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冬

作品数:47 被引量:1,468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水分
  • 16篇灌溉
  • 14篇冬小麦
  • 14篇小麦
  • 11篇水分利用
  • 11篇利用效率
  • 11篇节水
  • 10篇水分利用效率
  • 8篇土壤
  • 7篇玉米
  • 6篇农业
  • 5篇节水农业
  • 4篇气温
  • 4篇作物
  • 4篇夏玉米
  • 4篇麦田
  • 4篇棉花
  • 4篇秸秆
  • 4篇秸秆覆盖
  • 4篇节水灌溉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鸟取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灵寿县农业技...
  • 1篇中国农村技术...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7篇裴冬
  • 46篇张喜英
  • 33篇陈素英
  • 23篇孙宏勇
  • 14篇胡春胜
  • 8篇陈四龙
  • 5篇程一松
  • 5篇刘孟雨
  • 5篇王振华
  • 4篇高延军
  • 3篇刘昌明
  • 3篇由懋正
  • 2篇张永强
  • 2篇王学虎
  • 2篇孙振山
  • 2篇王艳梅
  • 2篇王淑芬
  • 2篇王振华
  • 1篇张翼龙
  • 1篇李晓欣

传媒

  • 10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2004年中...
  • 3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生态农业研究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利学报
  • 1篇中国棉花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2001年国...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8篇2005
  • 11篇2004
  • 5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沉积物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24
1998年
根据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典型剖面记录,对各层沉积物进行了结构分析;在对沉积物性质、特点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初步揭示了各层沉积物的环境意义,并以此对乌兰布沙漠的形成、发展与环境变迁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演化主要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人为因素应是叠加其上的辅助因素。
贾铁飞何雨裴冬
关键词:沉积物特征沉积环境环境变迁
华北平原膜下滴灌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对供水方式响应研究被引量:26
2005年
通过田间试验,系统地分析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干播湿出、湿播湿出处理与传统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差异。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与传统灌溉相比,可以降低株高、减少蕾铃脱落和使根系集中。普通膜下滴灌处理比传统灌溉处理增产204.15 kg/hm2,总耗水量减少32.91 mm,水分利用效率增加0.73 kg/(mm.hm2)。干播湿出处理产量虽然不是最高,但是其灌溉量比其他两处理减少3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干播湿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陈四龙裴冬王振华张喜英陈素英孙宏勇
关键词: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水分利用效率华北平原
水分调亏对冬小麦生理生态的影响被引量:81
2006年
通过冬小麦盆栽试验,在不同时期给以不同的调亏灌溉处理,以研究不同生长时期水分亏缺和亏缺程度对冬小麦生理及生长特性的影响,为农田节水提供指导。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返青—拔节初期,拔节—孕穗,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每个生育时期设置4个水分水平,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调控对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蒸腾、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均有影响;水分胁迫使作物光合速率的峰值提前出现,这有助于胁迫处理的作物利用有限的土壤水分;蒸腾速率比光合速率对水分胁迫的反应更为敏感,更易受气孔调节的影响。
裴冬孙振山陈四龙张喜英陈素英王振华
关键词:冬小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
棉花调亏灌溉效应研究被引量:28
2004年
盆栽试验研究棉花调亏灌溉效应结果表明 ,棉花苗期为水分亏缺最佳时期 ,土壤含水量应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5 0 %~ 5 5 % ,吐絮期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5 0 %左右 ,蕾期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6 5 %~ 70 % ,花铃期是棉花生长关键期 ,其土壤含水量应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75 %左右 ,适当降低土壤含水量有助于提高棉株蕾铃数量 ,可减少蕾铃脱落。
高延军裴冬张喜英陈素英刘孟雨
关键词:棉花调亏灌溉田间持水量吐絮期蕾期花铃期
华北半湿润偏旱井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徐振辞胡春胜王玉坤陈素英赵勇孙宏勇谢礼贵裴冬程一松张喜英
该课题针对华北地区水资源状况,以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和遏制地下水超采为目标,(1)重点研究和筛选了管道输水畦灌、管道输水波涌灌、半固定式喷灌、设施农业微灌4种节水灌溉技术为主体的8项水利及农业和管理节水技术,配套集成了4...
关键词: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
太行山山前平原夏玉米优化灌溉制度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5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气候年型下灌水次数、灌溉时间对夏玉米生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生育期总耗水量的增加 ,夏玉米产量逐步提高 ,当耗水量增至一定程度时产量反而递减 ;而水分利用效率随耗水量的增加呈逐步递减趋势。并确定了夏玉米最优耗水量 ,建立了不同降水年型下夏玉米优化灌溉制度。
裴冬陈素英张喜英高延军王玉坤
关键词:太行山山前平原夏玉米优化灌溉制度降水年型水分敏感指数
河北平原高产粮田综合节水模式研究被引量:18
2004年
在多年单项节水技术基础上试验研究组装配套集成高产粮田小麦、玉米两作 5种综合节水模式 ,即土垅沟输水 +少耕覆盖 +调亏灌溉制度 (Ⅰ )、主垅沟软管输水 +少耕覆盖 +调亏灌溉制度 (Ⅱ )、主垅沟软管输水 +支垅沟闸管 +少耕覆盖 +调亏灌溉制度 (Ⅲ )、主垅沟软管输水 +支垅沟闸管 +少耕覆盖 +深松 +调亏灌溉制度(Ⅳ )、喷灌 +少耕覆盖 +调亏灌溉制度 (Ⅴ ) ,各模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 2 2 5kg/hm2 ·m3 、2 5 7~ 2 2 5kg/hm2 ·m3 、2 7 2~ 2 2 5kg/hm2 ·m3 、2 8 0~ 2 2 5kg/hm2 ·m3 、31 5~ 2 2 5kg/hm2 ·m3 ,分别比传统灌溉模式 (对照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14 %、2 1%、2 4 %、2 6 %和 4 0 % ,增产节支效益分别为 6 92 4 0元 /hm2 、76 7 10元 /hm2 、815 10元 /hm2 、791 2 5元 /hm2 和 346 0 5元 /hm2 ,其中以农艺为主的综合节水模式更适于河北平原大面积高产粮田推广应用。
陈素英张喜英胡春胜裴冬刘孟雨
关键词:河北平原水分利用效率节水农业
不同行距对冬小麦麦田蒸发、蒸散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9
2006年
为了研究不同行距对冬小麦田棵间蒸发、蒸散和产量的影响,于2002-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实验站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对棵间蒸发的影响在不同的冬小麦生育时期表现不同,在4月份呈现显著性差异,在12月-3月之间,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在其它时期7.5cm的行距处理与30cm行距的处理呈显著性差异,15cm的处理与它们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整个生育期内,7.5cm的行距处理比15cm和30cm的行距处理分别减少棵问蒸发13.26和29.04mm,蒸散量减少22.76mm和51.88mm;7.5cm的行距处理比15cm和30cm的行距处理分别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0.11kg/m^3和0.23kg/m^3。
孙宏勇刘昌明张喜英陈素英裴冬
关键词:冬小麦行距蒸发蒸散
间作套种对膜下滴灌棉田的影响
2006年
王振华裴冬张喜英王淑芬陈四龙
关键词:间作套种模式棉田节水增产效果灌溉方式节水高效
华北半湿润偏旱井灌区节水农业模式集成与实践
华北井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与产业化基地,对我周粮食安全与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工农业用水需求量大、地下水超采严重、农业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因此,建立并示范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对缓解区域水危机具有...
胡春胜陈素英张喜英孙宏勇裴冬程一松
关键词:节水农业农业技术体系节水灌溉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