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正文

作品数:16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公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血吸虫
  • 15篇血吸虫病
  • 15篇吸虫
  • 15篇吸虫病
  • 15篇虫病
  • 4篇晚期血吸虫
  • 4篇晚期血吸虫病
  • 3篇疫情
  • 2篇钉螺
  • 2篇疫情分析
  • 2篇慢性
  • 2篇湖沼地区
  • 2篇腹水
  • 2篇传染
  • 2篇传染源
  • 1篇多糖
  • 1篇血防
  • 1篇血吸虫病流行
  • 1篇血吸虫病流行...
  • 1篇血吸虫病疫情

机构

  • 16篇公安县疾病预...
  • 5篇湖北省疾病预...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荆州市疾病预...
  • 1篇安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6篇贺正文
  • 10篇王友斌
  • 5篇曹淳力
  • 3篇涂祖武
  • 3篇黄文均
  • 2篇徐兴建
  • 2篇黄文军
  • 1篇刘敏
  • 1篇李小萍
  • 1篇王增珍
  • 1篇彭孝武
  • 1篇蔡顺祥
  • 1篇龚新国
  • 1篇季林华
  • 1篇李博
  • 1篇荣先兵
  • 1篇邓子新
  • 1篇王加松
  • 1篇陈艳艳
  • 1篇何汇

