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琦

作品数:59 被引量:307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1篇肝炎
  • 30篇乙型
  • 29篇乙型肝炎
  • 18篇慢性
  • 15篇细胞
  • 15篇慢性乙型
  • 15篇慢性乙型肝炎
  • 14篇病毒
  • 10篇肝炎病毒
  • 9篇乙型肝炎病毒
  • 9篇肝病
  • 8篇肝硬化
  • 7篇纤维化
  • 6篇蛋白
  • 6篇衰竭
  • 6篇肝癌
  • 5篇阳性
  • 5篇乙型肝炎患者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干扰素

机构

  • 59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福州市第二医...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作者

  • 59篇郑琦
  • 45篇江家骥
  • 45篇朱月永
  • 43篇陈靖
  • 24篇刘豫瑞
  • 20篇董菁
  • 19篇游佳
  • 11篇陈薇
  • 7篇曾达武
  • 6篇林苏
  • 4篇林晓宇
  • 3篇陈丽红
  • 3篇张婷
  • 3篇焦艳
  • 3篇袁平
  • 3篇赖瑞敏
  • 2篇刘景丰
  • 2篇晋学庆
  • 2篇张翔
  • 2篇池闽辉

传媒

  • 8篇中华传染病杂...
  • 8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肝脏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福建省医学会...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1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肠壁屏障功能的改变及其与易发感染的关系
2023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肠壁屏障功能的改变及与发生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63例肝硬化患者分为临床症状明显的门静脉高压(CEPH)并感染组(n=74);CEPH组(n=104);非CEPH组(n=85)。其中非感染状态的20例CEPH患者和12例非CEPH患者行乙状结肠黏膜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肠黏膜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CD68、CD14、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分子和大肠杆菌(E.coli)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炎症标志物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与肠壁通透性指标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分别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H检验、Bonferroni法及Spearman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感染状态下,CEPH患者血清sTREM-1、I-FABP水平高于非CEPH患者(P<0.05),而血sCD14-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PH患者中,并发感染患者的血清sTREM-1、sCD14-ST、I-FABP水平均高于未并发感染的患者(P<0.05)。血清sCD14-ST水平与血清sTREM-1、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呈正相关、sTREM-1水平与CRP、PCT亦呈正相关(r值均>0.5,P值均<0.001)。CEPH组的肠黏膜CD6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CD14阳性细胞率和E.coli阳性腺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CEPH患者E.coli阳性腺体率与固有层巨噬细胞分子标志物CD68、CD14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肠壁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增多伴随细菌移位,血清sCD14-ST和sTREM-1可作为预测和评估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感染发生的指标。
林晓宇李琛张婷陈靖江家骥郑琦
关键词:肝硬化巨噬细胞
微小RNA-21对肝癌患者的HepG2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微小RNA-21(miR-21)在肝癌HepG2细胞中对增殖的作用并探讨相关的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5年本院收治的98例肝癌患者,分离其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3(MAP2K3)的表达情况;肝癌细胞系HepG分为mimic-miR-21组与miR-21抑制药组,分别转染mimic-miR-21与miR-21抑制药。转染48 h后,以3-(4,5-二甲基噻唑-2-基)-5-(3-羧甲酯基)-2-(4-磺苯基)-2H-四唑法检测在24,48,72 h的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法检测HepG2细胞中miR-21和MAP2K3 mRNA的表达水平,以免疫印迹法检测MAP2K3的表达水平。结果 MAP2K3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分别为1382±105,5872±289;HepG2细胞转入mimicmiR-21与miR-21抑制药24 h后,mimic-miR-21组与miR-21抑制药组的miR-21 mRNA表达量分别为6.45±1.21,0.43±0.12。mimic-miR-21与miR-21抑制药组的增殖活性在24,48,72 h分别是(100±12)%,(60±18)%;(138±12)%,(45±8)%;(146±9)%,(38±6)%,以上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pG2细胞转入mimic-miR-21与miR-21抑制药24h后,mimic-miR-21组与miR-21抑制药组的MAP2K3在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17±0.03,0.97±0.0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iR-21可通过抑制MAP2K3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癌HepG2细胞增殖。
陈薇游佳陈靖林晓宇赖瑞敏朱月永郑琦
关键词:微小RNA-21肝癌HEPG2细胞细胞增殖
抗生素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单纯肺部CT炎性改变患者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肺部感染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感染的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是未发生感染者的4倍[1-3]。肝硬化患者免疫力低下,很多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无呼吸道阳性症状及体征、炎症指标不高,仅肺部CT可见肺部纹理紊...
游佳周明郑琦陈靖朱月永董菁刘豫瑞江家骥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抗生素治疗
肝病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功能的影响
电脑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作为肝病辅助治疗手段,已有较多的临床研究报道,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常规保肝及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SG-Ⅰ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观察其对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朱月永江家骥刘豫瑞郑琦陈靖
关键词:肝病治疗仪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
文献传递
自体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xosome活化HBV携带者PBMCs的体外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负载HBcAg的树突状细胞(DCs)来源的Exosomes(DEXs)体外活化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能力,并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与自然免疫获得者来源的DEXs的功能进行比较。方法培养PBMCs来源的DCs,分级离心法收获DEXs,电镜及Western blot分析DEXs结构及蛋白成分,MTS和ELISPOT法检测负载HBcAg的DEXs体外活化自体PBMCs增殖及产IFN-γ的能力。结果负载HBcAg的成熟DEXs体外刺激自体PBMCs增殖能力强于未成熟者(P<0.01),自然免疫者与慢性感染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熟DEXs刺激PBMC产IFN-γ能力亦强于未成熟者[(182±7)vs(14±2),P<0.05],且自然免疫者刺激PBMCs产IFN-γ能力强于慢性感染者(68±12,P<0.05)。慢性感染者mDCs联合mDEXs刺激PBMCs产IFN-γ能力强于单用mDCs[(326±3)vs(275±23),P<0.05],相当于自然免疫获得者联合组(396±15,P>0.05)。结论 mDEXs可有效活化自体PBMCs,且自然免疫者mDEXs活化PBMCs能力强于慢性感染者,这一现象可能与慢性感染者体内T细胞活化过程存在缺陷有关。
