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彬
- 作品数:44 被引量:162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托珠单抗治疗TAFRO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 2020年
- 患者,女,30岁,主因"发现肌酐升高3年,加重伴发热、水肿、全血细胞减少1个月余"收入我院。患者间断高热,热峰波动在37.8~38.0℃,伴咳嗽,无咳痰。查体:轻度贫血貌,皮肤可见瘀点、瘀斑,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查体无特殊,腹部无压痛,肝脾肿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血常规:WBC 18.12×109/L,HGB 41 g/L,PLT 5×109/L;生化常规:白蛋白22 g/L,GGT 501 U/L,肌酐731μmol/L,尿酸968μmol/L、K 6.23 mmol/L。
- 丁月华鲍立陆敏秋褚彬石磊高珊项秋晴房立娟王宇彤刘晰
-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凹陷性水肿肿大淋巴结肝脾肿大瘀点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Ⅱ型受体和C-Myc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和意义
-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已知血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及凋亡受到多种刺激因子(正调控因子)和抑制因子(负调控因子)的复杂调控。生理情况下,正、负调节信号处于...
- 褚彬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转化生长因子ΒC-MYC免疫细胞化学
- 文献传递
- 一种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的抗体组合物及其试剂盒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的抗体组合物及其试剂盒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抗体组合方案包含了既往从未被临床用于外周血肿瘤浆细胞检测的流式抗体组合,并且规定了检测的细胞数量,规范的操作步骤,明确了敏感度需要达到的程...
- 褚彬鲍立陆敏秋石磊高珊房立娟王宇彤
- 文献传递
- 以颅脑肿物为髓外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以颅脑肿物为髓外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以颅脑肿物为髓外表现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病理学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 3例患者以颅脑肿物为首发症状,另3例患者在疾病进展中出现颅脑肿物,6例患者均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且对常规化疗反应差。结论 MM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以颅脑肿物为表现的患者较为少见。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
- 刘蕾白砚霞左杏果陆敏秋吴梦青石磊褚彬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 复发/难治DLBCL患者继发CNS侵犯的临床特征及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4例继发中枢神经系统(CNS)侵犯的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观察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4例DLBCL继发CNS侵犯患者,分析其初诊及复发时的临床特征;并进行相应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其中,2例采用泽布替尼+甲氨蝶呤(Z-MTX)方案治疗,1例采用泽布替尼+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Z-R-GDP)方案治疗,1例采用泽布替尼+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ZR-MTX)方案治疗,评价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4例患者中,3例CNS复发仅侵犯脑实质,另1例同时侵犯脑、眼;3例具有淋巴瘤中枢侵袭的高危中枢神经系统国际预后指数(CNS-IPI)评分(4~6分),另1例CNS-IPI评分1分。3例患者为非生发中心(non-GCB)来源,其中MCD亚型2例、非MCD亚型1例;1例未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检查。化疗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随访4~5个月,至末次随访,3例完全缓解患者疗效持续缓解无复发,1例部分缓解患者复发。主要毒性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未发生肿瘤溶解、心房颤动或高血压等其他3级及以上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相关的毒性反应。结论复发/难治DLBCL继发CNS侵犯多为non-GCB来源及MCD亚型,主要侵犯脑实质;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方案有显著、持续的疗效和生存优势,其主要毒性反应可控。
- 石磊王亚丽孙恺陆敏秋高珊褚彬王宇彤鲍立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侵犯
- 掌骨破坏的多发性骨髓瘤伴类白血病反应一例被引量:4
- 2013年
-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可通过刺激机体造血组织引发类白血病反应,导致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在临床上需与急慢性白血病加以鉴别。及时准确诊断及治疗原发病,白细胞计数可随病情好转而下降,白细胞计数的改变可指示原发病病情变化。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以掌骨破坏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伴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
- 陆敏秋白砚霞左杏果褚彬吴梦青石磊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类白血病反应掌骨
- 178例初治骨髓瘤骨病临床特点及应用骨代谢标志物评价骨病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
- 目的 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化疗联合双磷酸盐治疗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我院近6年178例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病类型和骨病分级,比较不同分级骨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化疗效果、生存期,...
- 褚彬陆敏秋吴梦青石磊付丽娜高珊房立娟项秋晴鲍立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骨病骨代谢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II型受体和C-Myc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和意义
- 目的: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已知血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及凋亡受到多种刺激因子(正调控因子)和抑制因子(负调控因子)的复杂调控。生理情况下,正、负调节信...
- 褚彬
- 关键词:白血病转化生长因子Β免疫细胞化学
- 文献传递
- 聚酰胺抑制基因转录研究进展
- 2007年
- 聚酰胺(polyamide)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小分子,能以序列特异性与DNA小沟结合,从而干扰天然转录因子与特定DNA序列的结合,实现对特定基因表达的调控。此类小分子发展迅速,近年来与烷化剂连接而提出了基因沉默新途径,具有特异基因治疗的潜力。本文总结了聚酰胺对特定基因转录抑制的研究进展。
- 褚彬
- 关键词:聚酰胺启动子基因转录转录因子
- 苯达莫司汀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苯达莫司汀(Ben)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2020年3月至12月接受含有Ben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16例RRMM患者临床资料,随访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6例RRMM患者接受含有Ben的联合化疗方案的中位治疗线数为4线,治疗的中位疗程为3(1~8)个。Ben治疗开始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3(1.3~9.2)个月。16例中疾病控制率(DCR)13/16,总有效率(ORR)5/16,≥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4/16。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9个月。其中Ben联合免疫调节剂的ORR更高。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贫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乏力。无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及调整剂量的患者。结论Ben联合化疗方案是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的、安全的方案。
- 石磊陆敏秋高珊褚彬王宇彤项秋晴丁月华鲍立
-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