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国礼

作品数:44 被引量:26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土壤
  • 10篇重金
  • 10篇重金属
  • 9篇地球化
  • 9篇地球化学
  • 9篇表层土
  • 9篇表层土壤
  • 8篇青藏高原
  • 8篇污染
  • 7篇地质
  • 7篇土壤重金属
  • 7篇青藏
  • 7篇层土
  • 5篇有机污染
  • 5篇有机污染物
  • 5篇污染物
  • 5篇化学特征
  • 5篇持久性有机污...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影响因素

机构

  • 44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北京市地质勘...
  • 3篇中国自然资源...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山东省鲁南地...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北京市水文地...
  • 1篇中化地质矿山...

作者

  • 44篇袁国礼
  • 6篇韩鹏
  • 6篇王根厚
  • 6篇李俊
  • 3篇黄勇
  • 3篇梁晓
  • 3篇谢薇
  • 3篇杨忠芳
  • 3篇李静超
  • 3篇孙天河
  • 2篇刘晨
  • 2篇王果胜
  • 2篇翟大兴
  • 2篇夏学齐
  • 2篇宋扬
  • 2篇余涛
  • 2篇郑艺龙
  • 2篇刘治博
  • 2篇侯青叶
  • 2篇冯海艳

传媒

  • 8篇现代地质
  • 6篇岩石学报
  • 5篇地学前缘
  • 4篇中国地质
  • 3篇岩矿测试
  • 2篇2016中国...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西北地质
  • 1篇复式油气田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自然资源遥感
  • 1篇自然资源情报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199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延庆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被引量:26
2022年
北京市延庆区是首都生态涵养区,开展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研究对保障土地安全利用、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采集延庆区2354件表层土样及44件深层土样,测试分析了重金属元素As、Cd、Cr、Hg、Ni、Pb、V、Zn及Sc等含量。采用空间分布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与受体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了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解析了土壤重金属潜在来源,并计算了不同来源对土壤重金属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V、Cr、Ni、As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Cd、Zn、Pb含量高值区集中分布于人口密集区域,人为活动对该3种元素影响较大,而Hg主要受大气干湿沉降的影响。深层土壤中Hg元素在居民区含量较高,而其余元素均未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
黄勇段续川袁国礼李欢张沁瑞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地区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风险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研究目的】为查明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表层土壤样品845件,农作物样品30件,饮用水样品17件,分析测定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方法】通过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该区土壤、农作物以及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大佘太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整体与河套地区背景值相当;土壤中潜在重金属生态危害以轻微风险和中等风险为主;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显示,在口和皮肤双重摄入途径下,土壤会对居民造成致癌风险(5.69×10^(−6)),谷物(1.03)及蔬菜(1.30)会对居民有一定的健康风险。【结论】Hg受人类影响较大,中等—强风险区位于大佘太镇;其余元素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Cd中等风险区分布在乌梁素海沿岸一带。As在蔬菜、谷物以及饮用水健康风险中贡献最大,应该受到关注。
袁帅张思源张雪琼袁国礼王永亮边鹏邰苏日嘎拉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
服务生态文明的生态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浅析——以地表基质调查为例被引量:19
2023年
服务生态文明是新时期赋予地质调查工作的新使命,广义上相关调查工作都可称之为生态地质调查。由于处于初期摸索阶段,缺少成熟的技术规范支撑,生态地质相关调查工作内容不是十分清晰。因此,梳理相关概念的内涵、厘清工作思路、明确调查内容对于实现任务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表生地质过程对地表生态发育的制约作用为线索,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探讨生态地质调查的任务与目标,并提出生态地质学属于“地质+”范畴。基于陆地生态系统不同地质−地貌单元的表生地质过程,以地表基质调查为例,从剥蚀区到沉积区将陆地生态系统划分为浅山−丘陵区、河流−湖泊−湿地区、平原−盆地区。根据不同调查单元的表生地质特征,分别阐述相关调查内容、调查手段及布署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地表基质调查的成果表达方式与应用,以期为其他相关生态地质调查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袁国礼侯红星刘建宇王泉郭晓宇贾颜卉
