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君杰

作品数:50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溃疡
  • 6篇综合征
  • 6篇疗效
  • 6篇肠道
  • 5篇胰腺
  • 5篇胰腺炎
  • 5篇易激综合征
  • 5篇食管
  • 5篇腺炎
  • 5篇基因
  • 5篇肠道气体
  • 5篇肠易激
  • 5篇肠易激综合征
  • 4篇结肠
  • 4篇功能性消化不...
  • 3篇胆源性
  • 3篇胆源性胰腺炎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机构

  • 48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吉林大学第二...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0篇郑君杰
  • 26篇薛战雄
  • 21篇夏宣平
  • 17篇林李淼
  • 14篇陈浩
  • 12篇闫峻
  • 11篇陈小燕
  • 10篇王文星
  • 9篇蔡振寨
  • 9篇蒋益
  • 7篇曹曙光
  • 6篇许大波
  • 5篇徐昌隆
  • 3篇郑波
  • 3篇夏冰
  • 2篇王文星
  • 2篇吴昊
  • 2篇张定亮
  • 2篇王建嶂
  • 2篇郑志强

传媒

  • 8篇温州医学院学...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新医学
  • 2篇浙江预防医学
  • 2篇国际消化病杂...
  • 2篇2007年浙...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年份

  • 9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胃溃疡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预后观察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溃疡抗幽门螺杆菌 (Hp)治疗后的预后情况。  方法  将胃溃疡患者分为老年组及青年组 ,予兰索拉唑 (达克普隆 ) ,阿莫西林 ,甲硝唑抗Hp三联治疗。 4周及 1年后复查胃镜及病理学检查 ,了解溃疡的愈合及Hp根除情况。  结果 老年组平均年龄 65岁 ,青年组平均年龄 32岁。治疗结束后 ,4周后 2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 94%、96% ,1年后分别 78%、87% ,Hp根除率 4周后分别为 83%、86% ,1年后分别 76%、70 %。2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Hp根除患者中 ,2组溃疡愈合率 4周后均为 10 0 % ,1年后分别为 89%、95 % ,Hp未根除患者中 ,2组溃疡愈合率 4周后分别为 67%、75 % ,1年后分别为 42 % ,69%。Hp根除与未根除患者溃疡愈合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老年人胃溃疡患者于抗Hp治疗后 ,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与青年人相仿。
陈浩林李淼郑君杰
关键词: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预后
空肠灌注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n=12)、模型组(SAP,n=12)和治疗组(生大黄组,n=12),以5%的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大鼠SAP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6、IL-8浓度。观察胰腺组织湿干重比。光镜下评估胰腺组织病理学积分。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血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胰腺湿干重比及病理组织学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生大黄可以使SAP大鼠血清IL-6、IL-8显著降低,并减轻胰腺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陈小燕曹晓鹏闫峻郑君杰薛战雄
关键词:生大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重症急性胰腺炎
Mallory-Weiss综合征不同治疗方法比较
2010年
蔡振寨夏宣平陈小燕王文星林李淼薛战雄郑君杰
关键词:MALLORY-WEISS综合征胃镜检查
沉香化气胶囊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气体的治疗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沉香化气胶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选取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5例,予以口服沉香化气胶囊3颗1日2次,共4周,在服药前后分别摄立位腹部平片,扫描进入计算机,用图像处理软件选取腹部平片上肠道气体范围,并计算出肠道气体在规定范围内所占的百分比(GVS)。治疗前后比较GVS值的变化,同时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腹胀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GVS(0.054±0.015)明显小于治疗前(0.076±0.023,P<0.01);腹部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明显的下降,治疗后腹痛症状积分(0.96±0.84)较治疗前(2.24±0.78,P<0.05)有明显下降,治疗后腹胀症状积分(1.16±0.99)与治疗前(2.32±0.69,P<0.05)比较有明显下降。结论沉香化气胶囊能减少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气体的潴留,有效缓解肠气相关腹痛及腹胀等症状。
蔡振寨曹曙光王建嶂郑君杰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气体腹部平片
活性炭吸附阿霉素靶向治疗胃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评价淋巴化疗制剂阿霉素 活性炭液 (ADM CH)的亲淋巴性和化疗效果。方法 制备ADM CH ;进展期胃癌 45例 ,分三组 ,每组 15例 ,每例注射含ADM10mg ;术前 1天经胃镜癌周注射ADM -CH和ADM者分别为靶向组和对照组Ⅰ ,外周静脉注射ADM者为对照组Ⅱ ;观察各组阿霉素浓度和临床及病理学疗效。结果 靶向组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为 3 7 5枚 ,转移淋巴结病理学疗效为 45 1% ( 3 2 /71) ,第 1、2站淋巴结的阿霉素浓度分别为 3 2± 1 3和 2 7± 1 2 μg/g ,均较两对照组高 (P <0 0 5 ) ;靶向组术后半年生存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93 3 %和 13 3 %。结论 阿霉素被活性炭吸附后癌周注射能靶向地进入淋巴结 ,较有针对性地治疗胃癌淋巴结转移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向昱郑志强王增寿郑君杰王宗敏
关键词:活性炭阿霉素胃癌淋巴结转移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三例分析
2005年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胃肠疾病,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ic cell,EC)的异常浸润为特征.由于其临床表现为多样性、非特异性,易发生漏诊、误诊.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从1995至2002年共确诊3例患者,现将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和病理、治疗及预后作一详细探讨.
闫峻邬伟郑波申吉子薛战雄郑君杰
关键词:胃肠炎嗜酸细胞
乌灵胶囊治疗伴有抑郁状态的胃食管反流病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治疗伴抑郁状态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0分的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30)给予乌灵胶囊和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对照组(n=30)仅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疗程8周。应用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分级及SDS的评分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中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9.23%和88.46%,对照组分别为40.00%和64.00%,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SD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4、8周末研究组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乌灵胶囊联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能安全有效治疗伴有抑郁状态的GERD患者。
陈小燕蔡振寨闫峻陈浩夏宣平郑君杰薛战雄
关键词:乌灵胶囊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胃食管反流病抑郁
谷胱甘肽转硫酶M1、T1基因型与溃疡性结肠炎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毒物代谢酶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体内重要的Ⅱ相代谢酶, 能催化多种毒性物质排出体外,从而提高机体对外来化合物的解毒作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
蒋益郑君杰薛战雄夏宣平林李淼徐昌隆
文献传递
胆源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白细胞-6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变化。方法 SD 大鼠36只, 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A 组,n=18)和对照组(B 组,n=18)。实验组结扎大鼠胆胰管根部,建立
陈小燕郑君杰薛战雄夏宣平林李淼王文星闫峻蒋益
文献传递
Cathepsin B、uPA和uPAR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基因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应用RT-PCR方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C)12例,HCC组34例和癌旁组织(PTT)组25例的CB mRNA、uPA mRNA、uPAR mRNA表达,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HCC组CB mRNA、uPA mRNA、uPAR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C组和PT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TT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B mRNA与uPA mRNA(r=0.805),CB mRNA与uPAR mRNA(r=0.786),uPA mRNA与uPAR mRNA(r=0.874)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均P<0.01)。结论:肝癌组织CB mRNA、uPA mRNA、uPAR mRNA均呈现高表达,它们之间可能相互诱导,协同促使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徐昌隆郑君杰薛战雄黄智铭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B尿纤溶酶原激活物肿瘤侵润肿瘤转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