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丽娟

作品数:134 被引量:315H指数:10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7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2篇水稻
  • 37篇杂交
  • 32篇基因
  • 31篇粳稻
  • 25篇不育
  • 21篇杂交粳稻
  • 16篇滇型
  • 15篇杂草
  • 15篇杂草稻
  • 15篇不育系
  • 12篇滇型杂交粳稻
  • 12篇籼粳
  • 11篇选育
  • 11篇育种
  • 11篇种子
  • 11篇克隆
  • 9篇杂交水稻
  • 9篇杂种
  • 9篇种质
  • 8篇栽培

机构

  • 134篇云南农业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云南禾朴农业...
  • 1篇安阳工学院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昆明学院
  • 1篇西昌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云南省热带作...
  • 1篇云南西双版纳
  • 1篇韩国岭南大学

作者

  • 134篇陈丽娟
  • 53篇谭学林
  • 50篇李东宣
  • 40篇朱骞
  • 37篇文建成
  • 36篇李娟
  • 33篇金寿林
  • 33篇谭亚玲
  • 31篇黄大军
  • 25篇张忠林
  • 23篇洪汝科
  • 22篇许红云
  • 20篇张小玲
  • 17篇李伟
  • 16篇熊海波
  • 12篇李成云
  • 11篇王樨
  • 10篇朱有勇
  • 10篇甘树仙
  • 9篇张树华

