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倩
-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7例头颈部Castleman病超声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总结头颈部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的超声特征,并阐明其诊断要点。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头颈部CD患者7例,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男1例,女6例),平均诊断年龄31.4岁(7~60岁)。所有病例均为透明血管型CD。超声检查显示,3例(42.9%)病变位于腮腺,4例(57.1%)位于颈部。所有病灶均表现为孤立、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块,无钙化。1例(14.3%)回声强度为显著低回声,6例(85.7%)为低回声。7例患者中,4例(57.1%)为含有线性回声分隔的异质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所有病变的血管分布均呈混合模式。结论:头颈部CD通常表现为显著低回声或低回声病变,血流模式呈现混合型。肿瘤可能以肿块内线性回声分隔为特征。
- 周辉红陈倩倩袁方孙晶晶田臻熊屏
- 关键词:CASTLEMAN病头颈部超声特征
- 应用高频彩超进行股前外侧穿支血管的术前定位与选择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术前根据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结果选择合适穿支血管的依据,用于指导皮瓣制备。方法 :2013年3月—12月,对52例共102侧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术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双下肢股前外侧穿支血管,了解穿支数目、来源、走行、位置、管径及血流动力学等信息,选择血供良好的区域作为皮瓣供区,指导皮瓣设计与制备,并与术中实时情况对比,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选择合适股前外侧穿支血管的依据。采用SAS 9.2软件包比较术前和术中检测结果有无显著差异。结果:52例患者术前共定位出208支穿支,最终27例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术前超声检测穿支血管的各项指标与术中实时情况对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精确地定位和选择股前外侧皮瓣的穿支血管。其选择依据为:1穿支血管管径大小为首要考虑指标;2优先考虑行程较短、易解剖的肌间隔或半肌间隔穿支;3选择流速快、阻力指数小的穿支;4穿支血管蒂长度满足修复重建的需求。
- 黄健沈毅陆林国黄冠兰周辉红陈倩倩李军孙坚
- 关键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术前计划
- 脑梗死患者体内颈动脉斑块情况与凝血指标表达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体内颈动脉斑块情况与凝血指标表达。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斑块检出率和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凝血指标表达水平;比较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两组斑块检出率和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厚于对照组受试者,凝血指标Fib和D-D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狭窄的观察组患者Fib和D-D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内凝血指标Fib和D-D表达水平升高,且重度狭窄程度的脑梗死患者Fib和D-D表达水平最高,这为临床对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提供了一定新的思路。
- 丁洁颖孙洪陈倩倩邢彤
-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D-二聚体
- 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和恶性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对比
- 目的:评价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和恶性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3例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和8例恶性多形性腺瘤的术前CT表现。统计方法采用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
- 陈倩倩王平仲余强
- 关键词: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
- 文献传递
- 19例腮腺腺泡细胞癌的MRI影像表现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总结腮腺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AciCC)的 MRI 特征,探讨 MR 功能成像的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 269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面部 AciCC 的临床资料。 其中,19 例腮腺 AciCC 行术前 MRI 检查(1 例平扫,18 例增强),17 例行 DWI 扫描, 15 例行 DCE 扫描。 回顾分析 19 例患者的 MRI 表现,分析病灶大小、部位、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强化方式及功能成像特点。 采用 SPSS 25.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69 例颌面部 AciCC 中,男108 例,女 161 例,男∶女=1∶1.49。 年龄 4~89 岁,平均年龄(45.95±17.33)岁。84.4%(227/269)的发病部位位于腮腺。MRI表现为 78.9%(15/19)病变边界清晰,57.9%(11/19)呈圆形或椭圆形,36.8%(7/19)呈分叶状结节。 1 例病变形态不规则,且侵犯外周。 病灶最大径 6~56 mm,平均(24.8±15.3) mm。 内部结构为 57.9%(11/19)呈囊实性,42.1%(8/19)呈实性,31.6%(6/19)有出血。 T2 加权像 52.6%(10/19)可见包膜结构,15.8%(3/19)内部见低信号分隔;38.9%(7/18)强化均匀,61.1%(11/18)强化不均匀。 功能成像显示肿瘤平均 ADC 值为(1.026±0.194)×10;mm;/s(n=17),86.7%(13/15)TIC 为Ⅱ型。 结论:绝大部分颌面部 AciCC 位于腮腺。 常规 MRI 显示,AciCC 形态学上与良性肿瘤较难鉴别。 功能成像 ADC 值较良性肿瘤低,TIC 曲线类型多为Ⅱ型。 将形态学与功能成像相结合,可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 肖华陶晓峰朱文静陈倩倩
- 关键词:腮腺腺泡细胞癌磁共振成像功能成像
- 12例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影像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总结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arthin-like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WT-MEC)的超声、CT和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WT-MEC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超声、CT、MRI资料,回顾性总结其具体特征。结果:12例WT-MEC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2.7±16)岁。7例行超声检查,6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所有肿瘤均表现为腮腺内单发肿块。91.7%(11/12)的病灶(91.7%)边界清晰,83.3%(10/12)的病灶呈囊实性肿块。在超声上,71.4%(5/7)的病变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85.7%(6/7)血流不丰富、85.7%(6/7)后方回声增强。在CT上,所有病变(6/6,100%)呈软组织密度肿块,不均匀强化(5/6,83.3%)。在MRI上,肿瘤在平扫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T1WI呈不均匀强化。结论:WT-MEC多表现为单发、边界清晰、无钙化的囊实性肿块。肿瘤内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部分是其影像学特征。
- 陈倩倩余强孙晶晶熊屏
- 关键词:腮腺CT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