游佳林锦清董菁朱月永郑琦陈靖刘豫瑞江家骥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EXOSOME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腹腔穿刺术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腹腔穿刺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 ACLF 且进行1次以上腹腔穿刺的患者,观察术后腹腔或腹壁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每次操作前3 d 内的指标。连续变量采用 t 检验,离散变量采用卡方检验,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组185例 ACLF 患者,共进行525次腹腔穿刺术,其中289(55.0%)次为诊断性腹腔穿刺,236(45.0%)次为腹腔穿刺放腹水治疗。最终观察到16(3.0%)例出血事件,其中4例为腹壁血肿,12例为腹腔内出血。根据是否出现出血并发症,将所有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两组在年龄、性别、Child-Pugh 评分、穿刺腹水量、是否存在肝硬化基础、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出血组 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显著高于未出血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则低于未出血组(均 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腹腔穿刺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05,95%CI :0.018~0.608,P =0.012)。随着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下降,出血的风险随之增高,当纤维蛋白原≤0.8 g/L 时,出血风险高达11.76%(12/102)。结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 ACLF 患者腹腔穿刺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林苏王明芳朱月永曾达武董菁陈靖郑琦刘豫瑞江家骥
关键词:出血并发症穿刺抽液术凝血障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72周疗程的疗效优于常规疗程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程对疗效的影响,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进行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治疗的HBeAg阳性CHB病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疗程48周)和延长治疗组(疗程72周)。疗程结束后均随访24周。每3个月评估病毒学及生物化学应答直至疗程结束后24周。应用X^2检验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利用t检验、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应答的因素。结果完成本研究的患者86例,其中常规治疗组53例,延长治疗组33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基线ALT水平、基线HBVDNA载量及基线HBeAg半定量(S/CO),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常规治疗组与延长治疗组比较: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1.5%、60.6%;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2.1%、42.4%;HBsAg清除率分别为9.4%、18.2%;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常规治疗组与延长治疗组比较: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2.3%、97.0%,x2=13.273;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57.6%,x2=6.765;HBsAg清除率分别为15.1%、36.4%,X2=5.155;复发率分别为58.5%、33.3%,x2=6.713;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清除与疗程(OR=3.702,95%CI为1.225~11.188)和性别(女性,OR=3.005,95%CI为1.038~8.595)呈正相关,与基线HBeAg水平(OR=0.999,95%CI为0.998~1.000)和年龄(OR=0.902,95%CI为0.839~0.970)无关。结论延长Peg-IFNα-2a治疗疗程可使HBeAg阳性CHB患者获得较高的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清除率及更低的复发率,HBeAg清除与疗程及患者性别呈正相关。
朱月永吴银莲陈靖郑琦董菁江家骥
关键词:干扰素Α-2A肝炎乙型慢性肝炎E抗原疗效
免疫清除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探讨处于免疫清除期(IC)的慢胜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确诊为IC期的CHB患者,同步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HBsAg定量及生物化学指标检测。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判断HBs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相关指标的诊断意义,并构建肝脏纤维化诊断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共165例IC期CHB患者纳入本研究。炎症G1、G2、G3、G4级患者的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27716.07±32870.69)IU/ml、(34478.75±40899.55)Iu/ml、(19408.09±24881.07)Iu/ml、(14286.31±28610.14)IU/ml,G2、G3、G4级患者间HBsAg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0.508,P〈0.05);纤维化S1、S2、S3、s4期的血清HBsAg水平分别(41337.23±43236.39)IU/ml、(27264.32±32517.29)IU/ml、(11541.77±11538.93)IU/ml、(11447.37±22215.44)IU/ml,不同纤维化分期患者的HBs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05,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sAg水平与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44和-0.365,P值均〈0.01)。HBsAg≤32995IU/ml判断纤维化s≥4的特异度为95.16%,灵敏度35.9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白蛋白、胆碱酯酶和HBsAg水平的组合模型有助于判断s≥4,建立诊断模型:S=6.3087+0.0492×年龄(岁)-0.5827×HBsAg(log10IU/ml)-0.1109×白蛋白(g/L)-0.0003×胆碱酯酶(IU/L),其灵敏度为75.73%,特异度为69.35%。结论Ic期CHB患者的血清HBsAg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关系,且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呈阶梯状降低。HBsAg水平可作为无创性判断肝脏纤维化状态的一项重要�
曾达武董菁陈丽红朱月永陈靖郑琦刘豫瑞江家骥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免疫清除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动力学被引量:4
2011年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而引发的细胞免疫病理改变,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有赖于一系列免疫活性细胞的相互作用.目前国内外主要就HBV感染控制者和感染持续者间的免疫差异原因进行研究.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下机体控制HBV感染下各相关免疫细胞间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导致HBV特异免疫缺陷的因素(如高病毒抗原、CD4+T淋巴细胞、程序死亡-1、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损伤的树突状细胞)作一综述.
胡敏鹂郑琦江家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自然杀伤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
中期/进展期肝细胞癌切除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期/进展期肝癌手术后的总体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筛选与总体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2008年06月至2014年9月按BCLC分期为中期或进展期的接受肝切...
郑琦王丽颖陈靖游佳刘豫瑞江家骥
关键词:肝切除术无瘤生存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