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秀领

作品数:220 被引量:1,336H指数:19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6篇期刊文章
  • 45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0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4篇小麦
  • 86篇冬小麦
  • 50篇玉米
  • 36篇夏玉米
  • 28篇土壤
  • 24篇水分
  • 24篇节水
  • 24篇灌溉
  • 23篇栽培
  • 23篇高产
  • 17篇作物
  • 16篇灌水
  • 15篇性状
  • 14篇水分利用
  • 14篇利用效率
  • 13篇水分利用效率
  • 12篇农业
  • 11篇叶片
  • 11篇小麦品种
  • 9篇

机构

  • 211篇河北省农林科...
  • 7篇河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河北科技师范...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省科技情...
  • 1篇衡水市林业局
  • 1篇河北省医学科...
  • 1篇石家庄农业学...
  • 1篇石家庄市种子...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219篇贾秀领
  • 105篇吕丽华
  • 99篇张丽华
  • 83篇董志强
  • 82篇姚艳荣
  • 68篇张经廷
  • 54篇马瑞昆
  • 46篇梁双波
  • 44篇李谦
  • 27篇籍俊杰
  • 27篇申海平
  • 26篇张全国
  • 23篇蹇家利
  • 23篇崔永增
  • 20篇张峰
  • 17篇刘淑贞
  • 16篇马瑞崑
  • 16篇杨利华
  • 11篇马贞玉
  • 10篇金欣欣

