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璞喆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商洛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章学诚
  • 2篇学术
  • 2篇史通
  • 2篇唐代
  • 1篇地方官
  • 1篇地方官员
  • 1篇学术观
  • 1篇学术观念
  • 1篇释义
  • 1篇裨益
  • 1篇文史
  • 1篇吏治
  • 1篇吏治思想
  • 1篇科举制
  • 1篇官员
  • 1篇法律
  • 1篇法律素养
  • 1篇《文史通义》

机构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商洛学院
  • 2篇榆林学院
  • 1篇商洛职业技术...

作者

  • 5篇薛璞喆
  • 1篇李世军
  • 1篇俞钢
  • 1篇李慧
  • 1篇贺淑红

传媒

  • 2篇榆林学院学报
  • 1篇学术交流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唐代“通判之官”释义
2014年
"通判"在唐代并非九品序列之官,是为职官当自五代始。但是在唐代基础文献中,多见"通判之官"一词。故笔者检阅相关资料,对唐代"通判"之义做详细阐释。文章指出其有两种含义:一是动词,即"共同参理,分曹掌事";二是名词,指"副贰之官",是佐职的泛称,即所谓"通判之官"是也。笔者以为,唐代的"通判"是动词和名词之义兼用的;南唐时,以水部员外郎充"通判"的例证,表明了其具有了正式职官的特征,是其走向职官的标志性变化;北宋初,便置"通判"一职,并明确了它所应具有的行政、监察之责。
薛璞喆李慧
关键词:唐代释义
章学诚“交相裨益”学术观念的内涵及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在中国古代学术史发展中,刘勰的《文心雕龙》、刘知几的《史通》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三部有着继承关系的学术理论著作,其中章氏的《文史通义》对中国古代学术史做了最为全面的总结阐释,堪称集大成者。文章就章氏"交相裨益"学术观念的内涵和影响展开讨论,以期揭示章氏《文史通义》学术思想的主旨。文章认为,章学诚通过梳理传统四部之学的渊源,考察刘勰《文心雕龙》和刘知几《史通》这两部学术理论著作,评析清代乾嘉学术风气,对中国古代学术史有着深刻认识和整体把握,这是他"交相裨益"学术观念形成的重要前提。章氏"交相裨益"的学术观念,具有与前人之说"不相袭"的创新,特别是他倡导文、史之学汇通和明义的观念,为中国古代学术史增添了难能可贵的色彩,其丰富的学术内涵值得深入挖掘。章氏"交相裨益"的学术观念与方法还对中国近代梁启超、胡适、钱穆等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另辟了中国古代学术史研究的新途径。
俞钢薛璞喆
关键词:章学诚学术观念
章学诚之“文史”辨
2017年
章氏"文史"是指古代所有的文字著作,较之传统文史,章氏"文史"不但包括了传统文史,还包括了经部和子部的典籍文章。在学术史视域下,章氏"六经皆史"说不仅将经学拉下神坛,而且提高了子部之学的学术地位。章氏"文史"基本等同于学术的概念,他之所以不以学术命名其作,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前人的学术成果中没有直接以"学术"命名的专著。章氏的《文史通义》就其本质来说,可称为是《学术通义》,是古代第一部学术史专著。
薛璞喆
关键词:章学诚学术文史《文史通义》
试论章学诚吏治改革思想与主张被引量:1
2017年
章学诚素以史学成就而闻名,历来学界对章氏之研究多集中于史学方面,但是除了史学成就外,章氏在《上执政论时务书》、《上韩城相公书》等文章中详细论述了"设法"弥补亏空是乾嘉时期吏治问题的根源,具体表现在其滋生贪污腐败、毁坏人才、诱人犯科、贪墨公款等方面;同时章氏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主张,即严惩有度、抄没家产、转变考核标准、裁革陋归等;章氏吏治改革思想主要来源于其变革和进化的社会发展史观。这对我们全面了解章氏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薛璞喆贺淑红
关键词:吏治思想章学诚
唐代科举制与官员法律素养探析
2012年
唐代官员基本都是通过科举入仕,但是从科举制度的本身来看,所涉猎到官员法律素养的内容,仅有在铨选过程中的"判词"一项。众所周知,唐代地方官员集行政、司法于一体。那么,唐代中央政府是如何保证通过科举入仕的举子们能够在独立处理司法事务中,准确、有效的践行唐代基本律法,从而进一步维护地方政权的稳定?文章旨在通过科举制度来探求地方官员的法律素养,试图进一步了解唐代官员与律法之间的关系。
薛璞喆李世军
关键词:唐代科举制地方官员法律素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