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杰
- 作品数:16 被引量:1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Wallis腰椎弹性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腰痛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共使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腰痛患者37例,男27例,女10例,年龄19~75岁,平均48.0岁。手术开窗摘除突出的间盘,置入Wallis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1月、术后1年进行VAS及ODI评分。术后随访(12.1~25.4)月,平均(17.9±4.0)个月。结果 1例术后半年出现腰痛复发,保守治疗缓解。VAS及ODI术前评分(7.8±1.0)分,(77.9±4.8)%;术后1月评分(1.6±1.0)分,(24.2±4.6)%;术后1年评分(0.8±0.7)分,(13.0±3.8)%。运用SPSS13.0分析,P<0.01,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Wallis系统作为一种弹性固定系统,能够保留固定节段一定的活动度,维持腰椎稳定,预防临近节段退变,是治疗腰椎退变性腰痛的有效手段。
- 解杰郭风劲王建超李锋方煌陈安民
- 关键词:腰椎腰痛椎间盘
- 股骨远端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9
- 2009年
- 目的对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及内固定。方法自2004年10月~2008年8月,对354例股骨远端骨折分别应用"L"型角钢板(LSCP)、AO动力髁螺钉(DCS)、解剖型髁支持钢板(ACSP)、互锁双板(DPF)、逆行交锁髓内钉(GSH)、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及其他内固定方法治疗,对各自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行二期翻修植骨术,除1例随访期死于肺癌外,所有患者获得骨愈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术后骨折愈合率及膝关节HSS功能评定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LISS组的骨愈合率和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最高,其次为GSH组,而LSCP组最低。结论股骨远端骨折手术内固定物选择多样性明显,而LISS接骨板较其他内固定方法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柳昊郭风劲陈安民解杰魏立坤
-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方法
- 自体血回输对多发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对多发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05-2016-01收治的多发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IAT组)和异体血输注组(ABT组)2组,于麻醉诱导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用肝素抗凝试管采集空腹静脉血,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CRP、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量、术前血红蛋白量、术中输血量及受伤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输血第1天、第3天(T1、T2)TNF-α、IL-6较麻醉诱导前(T0)显著升高(P<0.05),CRP到T2时才显著升高(P<0.05);IAT组TNF-α、IL-6在T1、T2时显著低于ABT组(P<0.05),而2组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血回输能够降低多发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患者TNF-α、IL-6炎症水平,对输血安全和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王于昌解杰白祥军宋先舟
- 关键词:自体血回输多发伤C-反应蛋白白介素-6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探讨其相关因素,以期达到降低再手术率的目的,探讨再手术的指征、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7年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6例中再手术者43例(6.46%),分析再手术的原因及效果。结果原位复发30例(69.77%),是再手术最主要的原因。19例再次开窗椎间盘切除,18例手术效果优良。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彻底摘除突出的组织,对可能突出的组织做相应处理。控制好再手术指征,提高操作技巧,仍能获得良好疗效。再手术时,重复的椎间盘切除仍然有效。
- 解杰王建超陈安民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再手术
- Gas7在大鼠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生长休止蛋白7(Gas7)在成年大鼠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3个月、12个月)各12只。取膝关节和股骨上端关节部分,经脱钙石蜡包埋并切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检测各关节软骨组织中Gas7的表达及其定位。结果关节软骨切线层与移行层Gas7的表达呈现强阳性,而在辐射层及软骨钙化层则弱阳性或阴性。结论Gas7在成年大鼠关节软骨各层细胞的表达不同。
- 李金生王建超解杰陈华刘俊王小丽刘胜洪
- 关键词:关节软骨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析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8年8月应用LISS治疗21例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的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5个月(3~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除1例出现膝内翻畸形,2例骨缺损和骨吸收较严重的患者术后6个月再次行植骨外,其余患者在术后3~7个月均获得骨愈合。膝关节HSS功能评定:优12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80.95%。结论LISS接骨板是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它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然而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技术操作程序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 柳昊解杰胡伟华魏立坤
- 关键词:粉碎性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接骨板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慢性难愈性创面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于本院诊治的慢性难愈性创面病人共105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病历资料,对病人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男性44例,女性61例。年龄2~76岁,平均42.6岁。病程3周~6个月。所有病人均接受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治疗时间2~6周,评定创面疗效及预后。结果105例病人,创面愈合良好92例,愈合一般10例,无效3例。结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经济适用。
