9篇工科院校
  • 5篇地方工科
  • 5篇地方工科院校
  • 4篇学科
  • 4篇教育模式
  • 4篇教学
  • 4篇工程教育
  • 4篇工程教育模式
  • 4篇CDIO
  • 3篇英语
  • 3篇育人
  • 3篇化工类
  • 3篇高职
  • 3篇高校
  • 2篇大学发展
  • 2篇大学英语
  • 2篇学科队伍

机构

  • 30篇吉林化工学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30篇陈冬松
  • 9篇闫广平
  • 6篇韩丽珠
  • 2篇林琨智
  • 2篇陈宇
  • 2篇庄志军
  • 1篇金艳红
  • 1篇于雪
  • 1篇张跃伟
  • 1篇蒋洪林
  • 1篇孙阳春

传媒

  • 10篇吉林化工学院...
  • 7篇化工高等教育
  • 3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安徽工业大学...
  • 2篇现代教育管理
  • 1篇广东化工
  • 1篇辽宁教育研究
  • 1篇辽宁教育行政...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广东职业技术...
  • 1篇佳木斯职业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4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方工科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与探索被引量:4
2015年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承载着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高水平基础与应用研究、培养和汇聚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本文主要针对具有地方发展特色的地方工科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管理与运行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创新平台管理与运行现状及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提出了地方工科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为其发挥重要作用奠定基础。
陈冬松
地方工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析被引量:3
2017年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与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也提到重要日程,并受到重视。对于依托母体高校办学的地方工科院校高职教育而言,探析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地方工科院校高职教育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体构成与组成要素,进而提出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的建议,为更加客观、科学、高效地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奠定基础。
韩丽珠陈冬松
地方工科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的研究与探索被引量:1
2017年
地方工科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是衡量与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地方工科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指出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价值诉求的基础上,提出地方工科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进而为客观、高效地开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供保障。
陈冬松韩丽珠
关键词:价值诉求
工科院校科技英语研究性教学研究
2015年
工科院校科技英语研究性教学是将英语实践与专业运用相结合,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将教学过程分解为课前准备、分组活动、课堂讲授、总结心得四个阶段,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协作精神、创新能力。
陈冬松
关键词:科技英语研究性教学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构建被引量:4
2020年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力支撑。笔者在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的结构设置与优化、产学研融合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的优化等四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展开了探索与研究。
于雪张跃伟陈冬松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不断优化培养方案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被引量:3
2007年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我校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不断优化,形成了融知识、能力、素质、创新为一体,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专业教育与公共教育并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共融,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强应用的"厚重宽强、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林琨智庄志军韩丽珠陈冬松
国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金融市场的发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保障,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校来说,更要研究适应金融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国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本文选择了金融市场发达的美国、日本,以及新加坡、英国等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特点以及值得我国金融专业人才教育借鉴之处。具体研究内容分为培养目标、教育制度、培养过程、课程设置等四方面。
金艳红陈冬松
关键词:教育制度课程设置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大学学科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被引量:1
2007年
学科队伍建设与大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中美比较的视角,主要从学科带头人的遴选、产生方式及学科梯队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借鉴其成功经验并找出差距,进而为提高我国学科队伍的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陈冬松闫广平庄志军
关键词:学科队伍建设
普通高等院校师生群体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2008年
推进高校师生群体素质建设,必须研究和建立完善的高校师生群体素质评价系统和机制。高校师生群体素质评价体系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由不同的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师生素质评价的有机整体。在评价过程中,要将定量、定性的评价方法相结合,以加大区别性和差异性。
林琨智韩丽珠陈冬松
化工类普通高校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研究与探索被引量:1
2014年
"卓越计划"将校企全程合作作为成功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化工类普通高校探索其合作培养的过程,对于化工卓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其发展特点与目标定位、合作的主要环节与内容及运行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校企全程合作的途径与方法,以期为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闫广平陈冬松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