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鸿业

作品数:57 被引量:257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7篇细胞
  • 15篇小鼠
  • 13篇狼疮
  • 13篇红斑
  • 13篇红斑狼疮
  • 12篇免疫
  • 12篇BXSB小鼠
  • 10篇系统性红斑
  • 10篇系统性红斑狼...
  • 8篇BXSB
  • 7篇纤维母细胞
  • 7篇母细胞
  • 7篇B细胞
  • 6篇蛋白
  • 6篇肺泡
  • 5篇胸腺
  • 5篇胰岛
  • 5篇胰岛素
  • 5篇胰岛素样
  • 5篇胰岛素样生长...

机构

  • 44篇北京医科大学
  • 11篇北京大学
  • 4篇潍坊医学院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山西医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市中心妇...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7篇邓鸿业
  • 23篇邓玉兰
  • 16篇丁桂凤
  • 15篇陈非
  • 14篇黄大无
  • 10篇徐志伟
  • 6篇徐志伟
  • 6篇龙振洲
  • 5篇邓为民
  • 5篇赵春华
  • 4篇尤胜国
  • 4篇张亚东
  • 4篇葛薇
  • 4篇李长虹
  • 4篇尚红生
  • 4篇王宝勤
  • 4篇韩钦
  • 3篇马大龙
  • 3篇邓玉兰
  • 2篇狄春辉

