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虞秋成

作品数:21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8篇诱变
  • 8篇水稻
  • 4篇种子
  • 3篇选育
  • 3篇优质籼稻
  • 3篇育种
  • 3篇籼稻
  • 3篇小麦
  • 3篇不育
  • 3篇不育系
  • 2篇雄性不育
  • 2篇雄性不育系
  • 2篇诱变效应
  • 2篇诱变育种
  • 2篇植物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效应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学
  • 2篇细胞学效应

机构

  • 18篇江苏省农业科...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江苏瑞迪生科...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太湖地区...
  • 1篇金坛市农林局

作者

  • 21篇虞秋成
  • 8篇黄宝才
  • 4篇刘录祥
  • 4篇张支明
  • 3篇严建民
  • 3篇王路
  • 2篇邢小黑
  • 2篇李余生
  • 1篇胡颖
  • 1篇林敏
  • 1篇朱兴连
  • 1篇柳学余
  • 1篇董坤铭
  • 1篇罗克勇
  • 1篇张红生
  • 1篇缪炳良
  • 1篇张荣铣
  • 1篇朱佳廷
  • 1篇王才林
  • 1篇翟虎渠

传媒

  • 8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核农学报
  • 4篇核农学通报
  • 1篇生物技术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原子能农...
  • 1篇中国原子能农...
  • 1篇全国作物生物...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零磁空间处理水稻干种子诱变效应研究被引量:25
2002年
利用零磁空间对水稻干种子进行诱变处理 ,研究其细胞学和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 :零磁空间处理水稻干种子后 ,当代细胞染色体畸变频率提高 ,畸变类型以染色体桥和微核高于其他畸变类型 ;从生物学效应来看 ,零磁空间处理对当代发芽率、成苗率、苗高和分蘖有促进生长作用 ;M2 变异类型丰富 ,早熟类型突变频率相对较高 ,而育性分离较大 ,各类分离程度大小依次为 :早熟 >育性 >株高 >穗型 >粒型 ;当选变异类型单株后代稳定快 。
虞秋成刘录祥徐国沾施金裕
关键词:水稻干种子诱变效应细胞学效应生物学效应
零磁场处理水稻干种子诱变效应研究
利用零磁场对水稻干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研究其细胞学和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零磁场处理水稻干种子后,当代细胞染色体畸变频率提高,畸变类型以染色体桥和微核高于其他畸变类型;从生物学效应来看,零磁场处理对当代发芽率、成苗率、苗高...
虞秋成刘录祥徐国沾施金裕
关键词:细胞学效应生物学效应
文献传递
太空条件处理不同水稻亲本材料诱变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本研究就太空条件诱发不同籼稻基因型材料变异效果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太空条件处理水稻干种子后,细胞学观察发现,被处理的材料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而其发芽势、发芽率、苗高、分蘖率等与对照相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或刺激作用;后代出现丰富的变异类型,选出的突变体能遗传到下一代。
虞秋成黄宝才郑浩先张之明
关键词:水稻
植物人工种子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3年
建立并发展人工种子技术,是为了快速地繁殖优良品种或杂种,可适用于采用三系法或二系法生产的杂种一代种子。对一些难以用种子繁殖的品种或遗传性状不稳定、育性欠佳的植物种,也可用人工种子技术进行大量繁殖。尤其是一些通过遗传工程创造出的新型植物种如体细胞杂种或转基因植物,都可用人工种子技术进行繁殖或保持。另外,人工种子技术还可用于脱毒苗的保持和快速繁殖。与普通试管苗相比。
邢小黑尹道川虞秋成
关键词:植物人工种子种子
优质籼型杂交稻新品种玉优1号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零磁模拟空间诱变处理水稻干种子后,选育出的不育系与经辐射处理选育出的恢复系组配育成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玉优1号,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该品种不同地区均表现稳产、高产且品质优,2007~2008年玉优1号累计在陕西省、福建省等地推广种植3000hm^2,稻谷收购价比其他杂交稻谷贵0.2元/kg,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品种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对于提高杂交水稻稻米品质、增加农民收益和降低种植杂交水稻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
虞秋成孙红军黄宝才张支明李余生
关键词:杂交水稻诱变
小麦不同发育时期花粉的辐射效应研究
1991年
研究了5,8,11Gy3种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小麦稳定品系72-3花粉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单核期花粉对辐射最为敏感,二核期花粉次之。花粉育性的高低与辐照剂量有关。各种辐照剂量对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影响不大,但对花粉管伸长有很大影响。M_1代生理损伤明显,苗期根、叶生长受抑。
虞秋成尹道川缪炳良朱际君王路
关键词:小麦发育花粉
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连锁分子标记的鉴定及利用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NCBI中公布的BAC序列信息开发新的SSR标记,在条纹叶枯病抗病基因Stv-bi区域附近设计了15对SSR引物,其中有3对引物(RM21-5、RM21-8、RM21-15)在抗病品种Achil106、关东194与不同感病亲本之间有多态性。采用Achil106×武育粳3号的F2∶3家系和7个抗、感组合的高世代稳定株系对这3个标记进行抗性选择效果评价。结果显示:3对引物对抗病型植株的分子检测与田间表型鉴定吻合率分别为80.8%、87.6%和82.8%;对感病型植株的分子检测与田间表型鉴定吻合率分别为92.4%、75.8%和88.6%。说明这些标记可以用来对相应组合的后代进行抗条纹叶枯病基因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李余生陈涛虞秋成黄宝才王才林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L.fendleri与B.napus原生质体融合改良野生优质工业用油植物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为了把野生优质工业用油植物基因导入到普通栽培油菜品种中 ,本文报道了野生优质工业用油植物L .fendleri的原生质体培养及其原生质体与普通栽培油菜品种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 :L .fendleri原生质体及两种植物融合原生质体在P8培养基上诱导出愈率高 ;来源于下胚轴的原生质体出愈率高于子叶原生质体 ;低剂量γ射线辐照处理更有利于促进原生质体融合 ;子叶原生质体间细胞融合频率高于下胚轴原生质体间细胞融合频率 ;B5培养基 +2mgZT L对提高融合原生质体细胞愈伤组织再分化最适宜 ;原生质体融合细胞再生植株高度 60~ 70cm ,叶片形状偏向L .fendleri,叶片大小、茎秆粗细、花药大小介于双亲之间 ,花型、花色偏于B .napus,花药空瘪 ,无花粉粒 。
虞秋成严建民
关键词:原生质体融合再生植株
组辐粳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1997年
“组辐粳”是采用复式杂交、辐射诱变、病毒素胁迫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晚粳新品系。该品系田间通透性好、群体自调能力强、中抗稻瘟病、耐肥抗倒性好、灌浆速度快。每穗实粒数11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8.5g,出糙率85%,具有“源足、库大、流畅”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良好的高产稳产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不论是移栽、抛栽或直播等栽培方式,均具有亩产稻谷700kg以上的高产潜力与600kg的稳产水平,尤其适合于水稻轻型栽培农艺的应用。该品系光补偿点高低的自调能力强,孕穗中期前叶色浓绿,明显深于一般品种,尔后转淡与一般品种近似。栽培上应适度掌握“促早发、争大蘖、攻大穗、保稳健”
董坤铭朱兴连周秋萍虞秋成
关键词:栽培高产粳稻
新型优质籼稻不育系玉-08A主要特征特性
2004年
虞秋成黄宝才张支明徐国沾蒋振华
关键词:不育系籼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