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冬
- 作品数:42 被引量:190H指数:9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粤西琼东海域表层孢粉沉积的形成环境被引量:5
- 2014年
- 研究区位于珠江口以西至琼州海峡及琼东海域,是一个开放的海湾.在本海域共采集了40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孢粉分析,所有样品孢粉丰富.根据孢粉总浓度(重量浓度)及木本植物、陆生草本植物和蕨类植物孢粉浓度的分异程度,可将本海域的孢粉散布划分为10个孢粉区域.此外,根据局部孢粉浓度出现极高值与极低值的现象划分了3个孢粉浓度高值区和3个孢粉浓度低值区.根据海底形态及动力情况,可将10个孢粉区域归纳为4种孢粉沉积环境:临岸带、近岸带、远岸带及海岛陡坡带.研究表明,临岸带(区域Ⅰ,Ⅵ,Ⅸ及Ⅹ)沉积环境较为复杂,存在孢粉高值区与孢粉低值区的分化,该带草本植物花粉含量高,达全区之冠.近岸带(区域Ⅱ,Ⅲ,Ⅴ,Ⅶ)孢粉浓度中等,木本植物花粉及蕨类植物孢子含量略有增多,尤以松属花粉显著.远岸带(区域Ⅳ)孢粉浓度低,组合中以蕨类植物孢子含量较多而突出.海岛陡坡带(区域Ⅷ)孢粉组合中各组分含量中等,具有各带混合的特性.孢粉高值的产生与多水团的活动有关,如:高值区A,位于珠江冲淡水向西扩散过程中与陆架水混合锋面带处;高值区B和C,在雷州半岛以东海域的逆时针环流(低速带)处.孢粉浓度低值区与波浪、潮流活跃有关,如:雷州半岛沿岸波浪强烈冲刷区(区D),琼州海峡东口强潮区(区E),及陆坡内潮、内波高发区(区F).
- 童国榜龙江平李团结肖霞云许冬陈亮童松梅
- 关键词:海洋沉积沉积动力
- 长江口北翼海滨地区海水入侵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利用2009年2月和8月两次在长江口北部滨海地区地下水调查取得水化学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法、Piper三线图法,分析长江口北翼滨海平原海水入侵区浅层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特征,识别不同季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渗透补给,季节变化对区域内地下水水化学空间变异性影响较大。(2)Na+、K+、Cl-变异系数较大,而HCO3-、CO32-绝对含量大,它们是决定海滨海水入侵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主要离子。(3)由陆向海方向,区域内水化学类型由主要从Mg-Ca-HCO3、Na-Mg-HCO3型经Mg-Ca-HCO3-Cl、Na-HCO3-Cl型向Na-Cl-SO4、Na-Cl型演变;大气降水、水-岩离子交换、残存海水上移、海陆地下水交互作用是控制地下水演变的主要因素。
- 乔吉果龙江平许冬周根元翟万林
- 关键词:海水入侵水化学特征长江口
- 南大洋古环流研究方法综述
- 2016年
- 南大洋海洋环流系统由南极底层水AABW、南极绕极流ACC、南极表层水AASW、绕极深层水CDW组成,它们在全球气候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科考技术的进步,有关南大洋古环流研究越来越多,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盐度、流向和影响作用等方面。研究侧重内容不同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也有差别,南大洋古环流研究方法包括古生物法、地球化学法、数值模拟、沉积法、实测资料等。本文就这些研究方法做一简单综述,以期强调南大洋在全球大洋历史中的作用。
- 唐灵刚韩喜彬赵建如许冬边叶萍葛倩
- 关键词:南大洋古温度古生物地球化学数值模拟
- 柱状沉积物切割设备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柱状沉积物切割设备。柱状沉积物切割设备,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两个滑轨,两个滑轨之间设置有放置架,用于放置装有柱状沉积物的样品管;工作台上设置有定位挡板;还包括切割装置,...