关键词:生态地质生态文明
北京市怀柔区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来源分析及风险评价被引量:34
2018年
在北京市怀柔区东南部农业区采集了977个表土样品,对其中Cr、V、Ni、As、Pb、Zn、Hg和Cd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地球化学成图清晰地呈现了这些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数据统计分析,阐明了表土中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重金属的来源,并评估预测了其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Cr、V、Ni、As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而Pb、Zn、Hg受交通和大气沉降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Cd则主要受到周边工厂以及农业施肥的影响。利用Hakanson法预测8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除Cd外其他7种元素潜在生态风险均较低。本研究对怀柔区农业土壤的污染风险评价及土地利用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苹黄勇林赟华培学袁国礼
关键词:农业土壤重金属
北京市密云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6
2018年
在北京市密云区西南部农业区系统地采集了1 065件表层土壤样品,对其中Ni、V、Cr、As、Cd、Pb、Zn、Hg 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开展了测试分析。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及空间分析法,阐明了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平均化学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为Ni、V、Cr、As,其含量低于北京地区背景值,其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第二类为Cd、Pb、Zn,其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且居民区含量最高。除继承成土母质外,此类元素的分布特征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其中C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程度明显高于Pb和Zn;第三类为Hg,推断大气沉降为影响Hg分布的主要因素。主要采用Hakanson法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该地区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较低。
段续川李苹黄勇林赟袁国礼罗先熔
关键词:农业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生态风险评价
人类世的地球化学标志——沉积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引量:1
2021年
确定人类世地层标志物是选取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的重要前提。目前水系沉积记录作为人类世GSSP的候选表现出显著优越性。水系沉积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可以连续、高分辨率地反映人类活动影响和强度变化,通过横向对比全球POPs历史变化可以获取潜在标志物的高速增长起点。本次研究收集了3类POPs的69套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的时间趋势重建其沉积记录,以求获得全球范围内各类POPs的增长特征。全球沉积记录显示20世纪40~60年代间不同类型的POPs开始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快速增长,其中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联苯(PCBs)可以作为潜在的标志物指示沉积物中化学地层的界限,有机氯农药(OCPs)中只有滴滴涕(DDTs)具备这种特性。同时,这3类POPs的沉积记录可以反映人类能源消耗、农业生产和工业品商品制造等方面活动,作为标志物体现人类多种活动营力在地球系统中留下的证据。
王棋李俊袁国礼
关键词:人类世水系沉积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西北干旱农牧交错带地表基质调查实践与思考--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为例
2024年
开展我国西北干旱气候区农牧交错带地表基质调查,对于支撑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以及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流域巴彦淖尔地区地表基质层调查项目为例,经过调查试点,初步查明调查区地表基质的时空分布特征,针对河套平原典型耕地开展了适宜性评价,并提出土地利用开发建议。取得系列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一是加强山前过渡带地表基质空间结构精细化解剖,二是完善西北干旱地区地表基质调查评价技术体系,三是提升地表基质调查手段科技创新水平,最后提出加强央地项目合作共享,提升成果应用影响力。
张思源袁国礼侯红星袁帅边鹏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自然资源
海南岛表层及深层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源解析被引量:13
2020年
