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树突
  • 2篇细胞
  • 2篇肠癌
  • 1篇凋亡
  • 1篇凋亡细胞
  • 1篇术后
  • 1篇树突细胞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树突状细胞治...
  • 1篇热休克
  • 1篇肿瘤
  • 1篇自体
  • 1篇细胞因子
  • 1篇细胞因子类
  • 1篇细胞治疗
  • 1篇疗法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疗法
  • 1篇结肠

机构

  • 2篇无锡市第三人...

作者

  • 2篇陆晓
  • 2篇许炳华
  • 2篇鲍传庆
  • 2篇张淳
  • 1篇文洽先
  • 1篇金成
  • 1篇吕国强
  • 1篇徐建敏
  • 1篇沈晓明

传媒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结肠癌术后联合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评价结肠癌术后联合树突状细胞(DC)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接受结肠癌D3根治术并进行一次化疗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在化疗后不进行DC免疫治疗;一组在术中采集新鲜肿瘤组织样本,并在化疗后进行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免疫治疗.采集自体外周血,诱导制备自体肿瘤抗原负载的DC,进行4次免疫注射为1个疗程,前2次每周进行注射,后2次隔周进行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同时对治疗组进行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检测及随访,观察患者的免疫应答与临床疗效.结果 制备获得成熟DC(mDC),细胞活率〉95%,CD11c^+CD14-细胞平均为90.24%±2.73%,CD11c^+ HLA-DR^+细胞平均为83.58%4±1.36%,CD80^+细胞平均为87.92%±4.41%,CD83^+细胞平均为62.48%±4.45%,CD86^+细胞平均为97.72%±3.86%.治疗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尤以IFN-γ升高最为明显(P〈0.01).15例进行DTH检测的患者中有8例呈阳性,经过6~36个月随访,治疗组有1例患者复发,常规治疗组有1例复发,1例死亡.两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期分别是22个月和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DC治疗组中DTH阳性的患者无1例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结肠癌术后联合DC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张淳吕国强徐建敏鲍传庆许炳华文洽先陆晓
关键词:结肠肿瘤树突细胞免疫疗法细胞因子类
自体热休克凋亡细胞负载树突状细胞治疗大肠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自体热休克凋亡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手术切除的14例大肠癌新鲜组织获得单细胞悬液,热休克处理后用桦脂酸诱导其凋亡制备成细胞抗原;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经GM-CSF与IL-4体外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负载细胞抗原后制备成DC肿瘤疫苗;对14例大肠癌患者进行4个疗程的DC免疫治疗,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敏感程度、生存质量、生存时间、癌胚抗原等临床指标。结果:DC治疗大肠癌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5例患者的DTH检测阳性;14例患者的平均CEA水平由治疗前的99.5ng/ml降至治疗后的71.4ng/ml(P<0.05);治疗后血清中IL-2、IL-12及IFN-γ浓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生存1年,其中1例患者出现了短暂的后腹膜淋巴结缩小,持续3个月,第2年由于肿瘤的进展生存率下降,由80%降至20%;患者的KPS评分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改善(P<0.05)。结论:自体热休克凋亡细胞负载的DC治疗大肠癌在临床治疗中具较高安全性,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临床观察显示患者近期临床效果明显;为大肠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金成鲍传庆许炳华沈晓明张淳陆晓
关键词:大肠癌树突状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