- 许冬陈堂禄
- 文献传递
- 粤西-琼东北近海沉积物的运移和沉积被引量:9
- 2014年
- 为了深入认识珠江现代入海物质在粤西陆架随海流迁移扩散的路径和沉积中心,利用GaoCollins方法分析了粤西-琼东北近海1 515个站位的粒径趋势,并用210 Pb法测定了8支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在粤西沿岸流和南海暖流这两个相向海流的共同作用下,珠江口外珠江来源的泥质沉积物的主体被限制在-50m等深线以浅的内陆架。现代珠江入海物质能维持粤西陆架泥质沉积区0.1cm/a左右的现代沉积速率。在川山群岛至海陵岛一带和琼州海峡东侧泥质区,分别受岛屿阻挡和逆时针中尺度涡旋的影响,形成了现代沉积中心。在沉积物不同粒级的来源和搬运方式存在差异的地方,粒径趋势分析结果可能主要反映的是粗颗粒沉积物的运移趋势,而非细颗粒沉积物的运移方向。
- 许冬初凤友李家彪杨海丽陈亮
- 关键词:现代沉积速率近海沉积物
- 浅地层剖面三维多体建模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浅地层剖面三维多体建模方法,属于浅地层剖面建模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浅地层剖面三维多体建模方法步骤如下:输入原始浅地层剖面数据;对剖面数据进行解译和标定地层;地质体界线划分;建立地质体格网模型;构建整体地质三维...
- 韩喜彬张志毅许冬张庆余王雁冰
- 文献传递
- CJ19区块海底底质调查与研究
- 初凤友龙江平张富元章伟艳杨克红许冬杨海丽李秀珠刘子琳汪东军杨逢春张玉兰李保华李胜荣钱江初于晓果雷吉江刘春秋刘毅飞
- 2005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与908专项办签订了专项合同任务书,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承担“CJ19区块海底底质调查与研究”课题,要求在2005年至2006年间完成CJ19区块的底质、悬浮体等项目的调查,并完成...
- 关键词:
- 关键词:海底沉积物悬浮体
- 楚科奇海陆坡ARC5-M06柱样晚更新世以来黏土矿物组成变化的古环境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对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采自楚科奇海陆坡的ARC5-M06柱样进行粒度、冰筏碎屑、碎屑矿物、黏土矿物、岩心XRF扫描、沉积物颜色分析,初步建立了楚科奇海陆坡晚更新世MIS3期以来的沉积地层框架。ARC5-M06柱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为伊利石(66%)-绿泥石(22%)-高岭石(9%)-蒙皂石(3%)组合,与北冰洋边缘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合类型对比表明,MIS3期以来楚科奇海陆坡除MIS3期晚期黏土矿物陆源主要来自北美大陆的加拿大马更些河入海物质及少量太平洋水团携入的北美育空河入海物质外,其他时期均主要来自于东西伯利亚海的输入;自MIS2末次盛冰期以来,陆坡与海盆的黏土矿物源区发生了改变,陆坡主要来自于东西伯利亚海的输入,海盆主要来自于北美大陆物源输入,受波弗特海的输入影响较大。
- 章伟艳于晓果刘焱光叶黎明许冬边叶萍姚旭莹郭海超刘小娅
- 关键词:黏土矿物古环境
- 南海北部甲烷渗漏的沉积地球化学指标(Sr/Ca和Mg/Ca)识别被引量:4
- 2014年
- 自生碳酸盐矿物是揭示甲烷渗漏过程及其周期性变化的重要指标。为了方便、快速地识别出自生碳酸盐矿物,在探讨了前人建立的端元组分模型(文石、高镁方解石、生物成因方解石和碎屑)在我国南海北部适用性的基础上,利用沉积物全样中Sr/Ca和Mg/Ca值计算了南海北部神狐海域两支沉积物柱状样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沉积深度均有含量不等的自生碳酸盐矿物。这一结果被X射线衍射结果和沉积物中存在晶形完好的自生高镁方解石和文石矿物所验证,表明利用前人建立的端元组分模型计算的结果具有可靠性。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出现显示该海域深受甲烷渗漏作用影响。利用地球化学指标(Sr/Ca和Mg/Ca)获得的自生碳酸盐矿物含量垂向变化显示该区域甲烷渗漏具有强弱交替的周期变化。运用端元组分模型来获取沉积物柱状样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高分辨率剖面,从而识别甲烷渗漏信息非常方便,在大范围寻找甲烷渗漏和天然气水合物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 杨克红初凤友叶黎明章伟艳许冬朱继浩杨海丽葛倩
- 关键词:甲烷渗漏碳酸盐CACA地球化学南海北部
- 北冰洋阿尔法脊晚第四纪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 为探讨晚第四纪有机碳埋藏情况变化与海冰覆盖和环流等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北冰洋阿尔法脊08B85-D 孔沉积物的Mn 和Ca 含量、粒度组成、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δ13C 组成。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并不具备冰期 间冰期旋回性...
- 许冬叶黎明于晓果葛倩雷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