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失眠
  • 7篇疗法
  • 7篇疗效
  • 6篇睡眠
  • 5篇失眠症
  • 5篇睡眠障碍
  • 5篇疗效观察
  • 5篇光照疗法
  • 3篇血压
  • 3篇认知行为治疗
  • 3篇昼夜节律
  • 3篇节律
  • 3篇高血压
  • 2篇血栓
  • 2篇原发性
  • 2篇远程
  • 2篇肾上腺
  • 2篇肾上腺轴
  • 2篇失眠症患者
  • 2篇时相

机构

  • 16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6篇蒋晓江
  • 16篇郎莹
  • 14篇刘雅贞
  • 10篇李训军
  • 8篇钟代曲
  • 6篇马国重
  • 3篇刘娟
  • 3篇张远凤
  • 3篇陈尼卡
  • 2篇许志强
  • 2篇王延江
  • 2篇林玲
  • 2篇叶圆圆
  • 1篇周红杰
  • 1篇曾登芬
  • 1篇向建波
  • 1篇张园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十四届全军...
  • 1篇第五届中国睡...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检测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评估其临床意义及对失眠症过度觉醒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及正常睡眠人群各25例,分别检测清晨血浆皮质醇水平,并比较3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及其评分与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 PSQI、HAS 评分、血浆皮质醇水平均高于原发性失眠组和对照组,且血浆皮质醇水平与两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过度觉醒机制可能是失眠症发生的重要机制,血浆皮质醇可视为表征觉醒水平的重要指标。
郎莹蒋晓江许志强刘雅贞钟代曲
关键词:失眠皮质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不同病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非快速眼运动睡眠δ波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病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非快速眼运动(Non 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δ波分布特点.方法 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关于失眠病程划分标准,收集急性原发性失眠(API)组82例,亚急性原发性失眠(SPI)组80例,慢性原发性失眠(CPI)组85例,正常睡眠组(NS)30例.并检测4组受试者正常作息条件及睡眠限制条件下非快速眼运动睡眠δ波分布情况.结果 正常作息条件下,API组、SPI组及CPI组患者与NS组比较均存在非快速眼运动睡眠δ波减少(P<0.05),API组、SPI组及CPI组患者之间δ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限制条件下,API组、SPI组非快速眼运动睡眠δ波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I组δ波小于NS组(P<0.05).结论 API组、SPI组及CPI组患者均存在睡眠平衡压力不足情况,睡眠限制能提高API组及SPI组睡眠平衡压力,但无法提高CPI组患者睡眠平衡压力.
马国奋蒋晓江郎莹
远程家测血压交互管理对一过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年
目的筛查常规高血压管理人群中一过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并进行相关病因、构成比分析。方法对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者,进行远程连续家测血压跟踪的医患交互式管理,连续观察2个月家测血压数据,血压正常者纳入一过性高血压的入选标准并排除症状性高血压,分析病因并随访观察。结果 300例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中,符合一过性高血压标准的病例为46例,占15.3%。观察病例中导致一过性高血压的病因及构成比依次为:焦虑抑郁状态25例(54.3%),急性脑血管病8例(17.4%),睡眠障碍7例(15.2%),各种头面痛4例(8.7%),癫痫强直阵挛1例(2.2%),眩晕发作1例(2.2%)。结论实施远程家测血压医患交互式管理有利于发现一过性高血压的人群,避免过度降压药物治疗。
张远凤蒋晓江周红杰刘雅贞郎莹杨信举
关键词:一过性高血压病因
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评价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症的短期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联合组)、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组(CBTI组)和药物治疗组(药物组),治疗6—8周。利用睡眠日志及量表评价治疗效果及各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药物组睡眠潜伏期(39.9±23.7)min、入睡后觉醒时间(79.1±39.4)min高于联合组[(25.5±11.2)min、(54.4±38.5)min]及CBTI组[(27.8±11.6)min、(51.8±29.0)min],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46);药物组睡眠效率[(76.5±11.9)%]低于联合组[(83.8±8.7)%]及CBTI组[(82.8±7.0)%,P=0.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总睡眠时间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简化量表评分[(97.6±16.4)分]高于联合组[(67.5±20.1)分]及CBTI组[(75.0±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量表评分各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联合组服药频率[(3.35±3.05)晚/周]低于药物组[(5.56±2.33)晚/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联合组6例(29%)患者撤药,药物组1例(5%)患者撒药,OR=7.286。结论远程交互式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总睡眠时间、缩短觉醒时间,早期联合药物治疗能迅速缓解失眠症状,撤药后疗效持续稳定,远程交互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治疗的脱失率。
林玲蒋晓江刘娟李训军刘雅贞郎莹叶圆圆杨信举
关键词:慢性失眠症药物治疗
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血浆皮质醇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检测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评估其临床意义及对失眠症过度觉醒的预测价值,探讨两者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纳入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症患者25例(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25例(原发性失眠组)和对照组25例(正常睡眠),分别检测清晨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3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分析各量表评分与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组患者的PSQI、HAS评分、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原发性失眠组和对照组增高,且血浆皮质醇水平与两个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过度觉醒机制可能是失眠症发生的重要机制,血浆皮质醇水平可视为代表觉醒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血压病和失眠可能通过共同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病理生理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郎莹蒋晓江许志强杨信举刘雅贞钟代曲