地学统计及多元分析是判断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来源和影响因素的有效方法。区域尺度上不同岩性地区表层及深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和空间分布的对比分析,也可以为区分重金属元素来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研究在海南岛共采集了8713件表层土壤样品和2197件深层土壤样品,分别测定了其中8种重金属元素和Sc等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表层和深层土壤中As、Co、Cr、Cu、Pb、Zn、Cd、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29 mg/kg、11.95 mg/kg、60.79 mg/kg、17.24 mg/kg、26.18 mg/kg、51.22 mg/kg、0.081 mg/kg、0.043 mg/kg和5.53 mg/kg、12.89 mg/kg、65.24 mg/kg、19.97 mg/kg、29.15 mg/kg、58.87 mg/kg、0.065 mg/kg、0.029 mg/kg。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成分数据分析,发现影响海南岛表层和深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成土母岩的岩性、成土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分析结果表明,As、Co、Cr、Cu、Pb、Zn元素主要继承于土壤母质并受成土过程影响,而Cd和Hg元素受到人为活动输入影响较大。
张宪依庞成宝王安婷袁国礼桑学镇李元仲杨毅
关键词:重金属元素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影响因素
北京市表层土壤中PAHs含量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土壤,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的环境介质,承担了较高多环芳烃(PAHs)的环境负荷,开展土壤PAHs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研究,可以为污染风险防控、环保政策制定提供支撑。为研究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土壤环境中PAHs的含量、组成及来源,本文在北京市主城区进行了大范围采样,同时针对工业区、农业种植区、水源保护区及居民区等不同功能区进行了分区采样,共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459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16种PAHs单体含量。结果表明:主城区3个分区(东南—中心—西北)表层土壤中16种PAHs总量的均值分别为153.7μg/kg、333.2μg/kg和142.9μg/kg。工业区3个分区(东南工厂、首钢工业、大台煤矿)表层土壤中16种PAHs总量的均值分别为1006.9μg/kg、1379.4μg/kg及146.8μg/kg。水源保护区2个分区(怀柔、密云)表层土壤中16种PAHs总量的均值分别为86.4μg/kg和154.5μg/kg。农业种植区4个分区(昌平、平谷、房山、通州)表层土壤中16种PAHs总量的均值分别为109.0μg/kg、118.3μg/kg、106.8μg/kg及94.2μg/kg。居民区中16种PAHs总量的均值为131.1μg/kg。与前人关于PAHs含量及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对比,北京市表层土壤中PAHs含量呈下降趋势,这与北京市近年来燃煤使用量下降及天然气使用量增加有关。不同功能区PAHs成分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工业区重环和中环PAHs占比高,而水源保护区、农业种植区以及居民区的轻环占比总体上高于工业区,这是由于不同功能区PAHs的来源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的分析结果表明:主城区PAHs的主要来源是尾气排放以及石油储存运输过程中泄漏,贡献率分别为81.46%和18.54%;工业区表层土壤中PAHs的主要来源有煤炭燃烧以及尾气排放,贡献率分别为62.65%和37.35%;居民区PAHs的主要来源由尾气排放源和天然气燃烧源组成,贡献率分别为53.30%和46.70%。进一步加强北京市交通管
黄勇王安婷袁国礼李欢黄丹
关键词:多环芳烃表层土壤气相色谱-质谱法
辽阳-丹东地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源解析
2024年
辽阳—丹东地区是辽宁省重要粮食与经济作物生产区,以往土壤重金属研究主要集中在200cm以浅,掌握土壤0~500cm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对监测黑土地质量及研究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意义重大。本文采集了1381件土壤表层(0~20cm)、160件土壤中层(150~250cm)和75件土壤深层(250~500cm)样品,对其中8种重金属元素和Sc等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在不同层分布规律并解析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土壤表层、中层和深层As、Cd、Cr、Hg、Co、Pb、Sc、Zn和Cu平均含量均未超过污染风险筛选值;通过多元统计,Cd和Hg表层富集明显,Pb和Zn表现一定富集趋势,Cd、Hg和Pb在表层分布不均匀;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累积指数,研究区土壤表层中Cd、Hg、Pb和Zn整体表现为轻微污染,中度污染点零星分布在人员集中和采矿活跃区域;土壤中层Pb元素轻微污染,深层元素均未污染;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人为贡献率(ACR)揭示Pb、As、Co、Cu、Cr、Sc和Zn主要受自然背景的影响,Pb和Zn局部轻微受人为因素的影响,Cd和Hg则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显著。研究区需要加强对Hg、Cd、Pb和Zn元素在不同地块富集趋势的监测,中层深度需要关注Pb的富集,同时开展区内不同流域土壤的Cd和Hg在不同层位的迁移转化研究。
艾晓军陈占生侯红星袁国礼夏锐赵晓峰龚仓李子奇霍东刘玖芬
关键词:重金属地累积指数源解析ICP-MS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