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绍进
-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论公有制与国有企业改革被引量:1
- 1999年
- 国有企业长期受低经济效益困扰的主要原因在于经营方式未能理顺,即公有制企业却由个人经营这一矛盾的经营方式。只有在深化改革中理顺经营方式,把经营权交给企业的联合生产者,才能使劳动者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从而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由此,才能促使政企完全分离,让企业拥有完整的经营权;才能促使国有企业扭亏增盈。
- 蒋绍进陈永志
- 关键词:公有制国有企业
- 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的二重作用
- 1990年
- 商品经济的二重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种二重作用,在不同生产方式中实现的程度和范围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另一方面,也要克服其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
- 蒋绍进杜亚斌
- 关键词:商品经济二重作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消极作用
- 社会主义存在生产价格范畴吗?——兼与姜启渭同志商榷
- 1982年
- 六十年代初,有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存在生产价格范畴的观点。当时由于"双百"方针受到干扰,这个观点同其他有些学术观点一样,遭到不公正的压制。应当说,这些受压制的观点不少是正确的,但并非所有受压制的观点都正确。我们认为,关于社会主义存在生产价格的观点,就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本文拟对这个观点提出几点意见。
- 蒋绍进
- 关键词:生产价格利润率平均化劳动价值论平均利润率生产过程
- 重温劳动价值论的几点体会兼评“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被引量:1
- 1996年
- 重温劳动价值论的几点体会兼评“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蒋绍进19世纪俄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考夫曼曾经指出:尽管政治经济学家们非常了解价值范畴的重要性,但"人们在口头上把价值的意义提得极高,而实际上,在序言中或多或少谈过它之后,很快就把它忘记。举不出来任何一个...
- 蒋绍进
- 恩格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的当代意义
- 2002年
- 恩格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为当前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提供了深刻启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深化对劳动价值的认识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前提。劳动价值论并非“只是一个说明简单实物交换比例决定的法则” ,而是普遍适用于一切商品经济的。
- 罗郁聪蒋绍进
- 关键词:恩格斯劳动价值论
- 劳动价值论与“论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被引量:2
- 1998年
- 劳动价值论与“论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蒋绍进在拙作《重温劳动价值论的几点体会》①中,笔者简单评论了“社会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以下简称“理论”)。近一年多来,“理论”发明者对自己观点的阐述有所发展,因此本文拟再作几点评论以为先前评伦的补充。评论将采取论难...
- 蒋绍进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社会劳动
- 公社从三级所有制过渡到基本所有制应有适当程度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力
- 1959年
- 九月廿一至廿五日厦门大学举行了第三次科学讨论会,经济学组政治经济分组除对"人民公社经济初步研究"书槁作一般讨论外,着重研究了人民公社的性质、产生必然性和优越性,特别对人民公社从三级所有制向公社基本所有制过渡问题展开热烈争论。关於这个问题的争论,有看法一致的地方,也有意见分歧之处。总的说来,大家一致认为必须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去说明,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农民思想觉悟提高,一个是物质条件’一个是思想条件。只有具备这二个条件才能实现这一过渡,具体地说是:1.公社逐步工业化,农业逐步机械化、电气化、化肥化;2.公社经济大大增长;3.穷富队差别缩小;4.农民思想觉悟提高。意见分歧之点在於:那一个条件为主要,对某一条件的要求程度不一样,同时对这些条件具体内容理解也不一致。在讨论中基本上形成三派。第一派强调穷富队差别基本消灭是主要条件,如果这个条件不具备,就实行公社基本所有制,必然全引起穷富队拉平和影啊企社积累。持这一派意见的同志也认为公社经济壮大是重要条件,不过只要一定程度就行了,不一定要求公社经济超过生产队。第二派强调公社经济超过生产队经济总和是过渡的主要条件,同时认为穷富队差别缩小也是重要条件,不过只要有一定缩小就行了,不一定要基本消灭。以上两派,多半不强调农业机械化,认为不一定要求实现或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后才能实现这一过渡。他们的根据是:1.中国过去没有农业机械化也可以实现农业集体化;2.农业生产特点决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不在於农业机械化;3.农业机械化在中国条件下不可能很快实现。第三派的意见则恰恰相反,他们强调农业一定程度的机械化是主要条件,而公社经济壮大和穷富队差别缩小也是重要条件,但认为只有
- 蒋绍进
- 关键词:所有制人民公社生产力水平电气化
- 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价值论”——与晏智杰同志商榷被引量:5
- 2002年
- 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不存在所谓三个暗含的前提条件。 1、商品价值是在交换中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自发地形成的。没有价格波动就没有价值 ;价值只能形成于价格波动中。所以实际交换的条件不可能分析商品价值 ,只有发展了的商品经济才是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2、创造价值的前提是创造使用价值或物质财富。使用价值是人的劳动创造的。先进的生产设备不过提高人生产使用价值时的劳动生产率 ,而不是生产资料因此也会创造使用价值。由于生产资料不会创造使用价值 ,所以它不可能创造价值和利润 ,从而不存在马克思对生产资料所谓“不必付出代价”的假定 ;3、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 ,它只有量的差别 ,不存在质的差别 ,所以抽象劳动本来就没有科技含量。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价值论无关 。
- 蒋绍进罗郁聪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