传媒

  • 40篇分子植物育种
  • 9篇杂交水稻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种子
  • 3篇杂草科学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中国稻米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2012作物...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中国种业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世界农业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1篇2020
  • 9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0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雌性核不育恢复系‘云岭319F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2022年
为了获得杂交稻种子生产中理想的亲本材料,本研究以水稻雌性核不育突变体材料‘G39’为雌性核不育基因fst的供体材料,通过常规杂交选育结合水稻雌性核不育基因FST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获得了雌性败育率为100%的雌性核不育恢复系‘云岭319FS’,并获得了一种快速、准确、高效选育获得优良水稻雌性核不育恢复系的选育方法。通过对‘云岭319FS’的株高、穗长、单穗粒数、单株穗数、花粉可育率和结实率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云岭319FS’植株整体表现良好,花粉可育率高,雌性败育完全且稳定,天然自交和异交结实率为0。本研究选育获得的雌性核不育恢复系‘云岭319FS’可与雄性不育系自由组配,提高水稻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李伟朱骞郭效琼罗樊吴文彬余卫霖李仕川罗迪王天杰王镜博陈丽娟李东宣
关键词:选育
高异交结实率粳稻三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异交结实率粳稻三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属于作物育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一)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时动态记录和具有优良花时性状的不育系的选育,(二)对选育的具有优良花时性状的不育系进行繁殖和制种的异交结实调...
文建成黄大军谭学林徐津金寿林洪汝科谭亚玲张忠林李向东许红云李娟陈丽娟李伟华顾晓明师佳
文献传递
水稻雌性核不育系SNP指纹图谱及抗逆相关差异位点检测被引量:1
2023年
本研究以育成的‘云岭’系列水稻雌性核不育系为材料,利用水稻56K SNP芯片,构建水稻雌性核不育系SNP分子指纹数据库,同时检测分析其抗逆相关差异位点。结果表明,56K水稻SNP芯片共筛选出32727个标记位点,并利用12475个多态性SNP位点的物理位置构建了分子指纹图谱。籼粳组分分析发现10个雌性核不育系的粳型组分比例均大于籼型组分比例,‘云岭301FS’~‘云岭305FS’的籼型组分明显小于‘云岭306FS’~‘云岭310FS’,且籼粳位点差异明显。水稻雌性核不育系的抗逆相关基因主要有8种类型,共有41个基因,包含160个位点,表明供试的水稻雌性核不育系拥有良好的抵抗相应逆境的分子基础。通过比对参考基因组,发现一些基因的CDS区碱基发生不同程度的转换、颠换,其中有6个位点的改变导致了同义突变,13个位点的改变导致了错义突变,这可能导致多肽链原有功能的改变,最终影响水稻抵抗逆境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将为雌性核不育系的分子鉴定及其优良抗逆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余卫霖吴文彬朱骞李娟李伟郭效琼李仕川王天杰罗迪王镜博陈丽娟李东宣
关键词:水稻SNP抗逆基因
栽培稻及其近缘野生种间杂交揭示杂草稻的起源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水稻种间、亚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在套袋隔离和自然授粉两种条件下,对其杂交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类型及杂交后代群体中杂草稻发生频率、类型及主要特征以及杂草稻的发生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直接验证和重演杂草稻起源的主要路径。杂草稻的主要特征为:颖壳褐色或金色,种皮红色,散穗、易落粒,中长芒或无芒。结果表明,如果以近缘野生种为亲本,在其F2群体中比较容易发生类似杂草稻的单株;杂交组合中杂草稻出现频率的大小依次为:杂草稻或野生稻/粳稻(44.16%)>杂草稻或野生稻/籼稻(27.84%)>籼稻/粳稻(3.30%)>籼稻/籼稻(1.41%)>粳稻/粳稻(0)。这一结果显示杂交亲本间遗传差异越大,在后代中出现杂草稻类型植株的频率就越高。套袋条件下,后代中杂草稻出现的频率为10.70%,而不套袋情况下为4.90%。
许红云熊海波朱骞石瑜敏王威豪刘百龙徐家星文建成李东宣陈丽娟
关键词:杂草稻野生稻籼稻粳稻
水稻雌性不育基因FST分子鉴定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雌性不育基因FST分子鉴定的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育种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取水稻总DNA,用特异性引物Gf1、Gr1、Jf1及Jr1进行PCR反应;加入3μl的loading buffer混匀...
李东宣陈丽娟李成云李娟甘树仙谭亚玲刘永胜徐学洙朱有勇
文献传递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46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滇杂46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利用育性稳定的合系42-7 A不育系与强恢复系南46组配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型紧凑,剑叶挺直,耐倒伏;生育期和株高适中,全生育期174 d,熟相好;蒸煮品质好,食味佳、冷饭不回生;田间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强;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明显,产量高;适应性和适应范围广。于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1007)。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许红云徐津谭学林王樨金寿林黄大军谭亚玲张忠林洪汝科文建成陈丽娟
关键词:滇型杂交粳稻选育
不同来源水稻种质资源香味基因badh2位点的鉴定被引量:19
2015年
发掘和利用香稻基因资源是开展优质香稻品质改良的首要条件。本研究利用水稻香味功能基因分子标记,结合传统的味觉和嗅觉鉴定法,分析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323份水稻种质的香味性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谷粒咀嚼品尝是快速、准确鉴定水稻香味性状的优选策略;香味基因badh2位点频率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籼稻中达到68.2%以上,在美国、俄罗斯和意大利的粳稻中较低,在云南、缅甸、老挝和尼泊尔的普通野生稻中没发现;在发现的具香味性状的86份种质中,极大部分种质的香味性状受badh2等位基因控制,但有6份的香味性状可能不受badh2等位基因控制。这些香稻基因资源将是下一步开展稻米香味遗传分析以及香米品种改良的重要基础。
张江丽李苏洁李娟普世皇普玉娇张亮谭亚玲陈丽娟谭学林金寿林文建成
关键词:香稻香味基因
水稻葡聚糖内切酶新基因OsGLU16的克隆及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β-1,4-葡聚糖内切酶(endo-β-1,4-glucanase,EGase)在植物的组织生长、开花、果实成熟、器官脱落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一个新的水稻β-1,4-葡聚糖内切酶家族基因Os GLU16。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位于水稻第8号染色体,c DNA全长1 827 bp,包含一个1 57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23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Os GLU16基因编码的蛋白在第54~第516个氨基酸残基区域具有高度保守的GH9催化结构域。本研究成功构建了Os GLU16基因过表达载体p Ca MV35S-Os GLU16-EGFP,并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植株表型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株系表现为株高和穗长显著下降。本研究初步探明了Os GLU16基因过表达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表型特征,这为进一步丰富β-1,4-葡聚糖内切酶基因家族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朱骞罗樊张小玲张慧鑫汪琨璧付亚雄刘思琪陈丽娟李东宣
关键词:水稻克隆过表达
一种水稻雌性核不育恢复系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雌性核不育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属于农业和生物技术领域。为了获得杂交稻种子生产中理想的花粉供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获得雌性败育率100%的雌性核不育恢复系的选育方法。通过选用不同遗传背景水稻品种(系)与雌性...
李伟朱骞郭效琼罗樊吴文彬余卫霖陈丽娟李东宣
文献传递
黄河流域豫北粳稻区杂草稻特性及其发生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杂草稻泛指生长在稻田及其周边被视为杂草的稻株,在国内外不同生态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有关中国河南省豫北地区杂草稻特性及其发生状况鲜有报道。本研究以河南省黄河流域豫北粳稻区采集到的56份杂草稻为试验材料,考察其生物学特征特性;利用RID14引物鉴定红色果皮Rc位点基因型并与表型比对;同时通过34对In Del分子标记检测籼粳分化,分析了该区域杂草稻的特性、遗传分化及其可能发生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豫北粳稻区杂草稻大部分为淡黄色和黄褐色斑点的颖壳、多数无芒和红色果皮、易落粒、千粒重低,株高、分蘖、穗粒数与栽培品种有明显差异;(2)杂草稻果皮颜色的表型多样,89.29%为红色或者褐色(由浅至深)、10.71%为白色,其基因型与表型鉴定结果高度一致,红色果皮杂草稻在Rc位点均无14 bp缺失;(3)InDel标记和籼粳分化分析表明:56份杂草稻中有44份是典型籼型杂草稻、5份为籼型杂草稻、3份为偏籼型杂草稻、4份为中间型杂草稻,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小;通过聚类分析,56份杂草稻中的92.86%的属于籼型杂草稻,7.14%属于中间型杂草稻,与当地粳型栽培稻有着较远的亲缘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推断,黄河流域豫北粳稻区杂草稻的发生,可能主要经由曾经种植过的籼粳栽培品种杂交而产生,或者是种植的杂交品种收获后落粒的后代去驯化而产生。本研究为黄河流域豫北地区杂草稻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熊海波白怀瑾董陈文华李娟文建成许红云朱骞张小玲张慧鑫汪琨璧刘思琪付亚雄郭效琼Sadia Nadir李东宣陈丽娟
关键词:杂草稻籼粳分化INDEL标记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