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敬琳
- 作品数:101 被引量:609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周围动脉疾患合并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周围动脉疾患合并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13例患者均施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胸或腹主动脉造影。 18支周围动脉疾患中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术(PTA) 11支 ,支架置入术 5支 ,溶栓术 2支。结果 血管造影发现肾动脉狭窄 3例 (4支 ) ,髂动脉狭窄6例 (7支 ) ,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右锁骨下动脉伴双肾动脉狭窄、左锁骨下动脉狭窄伴左髂动脉阻塞、左股动脉阻塞各 1例。合并冠心病左主干伴 3支病变 2例 ,3支病变 9例 ,2支病变和单支病变各1例。技术成功 17支 ,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 11支 ,支架置入术 5支 ,溶栓术 1支。临床治愈 改善12例。除 1例冠状动脉造影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外 ,余无心脏并发症及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介入治疗合并冠心病的周围动脉疾患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 蒋世良黄连军赵世华徐仲英郑宏金敬琳谢若兰戴汝平
- 关键词:周围动脉疾病冠心病介入疗法介入放射学
-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被引量:79
- 1999年
- 目的 评价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arteriosus,PDA) 的初步疗效。方法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PDA共26 例。结果 全组26 例封堵器均放置成功。造影示分流完全消失16 例(61 %) ,微量残余分流8 例(31% ) ,少量残余分流2 例(8% )。术后24~48 小时多普勒超声示分流完全消失24 例(92% ),微量残余分流2 例(8% ) 。1 例封堵术后17 小时发生溶血,54 小时后行外科PDA缝合术。结论 应用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 蒋世良戴汝平赵世华张戈军黄连军曾筝凌坚金敬琳谢若兰郑宏张岩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封堵器
- 应用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肺动静脉畸形一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患儿女性。6岁,闪“发现有肺动静脉畸形2年”入院。2年前患“手足13病”,治愈后于当地医院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肺部阴影(图1),治疗后未好转,后就诊于多家医院,行肺部CT增强扫描(图2),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有肺动静脉畸肜”,为行介入治疗在我院住院。
- 杨秀丽宋会军禹纪红金敬琳蒋世良
- 关键词:肺动静脉畸形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CT增强扫描
- 介入疗法成功取出34mm脱落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一例
- 本文介绍一介入治疗经过:局麻下穿刺右股静脉,送人5F端侧孔导管行右心导管检查,测上、下腔静脉压力不高,轻度肺动脉高压,术中TTE示房缺直径约为27mm。选用直径34mm国产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术中超声示封堵完全,无残余...
- 金敬琳黄连军徐仲英赵世华蒋世良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器脱落介入疗法心脏超声
- 小儿左心导管术后股动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
- 目的与方法应用尿激酶,采用经外周静脉途径及经对侧股动脉插管途径,对左心导管检查术后并发股动脉血栓形成的患儿进行溶栓治疗。给药方案;肝素100U/kg;尿激酶30 000~100 000U冲击剂量后,
- 闫朝武赵世华蒋世良徐仲英黄连军凌坚张戈军金敬琳
- 关键词:股动脉血栓心导管术溶栓治疗
-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临床应用30年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分析总结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单中心临床应用30年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 1986年4月至2016年4月阜外医院共完成1229例PBPV,对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655例患者进行了6个月及以上的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0.5~11.5年,平均(2.6±1.3)年,主要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以复查超声心动图为主)。结果 1229例患者术后即刻导管测量的跨瓣压差(PG)由术前(74.40±29.64)mmHg下降至(25.05±8.62)mmHg,下降明显(P<0.001),最后1次随访时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平均PG维持在(21.91±17.22)mm Hg。PBPV成功率达到98.5%(1211/1229),发生术中及围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0.2%),其他严重并发症(包括三尖瓣腱索断裂、肺动脉瓣重度反流)发生率为0.4%(5/1229)。超声心动图随访中3.1%(20/655)肺动脉瓣反流程度较术后24 h有所增加,再狭窄发生率为1.1%(7/655)。结论 30年的临床应用经验表明PBPV作为一种主要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技术,其总体近、中、远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一项瓣膜病微创治疗时代的主流技术继续应用于临床。
- 耿文磊胡海波蒋世良徐仲英张戈军郑宏赵世华金敬琳李世国吕建华徐亮刘琼万俊义潘湘斌
-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成形术
- 应用Amplatzer血管塞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及初步疗效评价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应用 Amplatzer 血管塞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共11例,年龄4.0~17.0(10.09±5.17)岁,体重15~63(35.05±16.20)kg。PDA 长度为8.4~20.9(14.09±3.50)mm,最狭窄处均位于肺动脉侧,直径为1.0~2.0(1.48±0.35)mm;经导管置入 Amplatzer 血管塞封堵PDA。封堵后5~10 min 行胸主动脉造影评价疗效,术后24 h、1个月、3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再通。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任何并发症。术后10 min 胸主动脉造影示11例动脉导管均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5例完成1年随访,PDA 完全闭合,未见再通。结论:应用 Amplatzer 血管寨封堵类似于长管状的 PDA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技术成功率高,即刻效果好,近、中远期随访疗效可靠。