传媒

  • 11篇国外医学(免...
  • 11篇免疫学杂志
  • 5篇中国免疫学杂...
  • 5篇中华劳动卫生...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山西医学院学...
  • 1篇中西医结合杂...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8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8篇1993
  • 3篇1992
  • 11篇1991
  • 5篇1990
  • 1篇1989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XSB小鼠外周B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的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突出的免疫学异常表现是B淋巴细胞的异常增生与活化,其发生机制至今不明,本文以遗传性自发性SLE模型BXSB小鼠为对象,采用体内BrdU标记法及HU增殖细胞删除法研究了BXSB小鼠脾脏B细胞的增殖动力学。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BXSB小鼠脾脏B细胞更新速率明显增高。提示B细胞更新加速可能是BXSB小鼠外周B细胞异常增生的原因。
张亚东邓鸿业邓玉兰黄大无丁桂凤龙振洲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B-淋巴细胞增殖动力学
微卫星技术与SLE小鼠易感基因座的寻找
2000年
徐志伟李文静邓鸿业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微卫星技术
矽肺大鼠肺泡MΦ上清中生长因子的分离纯化
1994年
本文对经SiO_2体内暴露4~5周的矽肺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上清中促纤维母细胞(FB)生长的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由高压液相层析(HPLc)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大鼠AM相比。矽肺大鼠AM在经体外6h的无血清培养后,上清中含有两个组分的促FB生长的活性组分。第一组分位于分子量约35~60KDa区间,保留时间为7~9min,有轻度的促FB生长活性和IL-1及TNF活性;第二组分位于分子量6~9KDa区间,保留时间为12~14min,有明显的促FB生长活性。但不具有任何可检测的IL-1和TNF活性,提示矽肺状态下AM可能主要通过这种非IL-1和TNF样物质的大量释放而促进FB的增生,并进而导致肺间质的广泛纤维化。
陈非邓鸿业丁桂风邓玉兰黄大无龙振洲
关键词:肺泡纤维母细胞矽肺
系统性红斑狼疮BXSB小鼠骨髓B细胞系细胞的分化发育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研究Yaa基因与骨髓B细胞系细胞的分化发育是否有相互关系。方法 :用Whitlock Witte法从骨髓细胞中培养纯化出B细胞系细胞 ,继而检测B细胞系细胞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的表型、增殖反应和抗DNA抗体的产生以及对地塞米松诱导后的凋亡情况。结果 :用Whitlock Witte法成功地从骨髓细胞中培养分离出B细胞系细胞。经LPS刺激后 ,雌雄BXSB小鼠B细胞系细胞膜表面CD19抗原和膜表面Ig的分布相似 ,都出现较强的增殖反应和产生IgM类型的抗ssDNA和dsDNA抗体 ,但是对地塞米松诱导的凋亡作用不敏感。结论 :Yaa基因对BXSB小鼠骨髓中B细胞系细胞的分化发育无影响 ,提示Yaa基因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成熟B细胞中表达活性 ;并且BXSB小鼠骨髓中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系细胞未被删除 ,可能是产生自身抗体的内在原因之一。
徐志伟邓鸿业邓玉兰丁桂凤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BXSB骨髓细胞B细胞发育
狼疮性BXSB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初步分析被引量:6
2002年
为了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BXSB小鼠的发病过程中 ,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动力学变化及其机制。采用细胞双色荧光染色的标记技术 ,检测了脾脏淋巴细胞中的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的百分率 ,并且测定了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能力。结果发现 ,发病的雄性BXSB小鼠和雌性BXSB小鼠脾脏中增殖的CD4 +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C5 7小鼠 ,而凋亡的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C5 7小鼠 ;但是 ,雌雄BXSB小鼠和对照C5 7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吞噬指数相同。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BXSB小鼠的SLE发病过程中 ,淋巴细胞的增殖速度异常升高、而凋亡速度下降 ,可能与其脾脏肿大有关 ;而且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失衡与巨噬细胞的功能无关 ,可能与淋巴细胞内在的异常有关。
徐志伟吴国庆苗乃法魏兵邓鸿业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BXSB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凋亡
BXSB小鼠胸腺内B细胞异常增生机理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1996年
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了不同月龄与性别BXSB小鼠胸腺中B细胞的增殖反应,初步分析B细胞异常增生的机制。结果显示发病的BXSB小鼠胸腺B细胞具有自发增殖能力,此与正常小鼠不同,而其对LPS的应答增殖反应较正常小鼠高2.5倍以上。发病的BXSB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对其B细胞的增殖无任何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发病BXSB小鼠胸腺B细胞的增加与其本身的异常有关。
徐志伟邓鸿业
关键词:BXSB小鼠胸腺B细胞基质细胞增殖反应
IL-1受体的分子生物学被引量:1
1992年
IL-1是单核巨噬细胞等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IL-1和其它细胞因子一样,通过与IL-1受体(IL-1R)特异结合后调控靶细胞的代谢。本文介绍了IL-1R 的一般特性、结构功能等内容。
徐志伟邓鸿业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受体分子生物学
全文增补中
人白细胞介素1在体外对大鼠肺纤维母细胞生长的调节效应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对天然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对大鼠肺纤维母细胞生长的调节效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检测这一效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血清存在下,IL-1与纤维母细胞(FB)作用36h,后者的~3H-TdR掺入率增加最为显著,且与IL-1的剂量呈明显正相关。随着作用时间延长或血清浓度增高,则这一效应逐渐减弱。我们的结果还提示IL-1促FB的生长作用机制不同于其它已知的生长因子。
陈非邓鸿业丁桂凤龙振州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纤维母细胞
抗BrdU单克隆抗体在凋亡细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将自制的抗BrdU 单克隆抗体(mAb)用于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分别用TUNEL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地塞米松诱导的凋亡胸腺细胞和射线照射的大鼠皮肤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用TUNEL免疫荧光法和TUNEL免疫组化法法检测发现,凋亡细胞的细胞核分别呈明显的荧光或酶底物着色,而非凋亡细胞不显示荧光或无酶底物着色。结论该抗BrdU mAb用于TUNEL法,能够检测单个细胞标本或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为国内开展凋亡细胞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徐志伟吴国庆李少华苗乃法魏兵冯永堂邓鸿业
关键词:MAB细胞凋亡单克隆抗体
FITC标记的抗Brdu单克隆抗体的研制被引量:6
2000年
徐志伟邓鸿业韩淑红邓玉兰黄大无丁桂凤
关键词:BRDU单克隆抗体增殖细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