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丽奇

作品数:20 被引量:82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城市
  • 3篇国家公园
  • 2篇遗产
  • 2篇遗产地
  • 2篇园林
  • 2篇世界遗产
  • 2篇世界自然
  • 2篇世界自然遗产
  • 2篇自然遗产
  • 2篇景观
  • 2篇空间句法
  • 2篇建筑
  • 2篇建筑改造
  • 2篇管理框架
  • 2篇管理框架研究
  • 2篇风景园林
  • 2篇村落
  • 1篇低碳
  • 1篇低碳技术
  • 1篇低碳循环

机构

  • 15篇兰州理工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4篇广州大学
  • 2篇东莞理工学院
  • 2篇同济大学
  • 2篇澳门城市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教育部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20篇贾丽奇
  • 4篇戚路辉
  • 3篇党星海
  • 2篇邬东璠
  • 2篇刘海龙
  • 2篇杨锐
  • 2篇郭华敏
  • 2篇周兆叶
  • 1篇张秀霞
  • 1篇李鸿飞
  • 1篇赵健赟
  • 1篇项长生
  • 1篇马雪莲
  • 1篇郝君明

传媒

  • 5篇中国园林
  • 4篇城市建筑
  • 3篇地理空间信息
  • 2篇甘肃科技纵横
  • 2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规划师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世界遗产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理论化的实践和实践化的理论:规划中的行动者-关联法概要被引量:6
2010年
不只在荷兰,还包括其他国家,现代规划与后现代/后结构规划之间,或政府调控型规划与新自由主义规划之间都处于僵持局面。至少是从1980年代起,现代主义者倡导的政府调控型规划彻底暴露出其特点:高度的管制和指令性的操作导致规划过程代价高、弹性差、效率低,并且压制了所有与现行框架体系不符的创新举措。从那时发展起来的后现代和后结构规划,虽然已经可以有效地反击现代规划战略的所谓优点,但在促进有效或可持续的实践上却乏善可陈。本文认为,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这些替代方案仍然都是形成于现有的规划框架之内,带有特定的政府的规划视角或至少是受政府影响的规划视角,其本质上是由内向外的。由此,文章接下来提出了一种基于实践的、由外向内的行动者关联法(actor-relational-approach)的可能方案。这种方法是从具体规划实践中的试验性案例发展而来,例如荷兰林堡南部(Southern Limburg)的案例。同时,它也来源于与行为理论、城市政体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网络行动者理论的相互作用,尤其对行动者网络理论给予了深入评价。本文结论部分呼吁对空间规划进行一种新的、根本性而又前瞻性的重组,这种重组是以行动者导向的方式,而不是以政府导向的方式。
卢克.伯伦斯贾丽奇刘海龙
关键词:区域规划行动者网络理论
旧建筑的再利用及旧区改造被引量:4
2004年
本文以国外旧建筑改造实例为出发点,论述了几种旧建筑改、扩建的设计思路和旧区改造的设计方法,说明如何在不破坏现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与创新。设计整体上是概念正确运用、技术完美配合和细节深入推敲的三位一体的过程,尊重人的行为环境是整个设计的主题。
贾丽奇郭华敏
关键词:旧建筑改造旧区改造再利用设计方法
基于空间句法的广府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认知传——以广州大岭村为例被引量:11
2020年
本文通过对典型的广府水乡村镇广州大岭村的实地调研,借助空间句法的技术手段,主要对点状、现状的公共空间进行整合度、可认知度等要素分析,结果表明:①大岭村局部整合度比全局整合更贴近现实情况;②局部空间整合度与可认知度双高的地段空间层次良好,但数量少、连续性不强,导致活力不足;③村落山、水、村、田的传统格局由于违章建筑与新建道路的破坏性建设导致格局破碎。最后,针对大岭村空间格局认知错位与特征流失问题,对建筑改造与交通网络提出优化策略。
戚路辉唐梓琳罗瑜斌贾丽奇
关键词:空间句法
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片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2024年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反映国家公园生态问题与保护利用关系的重要手段,对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文章以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片区为例,基于现存主要生态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完成了肃南片区的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片区的综合生态敏感性总体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中等敏感性以上地区占总面积的78.90%;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北至西南逐渐增加的趋势。根据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片区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针对不同敏感性级别的区域提出了差异化的保护管理模式。
贾丽奇王一琪周思静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ARCGIS
基于Sentinel-1A数据的黑方台地区沉陷特征分析
2023年