传媒

  • 5篇中国血吸虫病...
  • 3篇热带病与寄生...
  • 3篇国际医学寄生...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9~2013年湖北公安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评估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估湖北省公安县2009~2013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与效果,为湖北省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公安县2009~2013年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开展情况及疫情相关资料,结合随机抽取3个流行村开展的人群病情、耕牛病情和螺情现场调查,综合评价防治效果。结果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等血防综合治理措施实施5年以来,全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009年的2.75%降至2013年的0.69%,下降率74.91%,连续5年未发生急感病例;全县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从2009年的2.41%,降至2013年的0,下降率100.00%;2012年、2013年连续2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全县5年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但当前疫情仍不稳定,今后需继续加强巩固与监测。
徐肇纲王友斌贺正文蔡顺祥涂祖武刘建兵朱红
关键词:血吸虫病
荆州市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防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在传播控制、人群感染率低的血吸虫病流行形势下,调查湖北省荆州市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吸虫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江陵县和公安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的血吸虫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放、回收有效问卷826份,有效率为100%。97.0%的调查对象听说过血吸虫病,86.3%的调查对象知道经皮肤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高年龄组(41~84岁)对于本地区是否为流行区(χ~2=57.860)、如何感染血吸虫(χ~2=87.045)、晚期血吸虫病的症状(χ~2=27.268)、钉螺传播血吸虫(χ~2=55.856)的知晓率显著高于低年龄组(6~17岁)(P均<0.05);男性对于本地区是否为流行区的知晓高于女性(χ~2=13.442,P<0.05)。36.6%的调查对象一天多次接触湖泊或池塘水,66.5%的被调查者愿意参加血防宣传活动。结论荆州市江陵县和公安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对血吸虫病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应重点加强对流行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自觉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李艳伟胡合华贺正文徐肇纲张纯彬周晓珊李瑶刘镕董惠芬赵琴平
关键词:血吸虫病健康教育
湖沼地区环境改造工程控制血吸虫病效果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湖沼地区环境改造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现场调查等方法,收集湖北省公安县沉螺池建设(工农村)、血防综合治理项目(齐心村)和监利县改水改厕项目(群力村)所在3个行政村2003-2011年的螺情、病情资料,分析比较工程建设前后疫情变化情况。结果环境改造工程实施以来,2011年3个行政村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25.53%、81.52%和3.06%,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下降了74.26%、95.30%和72.19%,钉螺感染率均下降为0;人群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3.00%、97.51%和59.54%;家畜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3.71%、100%和100%。结论在湖沼地区,因地制宜开展环境改造工程对控制血吸虫病传播有重要作用。
陈艳艳徐兴建杨志强贺正文万东方黄文军侯义元魏强
关键词:血吸虫病环境改造
2004-2013年公安县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了解公安县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状况。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每年在张家湖村监测点开展螺情和人畜病情的调查与检测,计算疫情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张家湖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0.66%、7.86%、4.29%、2.48%、1.09%、1.09%、0.91%、0.56%、0.75%、0.58%,耕牛感染率分别为12.75%、10.22%、9.24%、3.88%、0、2.72%、1.98%、1.86%、0.78%、0,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与2004年相比,2013年人群感染率下降了94.75%,且完全消除了散放耕牛现象。2004年监测点有螺面积19.3 hm2,2007年以来降至并维持在6.3hm2,有螺面积减少了67.36%,2004年查出感染性钉螺面积0.1 hm2,自2005年起未查到感染性钉螺;2004年活螺平均密度0.99只/0.1 hm2,2013年为0.07只/0.1 hm2,下降了92.93%。结论张家湖村近10年来血吸虫病疫情大幅下降,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徐肇纲贺正文王友斌涂祖武熊波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
病原学检测新技术Parasep^(■)粪便离心管法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病原学检测新技术Parasep粪便离心管法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在湖北省公安县血吸虫病流行村随机抽取1 389名6~65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尼龙绢集卵镜检孵化法和Parasep粪便离心管法进行病原学平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评价Parasep粪便离心管法的检测效果。结果共查出阳性病人24例,总粪检阳性率为1.73%,其中Parasep粪便离心管法、尼龙绢集卵镜检孵化法和Kato-Katz法粪检阳性率分别为0.79%、1.01%和0.65%;3种方法以Kato-Katz法的漏检率最高为62.50%,尼龙绢集卵镜检孵化法漏检率最低为41.67%。Parasep粪便离心管法的检出率是Kato-Katz法的1.22倍,并可保持显微镜下虫卵形态不变,卵内毛蚴结构清晰,容易辩认。结论病原学检测新技术Parasep粪便离心管法可作为日本血吸虫病原学诊断方法在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应用。
徐肇纲贺正文王友斌程艳刘明春涂祖武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
健肝乐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疗效被引量:1
2011年
选择8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健肝乐,对照组服用复方紫参冲剂。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好转率和无效率分别为25.0%、70.0%和5%,对照组则分别为12.5%、75%和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组人均药费支出比对照组少。
贺正文王友斌黄文均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疗效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两种服药方法的副反应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日本血吸虫病是对人体伤害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如在感染后未进行有效治疗,则可能会形成虫卵肉芽肿和肝纤维化,直至最后形成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因此,对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实施治疗尤为重要。目前,吡喹酮广泛应用于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和流行控制,常用的服药方法有'顿服疗法'和'二日疗法'两种,我们对该两种方法的副反应做了调查。现报告如下。内容与方法2010~2011年在湖北公安县章田寺乡达仁村、南阳村、永久村、杉木村、
贺正文王友斌王代平
关键词:慢性血吸虫病吡喹酮治疗服药方法虫卵肉芽肿肝纤维化
149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行为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通过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行为因素分析,为科学控制晚期血吸虫病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的湖北省公安县2009 2013年确诊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案调查和个人问讯方法,调查内容有个人基本情况、晚期血吸虫病类型、治疗行为和疫水接触情况. 结果 公安县2009 2013年确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49例.其中,男性占67.11% (100/149),女性占32.89% (49/149);年龄主要集中在40 ~49、50 ~59岁,分别为36.24%(54/149)和30.20% (45/149);教育程度以小学为主,为63.76% (95/149);职业以农民和渔民为主,分别为83.89% (125/149)和12.75% (19/149).疾病类型中,巨脾型为83.89% (125/149),腹水型为15.44% (23/149)、结肠增殖型为0.67% (1/149).在149例患者中,有38.3% (57/149)的患者未接受过治疗,未接受治疗的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9,P<0.05);61.7% (92/149)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次数在1~5次,平均治疗次数为1.62次/人.90.6% (153/149)的患者因农业生产和捕鱼等生产性接触疫水,游泳等娱乐性接触疫水和生活性接触疫水均占4.7% (7/149,7/149).每年生产性接触疫水的天数多在31~120 d,生活性接触疫水的天数多超过120 d,每年游泳等娱乐性接触疫水的天数少于30d.结论 应加强对长期生产性接触疫水人群的血吸虫病知识健康教育,进行行为干预和病情筛查以控制病情迁延.
王友斌徐肇纲贺正文曹淳力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
湖沼地区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效果被引量:28
2010年
目的评价湖沼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效果。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2004-2008年公安县、江陵县开展人畜查治病、健康教育、无害化厕所建设、以机代牛、洲滩禁牧和安全用水等策略的年报资料。结果与2004年策略实施初期相比,2008年公安县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4.43%和74.18%,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了99.42%;江陵县人群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3.29%和63.60%,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了75.78%。2县连续3年均未发生突发疫情,散发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均降为0。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可有效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疫情。
何亮才王加松荣先兵彭孝武付正银贺正文黄文军张华明刘军彭又新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湖沼地区
淋滞疏通方治疗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312例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索使用中药治疗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将312名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6例。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淋滞疏通方,对照组使用安体舒通和速尿注射液。治疗结束后观察腹水消退和复发情况。结果 31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6例,女性患者76例;年龄8~79岁,平均年龄55.28岁。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9%(146/156),对照组为74.36%(116/1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435,P<0.05)。观察组腹水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腹水复发率为27.52%(30/109),对照组为66.29%(59/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9.760,P<0.05)。观察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为7.05%(11/156),对照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为94.86%(148/156),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0.717,P<0.05)。结论淋滞疏通方可作为腹水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
王友斌徐肇纲贺正文曹淳力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