传媒

  • 49篇华北农学报
  • 24篇河北农业科学
  • 16篇现代农村科技
  • 11篇作物学报
  • 10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河北农业科技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玉米科学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核农学报
  • 2篇腐植酸
  • 2篇节水灌溉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6篇2023
  • 12篇2022
  • 11篇2021
  • 13篇2020
  • 15篇2019
  • 11篇2018
  • 13篇2017
  • 20篇2016
  • 9篇2015
  • 10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4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2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冬小麦晚播技术研究
2016年
为了确定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的适宜晚播期限,本文以冀中南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2012~2015年开展了4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的试验研究工作。研究表明对播期不敏感的品种,它在冀中南地区适宜的播期是10月9日至20日;对播期敏感的小麦品种,它的适宜的播期是10月5日至10日;中间型的小麦品种适宜的播期是10月8日至16日。
吕丽华贾秀领
关键词:冬小麦晚播
耕作方式对密植夏玉米弱势粒灌浆的调控效应
翟立超张丽华贾秀领
关键词:耕作方式夏玉米弱势粒灌浆
一种秸秆粉碎清理免耕精量玉米播种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秸秆粉碎清理免耕精量玉米播种机,包括悬挂架、传动装置、粉碎装置、支撑架、施肥装置、播种装置,传动装置包括变速箱、主动带轮和被动带轮,被动带轮将动力传给粉碎装置,粉碎装置包括带有粉碎刀的刀轴和导轮,机壳内壁前...
籍俊杰冯晓静李谦梁双波贾秀领吕丽华张经廷赵建民张峰杨梦龙李磊孙海军董志萍
不同拌种剂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在简化施药操作条件下实现小麦防病高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6种不同药剂拌种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拌种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拔节期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清水对照(CK)相比,不同药剂拌种处理均可降低冬前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质重,增加小麦冬前和拔节期的单株根干重,其中,高巧2 mL/kg+立克秀0.8 mL/kg处理、福蝶套装2.5 g/kg+益微6 g/kg处理、福蝶套装2.5 g/kg处理和40%甲基异柳磷5 g/kg+益微6 g/kg处理均增加了冬前和拔节期的次生根条数,以及拔节期的单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质重;不同药剂拌种处理均降低了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了其穗粒数和千粒重;不同药剂拌种处理均可增加小麦产量,但与CK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中,高巧2 mL/kg+立克秀0.8 mL/kg处理产量最高,较CK增产3.4%。
董志强姚海坡张丽华姚艳荣吕丽华贾秀领
关键词:拌种剂冬小麦生长发育
快接法兰及法兰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接法兰及法兰连接结构,属于连接件技术领域,包括成对使用的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的外圆上分别对应设有第一把柄和第二把柄;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间通过卡接结构连接固定;法兰连接结...
李谦王建锋王慧军梁艳青张峰王博籍俊杰贾秀领张经廷
文献传递
离体小麦叶片干旱胁迫过程中水分生理性状的变化被引量:12
1999年
1 990 、1991 和 1993 三个 年度应用 不同 基因 型、供 水、密度 和 施氮 水平 在 不同 生育 期 对小麦叶片 离体失水 过程中 叶水势、自 由水和 束缚水含 量及相 对电导 率等 水分 生理 性状 指标 变化 进行了同步测 定分析 。研究发 现,随离 体叶 片 水分 胁迫 增 强,离 体 叶片 失水 速 率的 变化 与 其它 水 分生理性状 的变化基 本一致 。研究还 表明,在失 水过程 中束缚 水含 量增 加,且 基因 型间 存在 差异, 可能影响离 体叶片 失水过程 。
马瑞昆贾秀领蹇家利刘淑贞
关键词:小麦离体叶片干旱胁迫
不同灌溉模式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特点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筛选限水灌溉条件下较优的灌溉集成模式,挖掘夏玉米高产潜力,明确其高产的生理特性,2015—2016年在河北藁城采用灌溉施肥方式(微喷灌和管灌)×密度(6.3×104、7.8×104株·hm-2)×收获期(9月25日和10月3日)再裂区试验,研究了微喷灌和管灌为主的两种集成模式对夏玉米郑单958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喷灌水肥一体化三次灌水施肥技术,改善了浅层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含量较管灌模式高5.9%~20.2%;其拔节期叶面积指数(LAI)较管灌高30.2%~44.2%,生育后期SPAD值降低缓慢,较管灌高4.9%~5.9%,且作物生长速率(CGR)高9.0%~26.3%,这是其提高玉米千粒重和产量的主要原因,并且收获越晚玉米微喷灌模式的增产效应越大,早收和晚收分别增产5.1%~6.0%和7.2%~10.8%。微喷灌模式高密度处理基部茎节抗倒伏指数、叶片SPAD值和CGR大多优于管灌低密度处理或与之相当,三者分别较管灌高4.0%~27.3%、-1.0%~3.7%和24.3%~37.7%。说明微喷灌模式优于管灌模式,且在此模式下增加种植密度是可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喷灌+增密+推迟收获时间3种技术综合应用可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实现增产23.3%。
吕丽华董志强梁双波张经廷张丽华贾秀领
关键词:夏玉米管灌
不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为探讨适宜河北山前平原高产限水区冬小麦节水稳产的种植模式,于2014-2015年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最大叶面积指数、群体变化、表层土壤水分含量、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秸秆覆盖(微喷灌)、全膜覆土穴播(不灌水)、垄上覆膜(膜侧条播,淋灌)、免耕沟播(每沟淋灌)、免耕沟播(隔沟淋灌)、微喷灌对照、畦灌对照共7个处理,畦灌对照灌水量为150mm(越冬水和拔节水各75mm),各微灌处理灌水量均为30mm(拔节水)。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较微喷灌对照增产2.1%,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二者相同;秸秆覆盖处理冬前、返青期、拔节期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均高于微喷灌对照。秸秆覆盖处理、微喷灌对照较畦灌对照分别减产0.6%和2.6%,差异不显著,而水分利用效率同为31.7kg·hm^-2·mm^-1,较畦灌对照增加32.1%,差异极显著。秸秆覆盖处理成穗率显著高于微喷灌对照,微喷灌对照成穗率显著高于畦灌对照;秸秆覆盖处理冬前0~20cm土层含水量较微喷灌对照、畦灌对照分别增加6.36%和5.92%,差异均显著。秸秆覆盖处理下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消耗量略低于膜侧条播处理,而高于其他微灌处理,说明秸秆覆盖模式在降水量偏少的年份有利于冬小麦利用0~2m土壤贮水。
董志强吕丽华崔永增申海平张经廷姚艳荣贾秀领
关键词:冬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耗水特性
夏玉米夏花生间作栽培技术
2019年
玉米花生间作栽培技术有以下优点:一是花生可通过生物固氮和土壤磷素活化作用,降低氮肥和磷肥的投入,单位面积减少肥料投入10%左右,还能改善土壤肥力;二是解决粮油争地矛盾,提高油脂自给率;三是改善北方石灰性土壤缺铁导致的花生叶片黄化现象。
董志强贾秀领宋亚辉
关键词:间作栽培夏花生夏玉米土壤磷素生物固氮
3个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硒含量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筛选富硒稳产高效型小麦品种和定位适宜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区域。选取石家庄藁城区、邢台宁晋县、邯郸馆陶县3个试验点,7个优质和5个高产冬小麦品种,收获后测定籽粒硒含量,比较了相同小麦品种不同地区间和同一地点不同小麦品种间籽粒硒含量的差异,分析产量与籽粒硒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点间小麦籽粒硒含量的平均值以藁城最高为0.177 mg/kg,总体达到富硒小麦的标准,宁晋次之为0.084 mg/kg,馆陶最低为0.04 mg/kg;同一地点优质强筋小麦籽粒硒含量平均值均小于中筋小麦,藁城优质强筋小麦籽粒硒含量平均值较中筋小麦减少37.6%,宁晋减少26.7%,馆陶减少15.6%;土壤中硒含量与小麦籽粒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972),差异不显著(P=0.152>0.05)。中筋小麦品种衡4444、济麦22及高产品种石麦22、邢麦13和婴泊700的籽粒硒含量均达到0.2 mg/kg以上,可作为适宜本地区的富硒小麦品种。
姚海坡董志强吕丽华姚艳荣郑孟静金欣欣贾秀领
关键词:冬小麦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