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 作品数:30 被引量:12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 研究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发生情况与血压变异性、降压药物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或体检的中老年军人进行问卷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血压晨峰程度是否超过35 mm Hg(1 mm Hg =0.133 kPa)分为晨峰组(101例)和非晨峰组(420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发生率为19.4%,其中老年和超高龄患者血压晨峰患病率高于中年患者(18.9%、21.8%、5.6%,P<0.01);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具有较高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32.8±13.3) mm Hg比(128.8±13.3)mm Hg]、空腹血糖水平[(5.96±1.59) mmol/L比(5.68±1.22) mmol/L,P<0.05]以及24h血压变异性;服用利尿剂组晨峰发生率较未服用组高(27.4%比17.6%,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出现血压晨峰现象,空腹血糖水平、24h血压变异性可能是血压晨峰的影响因素,利尿剂可能不利于血压晨峰的控制. 王银玲 谢志泉 邓玉 林仲秋 吴自强 杜智勇关键词:高血压 血压测定 血压变异性 大动脉弹性与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大动脉弹性与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DH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SDHVD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再根据瓣膜返流与否分为2个亚组,返流者46例,无返流54例,选择无SDHVD的同年龄组住院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行脉搏波速度(PWV)检测,比较两组间PWV值和SDHVD及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生率;以及PWV与瓣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SDHVD组PWV>对照组,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返流组PWV>无返流组(P<0.05);PWV与瓣膜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SDHVD患者PWV明显增快,且与瓣膜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大动脉弹性在评价SDHVD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王继业 邓玉 刘骏关键词:脉搏波速度 退行性心瓣膜病 大动脉弹性 老年人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 2003年 目的 :探讨 2 4h动态心电图监测过程中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的形态特点、发生的疾病谱及其与活动量、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79例老年人中冠心病占 45 6% ,多于其他单个病种 (P <0 0 1) ;室速的类型左束支型 46人 ,右束支型 3 3人 (P >0 0 5 ) ;老年组室速在静止时的发生率和心率变异总异常率分别为 5 7 7%和 49 4% ,而 5 9岁以下者分别为 2 2 2 %和 16 7% (P <0 0 1) ;老年组中有 3例QT离散度超过 5 0ms者均死亡。结论 :对老年室速应予以高度重视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 杨明常 胡中民 邓玉关键词:老年人 动态心电图 室性心动过速 心率变异性 QT离散度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与靶器官损害的 <正>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资料完整的高血压入选者行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以BaPWV和脉压指数(PPI)作为量化评价动脉弹性功能的标准,根据BaPWV和... 王继业 江亚文 邓玉关键词:高血压 老年患者 动脉弹性功能 靶器官损害 文献传递 动态心电图评价男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98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低(18.69%),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高(65.15%),主要为SMI;SMI发生高峰为上午8时,日间SMI发生明显多于夜间;睡眠及日间休息时SMI平均持续时间较活动时明显延长(P<0.05)。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SMI发生率高,其发生和持续时间有一定的规律,动态心电图是冠心病患者SMI的重要检测和评估手段。 邓玉 李别非 江亚文关键词:老年人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缺血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对受试者行baPWV检测,根据baPWV测量结果,选择200例baPWV>14.00 m/s者为A组,200例baPWV≤14.00 m/s为B组进行相... 王继业 江亚文 邓玉关键词:急性心血管事件 BAPWV 文献传递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累及或未累及颈动脉窦的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将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两组,并全部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对照组共50例,年龄60~75岁,化验血糖、血脂正常,X线胸片未见异常,血管超声未见颈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组共45例,62~83岁,颈部血管超声提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31例累及颈动脉窦。超声检查采用GE System Five彩色超声诊断系统。DCG仪为美国DMPv型三通道分析系统。分析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等。应用t检验方法,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患者组HRV对比,患者组SDNN、SDAN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患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和未累及颈动脉窦者HRV对比SDNN,rMSSD有明显差异(P<0.01和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累及颈动脉窦可损害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调节。 王伟 马春艳 刘泽 刘玲 邓玉 江亚文关键词: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窦 心率 老年人 动脉弹性功能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王继业 邓玉 刘骏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脏传导阻滞的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患者心脏传导阻滞特点。方法:选择SDHVD患者400例,无SDHVD老年患者189例,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组间心脏传导阻滞特点。结果:与无SDHVD患者比较,SDHVD患者窦房传导阻滞(1.6%比5.0%)、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2%比7.5%)发生率显著增加(P均<0.05);在SDHVD患者中,SDHVD合并冠心病组窦房阻滞发生率较单纯SDHVD组显著增加(6.9%比2.0%),主动脉退变合并二尖瓣退变组较单纯主动脉退变组窦房传导阻滞(14.3%比4.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1.4%比6.5%)发生率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传导阻滞增加,建议对此类患者定期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改变并进行必要的干预,改善预后。 邓玉 党健 江亚文关键词:老年人 心脏瓣膜疾病 动态心电图 心脏传导阻滞 老年下壁异常q波患者头胸导联心电图表现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头胸导联心电图对老年患者常规心电图下壁导联异常q波的鉴别作用。方法常规导联心电图Ⅲ、aVF导联同时存在异常q波老年患者55例,根据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分为陈旧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组)和非陈旧性心肌梗死组(非心肌梗死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比常规心电图下壁导联Ⅱ、Ⅲ、aVF与之对应的头胸导联下壁左腋前线、前正中线旁、右腋前线导联的心电图,对各个导联q波的出现频率进行比较,并与冠状动脉CTA结果比较,计算各导联对于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和特异程度。结果心肌梗死组患者22例(100%)右冠状动脉均见重度狭窄,非心肌梗死组10例(30.3%)轻度狭窄,23例(69.7%)中度狭窄。心肌梗死组头胸导联与常规心电图相对应部位的导联q波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心肌梗死组左腋前线、Ⅱ、右腋前线、Ⅲ、前正中线旁、aVF导联无q波而排除陈旧心肌梗死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100%、97.0%(32/33)、97.o%(32/33)、15.2%(5/33)、100%、39.4%(13/33)。结论头胸导联q波改变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符合度较高,因此头胸导联对常规导联下壁的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有一定的鉴别作用。 王伟 刘玲 刘泽 马春艳 邓玉 江亚文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