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韶梅

作品数:39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慢性
  • 13篇阻塞性
  • 13篇慢性阻塞性
  • 12篇阻塞性肺疾病
  • 12篇慢性阻塞性肺...
  • 12篇疾病
  • 12篇肺疾病
  • 10篇细胞
  • 8篇红霉素
  • 7篇支气管
  • 7篇支气管炎
  • 7篇气管炎
  • 7篇气肿
  • 7篇慢性支气管炎
  • 7篇肺气肿
  • 5篇急性加重
  • 4篇炎症
  • 4篇罗红霉素
  • 4篇免疫
  • 4篇老年

机构

  • 36篇江西省人民医...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2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9篇郭韶梅
  • 15篇王红鸾
  • 14篇喻杰
  • 10篇蔡金莲
  • 10篇汪俊
  • 9篇王爱平
  • 8篇章婷
  • 7篇付强
  • 7篇方晓琳
  • 7篇钟小宁
  • 6篇夏莺
  • 3篇李秋根
  • 2篇蔡得汉
  • 2篇殷然
  • 1篇彭景添
  • 1篇柯雪蕾
  • 1篇董谢平
  • 1篇付旸
  • 1篇吴晓琴
  • 1篇袁中平

传媒

  • 9篇江西医药
  • 3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实用中西医结...
  • 2篇中国老年保健...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亚太呼吸病学...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呼...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大鼠肺血管炎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8
2006年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CB)与肺气肿大鼠模型肺腺泡内动脉炎症反应特点及红霉素(EM)的干预作用。方法18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CB与肺气肿组(B组)及EM治疗组(C组),每组6只。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及烟熏法制作CB与肺气肿动物模型。8周后对大鼠肺脏进行病理学及形态学检测。结果(1)肺腺泡内动脉炎症反应表明,A组外膜面积炎性细胞总数为(33±6)个/mm2,B组为(158±68)个/mm2,C组为(54±7)个/mm2;A、B两组间及B、C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6、9.2,P均<0.01);(2)肺腺泡内动脉病理图像分析显示,A组内膜面积/血管总面积为(21±4)%,B组为(37±3)%,C组为(30±1)%,B、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7、9.4,P均<0.01);(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腺泡内肌型动脉(MA)外膜炎性细胞总数与血管内膜厚度呈正相关(r=0.662,P<0.01)。结论CB组大鼠MA、非肌型动脉(NMA)和部分肌型动脉(PMA)存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该炎症反应在肺血管重塑中起重要作用。EM对CB大鼠肺血管炎症及其重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钟小宁郭韶梅
关键词:肺气肿血管炎红霉素
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大鼠肺血管炎症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CB)与肺气肿大鼠模型肺腺泡内动脉炎症反应特点及红霉素(EM)的干预作用. 方法:18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CB与肺气肿组(B组)及红霉素(EM)...
钟小宁郭韶梅
关键词:支气管炎肺气肿血管炎症
文献传递
江西省中老年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中老年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昌市和赣州市抽取5 874名≥40岁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查。结果江西省5 874名中老年居民中,患COPD者624例,COPD患病率为10.6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农村地区、吸烟、吸烟指数≥401、被动吸烟、有烹饪史、有职业接触粉尘史、近10年的烹饪材料为液化气、煤炭和柴草是江西省中老年居民COPD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中部及北部区域、厨房通风和有抽油烟机是江西省中老年居民COPD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江西省中老年居民COPD患病率较高,性别、年龄、区域、地区、吸烟情况、吸烟指数、被动吸烟情况、有无烹饪史、近10年的烹饪燃料、厨房是否通风、有无抽油烟机和有无职业接触粉尘史是江西省中老年居民COPD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罗琳琳喻杰郭韶梅刘慧傅晶晶郑岩魏伟伟李秋根
关键词:中老年居民患病情况影响因素
吡那地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吡那地尔(Pi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诊治的COPD合并PH的患者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89例。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那地尔缓释胶囊25mg,2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肺动脉压收缩压(PAPs)、内皮素-1(ET-1)、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6min步行距离(6MWD)及血压(BP)。结果A组治疗后PAPs、ET-1、PaCO2、及BP均有明显下降,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O2、FEV1%Pred、FEV1/FVC%及6MWD有显著提高,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n通过降低血浆ET-1浓度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王爱平郭韶梅
关键词:吡那地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
一种便于老年痴呆患者携带的防丢失装置
本发明涉及防丢失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便于老年痴呆患者携带的防丢失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上端设置有功能区,所述功能区的中部安装有摄像头,所述功能区的下侧设置有信息刻录板,且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悬挂孔...
付强王红鸾郭韶梅喻杰方晓琳章婷
文献传递
痰液细胞分类及炎症因子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2010年
目的: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的决定因素。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和免疫荧光法,对4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痰液中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进行计数;测定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结果:痰液IL-8、ECP含量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58、0.66。结论: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IL-8及ECP增多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从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获益更多。
夏莺郭韶梅吴晓琴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白细胞介素8
铜绿假单胞菌定植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2012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导致此类患者死亡率升高、医疗保健费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约50%急性加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有研究报道部分COPD稳定期患者下呼吸道存在细菌定植,其与COPD急性加重、气道炎症及肺功能下降相关^[1-3]。而铜绿假单胞菌是重症COPD患者稳定期下呼吸道定植和急性加重的主要病原菌。研究表明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定植引起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不依赖于其定植菌负荷量的增加^[4]。
郭韶梅王爱平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大鼠肺血管炎症的实验研究
研究慢性支气管炎(CB)与肺气肿大鼠模型肺腺泡内动脉炎症反应特点及红霉素(EM)的干预作用。18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CB与肺气肿组(B组)及红霉素 (EM)治疗组(C组),每组6...
钟小宁郭韶梅
文献传递
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Lipo-PGE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0例COP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po-PGE1加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各95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ipo-PGE1 10μg加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2次·d-1;B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2次·d-1,疗程均为2周。检测治疗前后2组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肺动脉平均压(MAP),测定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以及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A组治疗2周后SPAP、MAP、DPAP、CEC、ET-1明显降低,NO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Lipo-PGE1能够降低COP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及恢复其内皮源性因子产生及释放功能有关。
郭韶梅喻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
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95例机械通气治疗并合并有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老年患者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68.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23.2%);大肠埃希菌次之(14.7%)。G+菌30株(31.6%),以肺炎链球菌(10.5%)及粪肠球菌(7.4%)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亦占有一定的比例。合并真菌感染率高,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这几类菌株有多重耐药现象。结论老年患者合并VAP的病原菌复杂,耐药率高,应重视对老年VAP的病原学监测及认识,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蔡金莲郭韶梅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