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家蓉
- 作品数:69 被引量:273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组织多普勒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儿的左室纵轴收缩功能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慢性心衰患儿左心室纵轴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22例正常儿童和25例慢性心衰患儿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各取样点收缩期的峰值速度(Vs)及峰值位移(Ds)。结果:①慢性心衰患儿的Vs、Ds显著减低。②治疗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患儿各节段的Vs、Ds显著改善。③瓣环的平均Vs和Ds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相关性最好。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可定量评价慢性心衰患儿的左心纵轴收缩功能,可更加全面、敏感的评价收缩功能。
- 李磊钟家蓉田杰白永虹计晓娟
- 关键词: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组织追踪成像慢性心力衰竭纵向收缩功能
- 组织同步化成像评价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左心室同步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组织同步化成像(TSI)评价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左心室心肌收缩和舒张运动的同步性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5月至2008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住EFE患儿16例,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采用TSI测量左心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收缩达峰时间(TS),舒张早期达峰时间(TE)。计算12节段TS和TE的标准差(TS-SD和TE-SD),评价左心室收缩舒张同步性。对照组为同期整形外科和骨外科住院患儿20例。结果(1)EFE组治疗前TS-SD高于对照组及EFE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EFE组TE-S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TE-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EFE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好转。结论EFE患儿左心室存在以收缩不同步为主的失同步化运动,TSI检测可无创、快速定量评价左心室同步性。
- 李磊钟家蓉白永虹计晓娟汪娅
- 关键词:儿童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 儿童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了解儿童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 (VPC)的昼夜变化及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关系及预后。方法 :对 4 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VPC患儿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植物神经功能、频谱心电图及心室晚电位等检查 ,并定期随访心电图等。结果 :①动态心电图 :4 0例VPC中 ,日间型 11例 (2 7.5 % ) ,夜间型 8例 (2 0 .0 % ) ,混合型 2 1例 (5 2 .5 % )。②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结果 :11例日间型VPC中 8例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8例夜间型均有迷走神经功能亢进 ,2 1例混合型中 3例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2例迷走神经功能亢进。③随访无一例有晕厥或死亡。结论 :儿童无器质性心脏病VPC部分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衡有关 ,VPC呈昼夜变化 ,日间型多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夜间型多为迷走神经功能亢进 ,心电图多数为单源VPC ,少数为复杂VPC 。
- 钟家蓉吴留青余更生田杰钱永如
- 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心电描记术自主神经儿童
- 再次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川崎病的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再次应用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无反应川崎病(KD)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初次丙球无反应并接受再次丙球治疗的KD患儿,分为再次丙球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对2组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KD患儿进入分析,再次丙球有反应组占75.3%(61/81),无反应组占24.7%(20/81)。两组性别、年龄、初次丙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2次丙球使用间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初次丙球使用前,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血常规(WBC、PLT、Hb、N)、CRP、肝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再次丙球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次丙球治疗前与初次应用丙球前,血常规和CRP指标差值再次丙球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丙球使用前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不能预测初次丙球无反应KD再次应用丙球是否有效,初次应用丙球后的临床表现及血常规、CRP指标对再次应用丙球是否有效亦无提示作用。
- 白雪艳张静钟家蓉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单 )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ELISA方法检测EB病毒 (EBV)、巨细胞病毒 (CMV)、疱疹病毒 (HHV)等IgM和PCR检测EBV -DNA均阴性 ,而MP -IgM和PCR检测MP -DNA均阳性的 5例传单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肿大 ,脾肿大 2例 ,咳嗽5例 ,鼻塞、眼睑浮肿 2例 ,腮腺肿大、皮疹 1例 ,肺部炎症、心肌损害 2例。 4例仅用阿奇霉素 ,1例仅用红霉素治疗 2周痊愈。结论 :MP感染可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特征主要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 ,阿奇霉素及红霉素治疗效果好。
- 钟家蓉王燕周勤田杰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不完全川崎病136例被引量:25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不完全KD 136例及典型KD 4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不完全KD(18.4%)明显高于典型KD(11%)。结论不完全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廖静田杰白永虹吕铁伟刘晓燕钟家蓉钱永如陈沅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儿童
- 脑型利钠肽评估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及心室重构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血清脑型利钠肽(BNP)用于评估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心室重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40例合并ADHF的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心功能(改良ROSS评分)、血清BNP、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等资料。回顾性分析BNP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与改良ROSS评分、LVEF、LVEDd、IVSD等相应指标的相关性。结果:BNP、改良ROSS评分、LVEF等在ADHF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HF治疗前BNP与改良ROSS评分呈正相关(R=0.975,P<0.01),与LVEF及IVSD呈负相关(P<0.05),与LVEDd相关性较弱(R=0.349,P<0.05)。ADHF治疗后BNP与改良ROSS评分仍然呈正相关(R=0.91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35,P<0.01),但BNP与LVEDd、IVSD等心室重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儿童扩张型心肌病血清BNP水平与ADHF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BNP水平结合改良ROSS评分和LVEF评价ADHF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价值,而BNP水平评估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心室重构的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究。
- 王丹钟家蓉张静
- 关键词: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脑型利钠肽心室重构
- 儿童房性心动过速药物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儿童房性心动过速的药物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5-2016年收治的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109例房性心动过速患儿临床资料,分为器质性心脏病组(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及无器质性心脏病组,回顾性分析不同疾病组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和随访情况。结果:109例患儿中男62例,女47例,发病年龄0~13.4岁。心肌炎组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总有效率最高,无器质性心脏病组以洋地黄治疗的总有效率最高。先天性心脏病组、心肌病组的各药物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儿47例,随访时间10~73(32.4±15.3)个月,心肌炎组、无器质性心脏病组的总有效率较高,<3岁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3岁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药物疗效欠佳的房性心动过速患儿行射频消融术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房性心动过速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应用洋地黄的疗效较好,心肌炎患儿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的疗效较好;绝大部分房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最终预后良好,其中以心肌炎、无器质性心脏病及小年龄组患儿更佳;药物疗效不佳者建议行射频消融术。
- 陈思钟家蓉
-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儿童药物疗效预后
-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的免疫机制被引量:4
- 2006年
- 免疫系统,尤其是T细胞和B细胞共同参与的自身免疫机制,在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向扩张性心肌病的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胞因子在影响和调节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诱导产生的NO也参与了心肌炎的发病。病毒感染后机体通过调控靶细胞凋亡而影响病毒与宿主间的生存平衡,为病毒性心肌炎提供了仅次于病毒持续复制和免疫细胞介导的损伤之外的第三种致病途径。
- 丁乐钟家蓉杨锡强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细胞免疫自身免疫细胞因子
-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脑型利钠肽水平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 丁润欣钟家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