甘肃黑方台地区由于长期大水漫灌引起台塬沉陷、塬边滑坡等自然灾害。为研究沉陷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成因,以2017年9月—2020年11月的Sentinel-1A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永久散射体(PS)与短基线集(SBAS)技术提取研究区地表沉陷信息;选取新源村与党川村滑坡高相干点D1、D2,结合灌溉、降雨、温度数据对两种结果进行交叉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1)两种技术识别的沉陷区域主要分布于新源村、方台村、朱王村、陈家村以及台塬周边,利用PS与SBAS技术在新源村和党川村解算得到的最大年均沉降速率分别为31.75 mm、28.65 mm和32.6 mm、28.4 mm,两种技术在空间分布和解算结果上一致性较高,SBAS技术提取的沉降点数量多于PS技术;(2)由于2—3月温差较大,随着温度升高引起冻土融化,新源村与党川村滑坡均出现沉陷趋势,6—8月灌溉量和降雨量增多,导致黄土台塬沉陷,滑坡频发,8月后灌溉量与降雨量减少,新源村沉陷速率趋于平缓,而党川村滑坡在10月后产生冻结滞水效应,沉陷有加剧的趋势。两种技术可为黑方台地区健康发展与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张辉党星海李旺平赵健赟赵健赟贾丽奇张秀霞郝君明周兆叶
关键词:PSSBAS地表沉陷黑方台
中国近二十年村落空间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2022年
本文对2000—2020年中国知网的村落空间成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总结出四个主要的研究重心:空间形态与空间结构、空间格局、公共空间、空间特征,梳理出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个案空间特征总结、演变发展规律、空间保护路径及活化策略方面,对于空间评估、文化价值、空间基因构架等的研究较少。提出未来村落空间研究的发展方向:在视角上可以结合物(空间形态特征)与人(村民活动)的互动研究,通过多元化、交叉化的应用技术进行文化背景研究,通过AI等信息模拟技术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戚路辉马瑜培贾丽奇罗瑜斌马雪莲
关键词:村落空间CITESPACE
生态城市发展的景观生态途径探讨——以甬台温铁路台州客站地区概念规划为例
本文采用背景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体系,主要探讨了城市生态安全空间格局优化和保障实施措施。 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背景研究本文针对当今中国高速经济增长和快速的城市化过程的生...
贾丽奇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
文献传递
澳大利亚世界自然遗产管理框架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介绍澳大利亚世界自然遗产的区域分布和组合类型。从法律法规、管理机构、规划体系3个方面,国家、州政府、遗产地3个层次介绍了国家保护地的管理框架。以此为基础,梳理出澳大利亚政府根据世界遗产的权属特点和组合方式差异,对法律法规、管理机制和规划层次进行的调整和完善。总结出澳大利亚世界自然遗产管理框架的特征:以EPBC法为统领的多维法律法规体系,以联合管理为纽带的多元管理机构建制,以OUV价值保护为核心的动态规划体系。
贾丽奇杨锐
关键词:自然遗产管理框架联合管理
活态宗教遗产地与宗教社区的认知与保护——以五台山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为例被引量:9
2015年
从活态宗教遗产的概念与属性出发,分析活态宗教遗产保护的关键因素,以及宗教社区在活态宗教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并以五台山文化景观为例,分析其"活态"特性、分析宗教社区在五台山宗教文化景观价值形成和传承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遗产保护和宗教社区的当代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在宗教社区和遗产保护社区之间建立对话互信,并加强宗教社区的能力建设,就宗教社区参与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合作机制和遗产教育展开专项研究等建议。
贾丽奇邬东璠
关键词:风景园林活态
祁连山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气候因素与人口变化对植被覆盖演化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2024年
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公园人口变化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扰动。目前研究尚缺少气候因素与人口变化对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植被覆盖演进机制的探讨。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为例,基于像元分类及趋势分析阐释相关变量的时空演进机制,利用长时间栅格序列二阶偏相关分析验证降水、气温与人口变化对植被覆盖的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2012—2022年:1)研究区各变量像元占比基本稳定,植被覆盖中无植被及稀疏植被区有所波动,降水量中干旱区在2019年波动较大,气温变化总体较为平稳,人口变化中无人区占比呈逐步扩大趋势;2)植被覆盖、降水量及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态势,气温变化以研究区控制区为主线呈较为复杂的高低聚集分布;3)研究区植被覆盖与降水、气温及人口分布主要在东南及西北片区呈现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其余片区显著性较弱。综合研究成果,建议未来国家公园需协同控制人口变化以精准协调相关区域内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韦俊卿贾丽奇
关键词:气候因素人口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