- 刘湘萍刘承力解杰李天宇李辉白祥军李占飞王伟
- 关键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慢性难愈性创面预后
- 利用藻酸盐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前列腺癌细胞混合培养:观察干细胞对癌细胞增殖速度及成簇大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背景:肿瘤外环境研究的模型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细胞的二维培养与体外动物实验,缺乏三维立体模型的研究与构建。目的:体外模拟肿瘤骨转移的三维模型,并比较在有无骨髓间质干细胞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速度与成簇大小以及成簇率。方法:清洁级SD大鼠2只用于提取骨髓间质干细胞。利用藻酸盐模拟骨髓微环境,将前列腺癌细胞与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藻酸钙中共培养。通过显微镜与组织切片观察细胞在模型中的生长情况。利用绿色荧光蛋白转染肿瘤细胞,通过培养在普通光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三维模型中肿瘤单克隆的生长扩增情况。结果与结论:有干细胞存在共培养的三维藻酸钙微环境中前列腺癌细胞的成簇速度、数量及成瘤率均较对照组高。对照组在7.75d、有干细胞的混合培养组在6.00d能形成单克隆细胞簇,10d后对照组瘤簇细胞计数为(95.13±11.63)个;有干细胞的混合培养组为(112.53±14.67)个,荧光细胞克隆形成率对照组为(77.10±6.85)%;有干细胞的混合培养组为(64.55±6.21)%;两者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前列腺癌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藻酸钙微球环境中,有利于细胞增殖及成簇性发展。
- 解杰陈安民郭风劲王建超廖晖柳昊陈超
- 关键词:前列腺癌共培养藻酸钙凝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OPN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过表达和多种恶性肿瘤的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然而,在肾癌中OPN所扮演的角色尚未被清楚地阐明。为验证其作为肾癌基因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本研究通过构建获得OPN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肾癌ACHN细胞,观察其对人肾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提取ACHN细胞总RNA,RT-PCR法扩增获得OPN目的片段,将其反向克隆到pcDNA3.1(-)质粒中构建OPN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人肾癌ACHN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OP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RT-PCR检测OPN 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质粒细胞中的OPN mRNA的表达量为0.29±0.04,与转染空质粒细胞的0.86±0.05和未转染细胞的0.88±0.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ACHN/OPN细胞的生长速度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ACHN/OPN细胞生长停滞于S期且凋亡率明显升高;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下降(P<0.05)。结论:OPN在肾癌ACHN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义OPN基因能抑制肾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 柳昊陈安民郭风劲黄晖解杰胡伟华
- 关键词:肾癌细胞反义基因基因转染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保肢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8
- 2019年
-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保肢救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5年10月一2015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02例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6例;年龄17~65岁[(34.2士10.1)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8~26分[(19.8±3.2)分]。骨折部位:股骨骨折34例,胫/腓骨骨折66例,股骨+胫/腓骨骨折35例。58例急诊术后使用VSD技术治疗(VSD组),44例急诊术后使用常规换药法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创面活动性出血,再次血管探查、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创面感染坏死、气性坏疽、延迟截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人均清创次数、住院时间、植皮/皮瓣率、骨折内固定率、难愈创面发生率、骨不连发生率、神经完全损害发生率、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评分优良率及截肢率/保肢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4个月[(8.4士2.1)个月]。两组术后保肢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保肢治疗的指标比较中,两组创面活动性出血、气性坏疽、再次血管探查和延迟截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VSD组的创面感染坏死率分别为32%和15%(P<0.05),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2%和7%(P<0.05)o住院期间,DVT发生率和骨折内固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VSD组SIRS发生率分别为92%和73%(P<0.05),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28%和10%(P<0.05),人均清创次数分别为4.2次和3.2次(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42.1d和30.2d和(P<0.05),植皮/皮瓣率分别为69%和46%(P<0.05);随访结果中,两组伤后截肢率和保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VSD组难愈创面发生率分别为28%和10%(P<0.05),骨不连发生率分别为22%和6%(P<0.05),神经完全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6%和
- 王翔杨帆解杰陈驾君宋先舟白祥军
- 关键词:多处创伤负压伤口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