关键词:失眠高血压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皮质醇
光照疗法在轮班作业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光照疗法在轮班作业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三科收治的轮班作业致睡眠障碍患者共60例,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光照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7d,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多导睡眠监测及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IS各因子中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主观睡眠质量、白天身体功能、白天情绪、白天思睡因子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导睡眠监测显示,治疗后观察组Ⅲ期睡眠比例上升(P<0.05),Ⅱ期睡眠比例下降(P<0.05),对照组Ⅲ期睡眠及快动眼期睡眠比例下降(P<0.05),Ⅱ期睡眠比例上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结论光照疗法可调节轮班作业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节律系统,使机体内在节律系统与外在生物节律趋向一致,为治疗轮班作业致睡眠障碍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钟代曲蒋晓江马国重郎莹刘雅贞李训军
关键词:光照疗法
步长脑心通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220例,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两组给予相同基础药物治疗,无特殊纤溶药物。治疗组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丹参片3片/次,3次/日。均于1个月后复查血浆纤维蛋白原。同时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行TEG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 1个月后,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TEG血栓弹力图K值与α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P<0.05),且疗效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步长脑心通能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疗效明确,安全可靠。
陈尼卡蒋晓江李训军郎莹
关键词:步长脑心通血浆纤维蛋白原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栓弹力图
犬局部脑缺血模型中不同栓子效果对比
2014年
目的制作自体血栓、明胶海绵两种不同材料及不同大小的栓子,以血管介入技术栓塞犬大脑中动脉方法观察犬局部脑栓塞模型效果。方法选取30条中华田园犬,随机分成自体血栓组、明胶海绵A组及明胶海绵B组,分别以直径1.1~1.3mm自体血栓条、直径3.0mm明胶海绵颗粒、直径1.0—1.5mm明胶海绵微粒作为栓子自导管注入颈内动脉,随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磁共振、神经功能评分来评价效果。结果对比大脑中动脉闭塞成功率(明胶海绵A组90%、B组20%、自体血栓组70%),明胶海绵A组、自体血栓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明胶海绵A组与自体血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A组头颅核磁阳性率为80%、B组为30%、自体血栓组为50%,明胶海绵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体血栓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A组及自体血栓组神经功能评分均多位于6—7分值段,而B组多位于10~11分值段,明胶海绵A组、自体血栓组与明胶海绵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A组与自体血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明胶海绵A组建立犬局部脑缺血模型较自体血栓而言具有制作简便、闭塞准确率高、模型稳定的特点。明胶海绵微粒B组在成功率、效果及模型后续观察上均不及前两者。
陈尼卡李训军向建波郎莹刘雅贞蒋晓江
关键词:脑缺血自体血栓明胶海绵
失眠症的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疗效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比较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ICBT)、传统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CBT)及药物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睡眠参数及焦虑和抑郁水平的影响,了解ICBT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失眠症患者79例,随机分为ICBT组(n=27)、CBT组(n=26)、药物治疗组(n=26),各组均进行连续8周的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时睡眠参数、焦虑及抑郁水平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时3组睡眠参数明显改善,焦虑及抑郁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药物治疗组入睡潜伏期、总睡眠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等与ICBT、CB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ICBT组、CBT组的入睡潜伏期、焦虑及抑郁水平均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CBT组与CBT组比较,除抑郁水平外,焦虑水平及睡眠参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BT对失眠症的改善速度较药物治疗慢,但是治疗结束时,其疗效优于药物治疗且与传统的面对面CBT效果差异不大。
叶圆圆刘娟李训军刘雅贞郎莹林玲杨信举王延江蒋晓江
关键词:失眠症认知行为疗法网络化抑郁
自膨胀式支架在脑血管介入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背景:随着冠脉血管支架和外周血管支架置入技术的成熟,如今自膨胀式支架正成为国内外医疗器械厂商致力于开发的重点和热点产品,由于脑血管相当迂曲和细小,以及置入风险比其他部位血管高很多,因此自膨胀式支架的开发要难度很大。首要任务就是选用合适的生物医用材料,如何提高脑血管病支架材料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是该项技术的要点和难点。目的:分析不同自膨胀式支架材料在脑血管介入中的应用的相关文献,比较自膨胀式支架置入与传统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法的优势,以及安全性和相关并发症等问题。方法:收集不同自膨胀式支架治疗不同脑血管病的相关文献,就临床开始使用以及正在研究开发的各类自膨胀式支架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结果与结论:关于血管内治疗的方案,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各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需要大规模、前瞻性、随即对照试验予以证实。随着自膨胀式支架材料的更新与发展,自膨胀式支架的应用可成为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陈尼卡蒋晓江李训军郎莹马国重刘雅贞
关键词:生物材料支架置入脑血管颅内动脉疾病镍钛合金形状记忆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