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平
- 作品数:65 被引量:442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公共关系教学中的数字化创新
- 2015年
- "跨界"必须打破学科的边界、地理、产业等实体原有的边界,而跨界的前提必须是先破界,跳出原有的界限,与其他界域合作。"破界"的前提是需要思维的改变,因此可以说,跨界关键便是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则是公共关系的核心竞争力,公共关系的实务与教学一直都将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点。
- 刘晶袁小平
-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创新思维数字化核心竞争力
- 关系网络与中国乡村社会关系变迁被引量:26
- 2008年
- 乡村社会关系研究是农村研究的一个重点,认清我国乡村社会的关系结构及性质对于研究我国农村内部的组织与运行,推动农村发展具有深刻意义。从网络理论的核心概念出发,从时间的维度比较了1949年以前、1949—1978年、1978年以后三阶段关系网络的性质及特点,反映中国乡村社会关系的变迁,以期更好地认清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性质。
- 袁小平吕益贤
- 关键词:关系网络乡村社会
- 贫困群体能力建设中的文化共鸣及其反贫效应——基于符号互动的视角被引量:7
- 2019年
- 能力建设是反贫困的一个重要思路,通过对贫困群体进行增能有助于帮助他们可持续脱贫。要切实提升贫困群体的能力,需要找到关键性的影响变量。通过对一个增能范本案例的深度分析发现,在对贫困群体进行增能的过程中,建构贫困群体对增能的文化共鸣至关重要。文化共鸣程度对贫困群体能力建设具有阀门效应,弱文化共鸣会导致贫困群体的能力增长"内卷化",强文化共鸣能促成贫困群体能力"线性"增长。文化共鸣的诞生与增能过程中所使用的符号和互动方式密切相关。经过修辞化了的符号为增能的互动提供了基础,制度化的互动又能将符号意义变得显现化和固化,二者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建构贫困群体的文化共鸣。符号、互动与文化共鸣的关系特点为深度推进精准扶贫以及对反贫困中的宣传与帮扶方案的制定等提供了有效借鉴。
- 袁小平
- 关键词:贫困
- 农民工培训影响因素研究:一个文献综述被引量:3
- 2018年
- 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培训是促进农民工就业的重要手段和机会福利。影响农民工培训的因素有很多,而当前对影响农民工培训因素的研究相对分散,仅仅聚焦于某些层面的研究,缺乏全面的系统性的归纳与整理。本文从政府、市场(企业)、家庭特征和个体特征四个层面对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最后对相关文献进行评价和做出研究展望。
- 袁小平孟凡坤
-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政府家庭特征
- 空间、社区类型与农村社区动员能力比较被引量:6
- 2022年
- 农村社区的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它既能反映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状况,也能反映农村社区内部的治理状况和结构特质。社区的有效治理与其动员能力密切相关,通过社会空间理论并参考民政部相关分类将农村社区分为集镇型、城郊型和传统型三种类型,并在中部、东部、西部省份抽取三种类型农村社区进行调查发现,三类农村社区的动员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集镇型农村社区动员能力最强,城郊型次之,传统型最弱。回归统计发现,动员方法、社区能力和社区结构均会影响农村社区动员能力,其中社区能力和社区结构对于三类农村社区动员能力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传统型农村社区动员能力受社区能力影响最大,集镇型农村社区动员能力受社区结构影响最大;三类农村社区的社区能力和社区结构存在异质性,使得三类农村社区动员能力内部存在差异。位于不同空间区域的农村社区具有不同的地域空间与社会属性,进而影响到社区动员能力。它为农村社区类型与社区动员研究采用空间视角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解答农村社区的社区性这一问题提供了现实依据。
- 袁小平
- 关键词:动员能力社区性
- 留守儿童的反社会行为: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
- 2021年
- 通过对近十几年来有关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发现,现有研究对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解释主要有三大范式:个体范式、社会范式、互动范式。个体范式呈现内驱力归因,即将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生成归因为个体认知、人格、情绪等维度,且认为留守儿童更多表现为情绪性的反社会行为;社会范式则呈现外驱力归因,即将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生成归因为社会支持、社会控制、家庭结构等维度,且认为留守儿童更多表现为结构性的反社会行为;互动范式呈现内外驱力双归因,即将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生成归因为亲子关系、同伴邻里关系、师生关系等互动维度,且认为留守儿童更多表现为适应性的反社会行为。应当在总结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力量加大对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系统研究。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儿童个体能动性因素及其非正式支持系统的关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预防、治理研究,以期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 袁小平彭萍
- 关键词: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
- 网络化社会中的国家:转化抑或消亡——对卡斯特的重新评介
- 2014年
- 国家是卡斯特对信息时代进行分析的重要概念。他将国家放入技术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以及认同的建构中进行分析,认为国家是促进网络社会崛起的关键性变量,但网络社会产生之后越来越抛弃了民族国家。全球化过程会使民族国家的权力走向衰落,造就出一种流变的权力,并带来一系列的危机,而解决危机的良方就是建立网络国家。在此过程中,国家作为权力分析的范式已然解体,但作为认同分析的范式却得到了强化。目前我国正处于大的社会变迁期,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需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外,还需注重对社会成员的认同建设,提升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
- 袁小平宗平华
- 关键词:网络社会信息化民族国家
- 农民工培训政策:一个分析框架与顶层设计被引量:6
- 2015年
- 农民工培训政策是我国农民工就业促进政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农民工开展培训,有助于提升农民工的就业技能,解决农民工的结构性就业难问题。当前农民工就业政策在实践、制度设计和研究层面均存在不足,大大制约了国家、市场与社会在培训中的合作关系建立。要推动农民工培训的开展,需要建立一个能将国家、市场与社会整合在一起的分析框架。从社会政策领域的福利三角理论、国家中心主义和合作治理理论出发,可以建构一个适合分析农民工培训政策的具体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中,政府、企业和家庭作为培训福利的三方组合成一个整体。三方的关系形态受各自的自主性以及培训中的融资与规制运用状况影响。从该框架出发,可以得出中国农民工培训政策的顶层建设应使国家和企业成为农民工培训的主要责任主体,同时注意发挥家庭的参与。
- 袁小平
- 关键词:农民工
- 资产建设理论的应用研究:理论评析与分析框架建构
- 2022年
- 资产建设理论兴起后,学界较多关注资产积累对贫困群体的积极作用,并以此来建立资产数量与贫困治理效果之间的关联。这一思路与资产建设理论关注资产与人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但由于资产的内涵、类型不一,仅分析资产积累的反贫效果会将资产与人的关系简单化为线性关系,窄化资产建设理论的分析视野,忽略资产性质与特定的政策空间对穷人资产建设方案的影响。通过将资产性质、组合、资产建设对象、方案执行主体等变量与资产建设方案进行整合,建构一个新的资产建设分析框架,能够从更宏观层面看待资产建设效果,拓展资产建设理论的分析视野,帮助更好总结脱贫攻坚时期涌现出的众多资产建设经验。
- 袁小平
- 关键词:资产建设资产组合
- 弱社区记忆下的村庄权力结构——赣中山区一个自然村落的个案调查被引量:2
- 2004年
- 村落的稳定与发展是实行村民自治的终极目标,也是我国制定农村政策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在谋求村落的稳定时,不能忽视外部的宏观社会背景,更不能忽视村落自身内部的权力结构.研究这些权力结构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对于理解村落的组织运行、自身稳定以及未来流向是大有帮助的(肖唐镖,2001).
- 袁小平
- 关键词: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农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