- 张戈军蒋世良凌坚赵世华黄连军徐仲英金敬琳吕建华吴文辉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
- 经皮介入术后封堵器腰部直径作为房间隔缺损大小参考标准的有效性:胸部平片与CT测量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将介入治疗术后封堵器腰部直径的胸部平片测量作为房间隔缺损大小参考标准的价值。方法研究37例房间隔缺损(ASD)后下缘短缺(<3 mm)并成功实施介入封堵手术的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均于术后第二日复查胸部平片及CT。胸部X线检查拍摄后前位(PA)、左侧位(LL)及左前斜位(LAO)胸片,在LL及LAO胸片上测量封堵器的腰部直径(CR-PODll,CR-PODlao),并评断出显示封堵器双盘平行的较佳投照体位。CT检查采用冠状动脉扫描模式,将患者冠状动脉CTA资料进行三维容积重建,在收缩期时相及舒张期时相分别测量横断面直径a(CT-PODsa,CT-PODda)与矢状面直径b(CT-PODsb,CT-PODdb)。将上述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并拟合回归方程。结果胸部平片CR-PODll与CR-PODlao测量值之差为1.61 mm,有显著性差异(t=7.88,P<0.05);对二者胸片呈现双盘平行的占比行Fisher精确检验,无显著性差别(t=0.642,P=0.321)。CT-PODsa分别与CT-PODsb及CT-PODda测量结果相比,差值分别为-0.02mm及-0.10mm,均无显著性差异(t=-0.11,P=0.91;t=-0.73,P=0.47)。CR-PODll及CR-PODlao分别与CT-PODda相比,平均差值分别为3.23 mm及1.62 mm,均有显著性差异(t=12.57,P<0.001;t=6.62,P<0.001);且二者与CT-PODda均有极强且接近的相关性(R=0.95,P<0.001),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CR-PODll=1.04X+1.7及YCR-PODlao=0.97X+2.5。结论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封堵器腰部直径的X测量与CTA测量有极好的相关性,差别微小,可以在临床研究中作为估测缺损大小的参考标准。
- 张浩顾立君宋会军张维明刘琼金敬琳韩磊李炯佾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胸部平片封堵器金标准
-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磨蚀事件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分析总结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发生心脏磨蚀的情况,探讨这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阜外医院接受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6903例患者,总结术后发生心脏磨蚀病例的基本情况,包括心脏磨蚀发生的时间、类型、处理方法、最终临床转归等情况。结果共有9例患者术后发生心脏磨蚀事件,发生率为0.13%;包括急性心脏压塞2例,主动脉-右心房瘘2例(1例伴溶血),二尖瓣前叶穿孔3例(其中1例伴溶血),少-中量心包积液2例。发生心脏磨蚀事件的时间从术后1天至半年不等。9例发生心脏磨蚀事件的患者中无1例死亡发生,2例急性心脏压塞患者均行急诊心包引流术后好转,1例主动脉-右心房瘘行经导管瘘口封堵术成功,1例主动脉-右心房瘘行外科取伞后房间隔及瘘口修补术成功,1例二尖瓣前叶穿孔伴溶血的患者行外科瓣膜修补术+外科取伞后房间隔修补术成功,其余4例患者均无明显症状,目前仍在随访观察中。结论心脏磨蚀是目前经导管置入镍钛合金材质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严重晚发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但危害比较大,部分病例可能与封堵器选择过大和不当有关,也有部分病例原因不甚明了。术后严格随访、及早发现和处理是临床应对的关键。
- 胡海波蒋世良徐仲英张戈军宋会军金敬琳李世国吕建华刘琼徐亮万俊义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心脏压塞
-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介入封堵术后左心功能不全
- 2023年
- 目的评估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AH)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左心功能变化,并分析术后左心功能不全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4年11月41例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术的成人PDA合并重度PAH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力≥50 mmHg伴肺血管阻力指数≤8 WU·m^(2)),并对术后左心功能变化进行随访观察。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左心功能不全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本组41例患者术前PDA平均直径为(8.9±2.9)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63.3±9.3)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0.2±7.9)%。右心导管检查提示肺动脉平均压力为(65.3±11.2)mmHg,肺血管阻力指数为(4.7±1.9)WU·m^(2),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为2.5(1.8,3.2)。封堵后肺动脉平均压力降至(27.2±6.2)mmHg(P<0.01)。本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1,24)个月,随访过程中12例(29.3%)患者出现左心功能不全,其中9例(75.0%)患者左心功能恢复。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是成人PDA合并重度PAH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左心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因子[比值比(OR)=1.299,95%置信区间(95%CI):1.069~1.579,P=0.009]。结论成人PDA合并重度PAH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近1/3的患者出现左心功能不全,其中多数患者能够恢复正常。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是术后左心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指标。
- 平措云旦谢国政柳昂李世国金敬琳宋会军郑宏闫朝武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左心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